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紅花崗:城郊有個石佛洞

方誌軼事趣談 發佈 2024-04-28T05:39:54.479026+00:00

石佛洞山門告別喧鬧的都市,穿過遵義城區的外環路往東面的新蒲方向走,穿過已經廢棄的鐵路橋洞,即向右轉上斜坡,然後直行約200米,就可看到一個雄偉的寺廟山門,上書「石佛洞」。進入山門拾級而上,漸聞梵聲繚繞,紅牆灰瓦的廟宇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香火繚繞。

告別喧鬧的都市,穿過遵義城區的外環路往東面的新蒲方向走,穿過已經廢棄的鐵路橋洞,即向右轉上斜坡,然後直行約200米,就可看到一個雄偉的寺廟山門,上書「石佛洞」。進入山門拾級而上,漸聞梵聲繚繞,紅牆灰瓦的廟宇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香火繚繞。進入大殿,殿中有洞,洞中石佛林立,佛像莊嚴肅穆,讓人心生敬畏。側殿木魚聲起,僧眾誦經與和,佛聲婉轉悠揚,隔牆車水馬龍喧鬧之聲盡絕,儼然一處佛門清修之地。

這就是被譽為「不二法門」黔北古剎之一的「石佛洞寺」,位於遵義市紅花崗區的長征街道,因寺內有洞,洞中有石,酷似佛像,因而得名石佛洞。石佛洞寺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據《遵義府志》載:「郡東十里有洞,郡守濟南焦公探奇得斯地,以石似佛,予佛名。遠近人因是漸來觀,或時祈禱之,輒如願,咸塑金莊嚴奉之,後建廟堂於洞之上,名石佛洞寺。」這應該是石佛洞寺有史料記錄的真實來源,是十分可信的。但是,這一說法民間卻並不買帳,坊間更願意相信另一種傳說。

傳說在清同治年間,遵義一帶有一個自稱「石先生」的遊方郎中,身背篾簍,頭戴斗笠,醫術高明,為民治病只求飽飯,不收酬金,因此遠近聞名。他曾在綏陽救治黎姓員外家兒子,讓其死而復生。黎員外萬分感激,重金酬謝,石先生卻堅持分文不取。黎員外無法,只好求石先生留下住址,好日後登門酬謝。石先生萬般推辭,無奈被黎員外纏住不讓出門,只好告之自己住在遵義城東沙垻岩洞內。

黎員外為報石先生救子之恩,輾轉來到遵義城東的沙垻,經多日尋找才找到石先生所說的山洞。只見洞口擺放著石先生的篾簍斗笠,卻尋不見人。黎員外進入洞內,見一石像酷似石先生,方明白「石先生」乃神之化身,現世是為了救治世人,忙朝石像跪地膜拜,並許願要為石像塑其金身,讓世人萬世朝拜,祈佛普救殘病眾生。

於是,黎員外四處奔走相告,聚八方信眾,紛紛捐錢捐物,為石像塑以金身,並在洞外修建寺廟,命名石佛洞寺。寺廟建成後,飛檐翹角,巍峨壯觀,雕樑畫棟,無不精美。信眾往來熙熙攘攘,向石像祈求健康平安,一時僧侶雲集,香火旺盛。

很明顯,民間傳說確實更為生動,更為有趣。雖然缺乏科學的依據支撐,經不起推敲,但卻是古代人追求美好的一種樸素思想的反映,是值得我們記錄下來並進一步深入探究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