晉祠內有兩位「晉祠娘娘」?

大美西山 發佈 2024-04-28T05:09:54.112021+00:00

但凡來太原旅遊的人都要去晉祠看看,而對於晉祠內供奉的兩位「晉祠娘娘」的身份和她們的故事,別說外地遊客難明就裡,就是一些本地人恐怕也知道得不是很清楚。


但凡來太原旅遊的人都要去晉祠看看,而對於晉祠內供奉的兩位「晉祠娘娘」的身份和她們的故事,別說外地遊客難明就裡,就是一些本地人恐怕也知道得不是很清楚。


晉祠的兩位娘娘分別是聖母和水母,一位屬官方身份,另一位則民間色彩更濃。聖母是周武王之妻、成王之母、姜太公之女邑姜,故供奉在面闊七間、重檐深遠的聖母殿中;水母則是民間傳說的水母娘娘,供奉在聖母殿右側的重檐兩層樓閣建築,俗稱「梳妝樓」,又稱「水晶宮」,底下一層供奉的是水母柳氏坐瓮梳妝打扮的俗像,上面一層供奉的是柳氏坐瓮成仙之後的又一化身塑像。



早在300多年以前,著名考據大師閻若璩先生未考證聖母真實身份之時,因殿中供奉的基本都是女性,曾一度稱為「女郎祠」,故在閻若璩《四書釋地》中記載:「晉水源有女郎祠,去吾家西寨村一十八里。」後閻若璩在晉祠草叢中發現宋宣和五年(1123)姜仲謙撰《謝雨文》殘碑,才知聖母原來是周代姜太公之女邑姜、武王之妻、成王之母。總之,水母、聖母統稱「晉祠娘娘」,但六月十五河會傳說是祭祀水母的日子,擺貢祭祀卻在聖母殿前方獻殿舉行,說明即使是本地人對兩位「晉祠娘娘」也經常混淆。


在民間,水母娘娘的傳說最響亮最廣泛,都知水母娘娘的娘家在大佛寺,即金勝村,姓柳名春英,與古城營村九龍廟供奉的九龍奶奶、董茹村聖母廟供奉的奶奶是姐妹,姐妹九人,春英為長,出嫁後,受婆婆虐待,到後山挑水路遇仙人點化,「馬鞭提水」方便鄉鄰,但遭到婆婆不滿嫉恨,在回娘家之日,婆婆提鞭出缸造成大水泛濫,時值春英梳頭之際,聞訊回家坐瓮止水,從此柳女坐化成仙,永遠端坐水瓮之上。瓮底流出一股長年不竭的泉水,稱「晉水」或「晉泉」,又稱「難老泉」。傳說農曆六月十五是晉祠水母娘娘的生日,鄉間百姓都要在這一天酬神唱戲祭祀。



其實兩人身份大有懸殊。一個是一國之母,即成王之弟唐叔虞的母親,叔虞受封唐地,叔虞子燮臨晉水改國號唐為晉,後人為紀念叔虞稱「唐叔虞祠」,又稱「晉王祠」,簡稱「晉祠」,晉祠之名也由此而來。一個是鄉間民女,因坐瓮止水坐化,鄉民建廟祀之。聖母邑姜根據史書記載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周時代,而水母卻只有傳說而無確切年代記載,這兩位特殊的女性都供奉在晉水之源,父老鄉親們親切地稱其為「晉祠娘娘」!不管國母也好,民女也罷,這兩尊女神在晉祠有著深遠的影響力,見證著晉祠的滄桑變化、興衰榮辱,同時也福佑著一方百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有趣的是,寧武縣管涔山汾河源頭也有一座水母樓,又稱「汾源閣」或「水母洞」,水母也姓柳,端坐水瓮之上,泉水從瓮底流出匯入池中,稱作「汾源靈沼」,據說與晉祠水母娘娘是孿生姐妹,汾源水母的故事與晉祠水母傳說同出一轍,情節基本相似。在大同渾源縣永安鎮神溪村,也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古村,村中有個律呂神祠,祠中供奉的律呂娘娘也是端坐水瓮之上,瓮下的泉水稱為「神溪」,村名也由此而來,更有趣的是律呂娘娘的故事除與晉祠水母娘娘的名字不一樣之外,故事情節內容相差無幾。難不成律呂娘娘與晉祠水母娘娘也有姐妹之緣?



不同的地方,一樣的故事,不是誰學誰的,哪兒效仿哪兒的,而是人們對真善美的推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和精神寄託。

信息來源:太原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