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備考——教育部適應性考試文言文詳解

奇文共賞析 發佈 2024-04-28T05:53:14.655815+00:00

材料一: 德行(道德品行):顏淵,閔子騫。言語(善於表達言辭):宰我,子貢。政事(古今異義:能為官從政,善於處理國政事務):冉有,季路。文學(古今異義:指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的文獻知識):子游,子夏。


材料一:

德行(道德品行):顏淵,閔子騫。言語(善於表達言辭):宰我,子貢。政事(古今異義:能為官從政,善於處理國政事務):冉有,季路。文學(古今異義:指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的文獻知識):子游,子夏。

子貢問曰:「何如(怎麼樣,怎麼做)斯(代詞,這)可謂(可以稱為,可以說是)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知恥之心),使於四方(指各地諸侯,出使各個地方),不辱君命,可謂士(智者、賢者,對君子的美稱)矣。」(節選自《論語·先進》《論語·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陳成恆相(輔佐)齊簡公((前?-前481年),姜姓,呂氏,名壬,齊國國君,齊悼公之子,前484年至前481年在位,繼位前稱公子壬。齊悼公四年(公元前485年),齊國大臣鮑牧弒殺齊悼公,齊國群臣共立公子壬為國君,是為齊簡公。前481年六月,齊簡公與夫人在倉皇逃往徐州(今山東省滕州市南薛國故城)的路上,被田恆的追兵殺死。),欲為亂(作亂,造反)憚(忌憚)齊邦鮑、晏,故徙(調動)其兵而伐魯。魯君憂(擔心)也。孔子患(擔憂)之,乃召門人弟子而謂之曰:「諸侯有相伐者(定語後置,有相伐之諸侯)恥(意動用法:對……感到羞恥)今魯父母之邦也(判斷句),丘墓存焉(兼詞,於此,在那裡)。今齊將伐之,可無(難道沒有)一出乎?」顏淵辭(請求)出,孔子止(阻止)之。子路辭出,孔子止之。子貢辭出,孔子遣之。子貢南(到南方)見吳王,謂吳王曰:「萬乘(萬輛兵車的古文寫法。新華字典釋義: ①指一萬輛兵車。②周代制度規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因以「萬乘」指天子、帝王:萬乘之尊。③戰國時,諸侯國小的稱「千乘」,大的稱「萬乘」:凡法術之難行也,不獨萬乘,千乘亦然。)之齊,私(動詞,占有)千乘之魯,而與吳爭強,臣切(深切)為君恐。且夫(表示另提一件事)救魯,顯(顯示)名也,而伐齊,大利也。義在存(保存、挽救)亡魯,勇在害(使……受損傷)強齊而威申(施展神威)晉邦(春秋時代的晉國)者,則王者不疑也。」吳王曰:「子待吾伐越而還。」子貢曰:「不可。君以伐越而還,即齊也亦私魯矣。且大吳畏(使畏懼)小越,如此,臣請東(到東面)見越王,使之出銳師以(聽從)從下吏,是君實空(使空虛,削弱)越,而名從諸侯以伐也。」吳王大悅,乃行(使……出行)子貢。

子貢東見越王,越王問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竟然)至於此?」子貢曰:「今夫吳王有伐齊之志,君無惜重器,以喜(使……高興)其心,毋(不要)惡(討厭憎恨)卑辭,以尊其禮,則伐齊必矣。彼戰而不勝,則君之福也。彼戰而勝,必以其餘兵臨(動詞,到)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其騎士銳兵弊(損傷)乎齊(狀語後置),重器羽旄(樂舞時所執的雉羽和旄牛尾,亦為旌旗的代稱)盡乎晉,則君制其敝(疲憊),此滅吳必矣。」越王大悅。吳王果興(發動、調動)九郡(猶言五湖四海)之兵,而與齊大戰於艾陵(狀語後置),大敗齊師,陳兵(布置軍隊,軍隊駐紮在外不回國)不歸,果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狀語後置)。吳晉爭強,晉人擊之,大敗吳師。越王聞之,涉江襲吳,殺夫差而僇(通假字「戮」,殺)其相。故曰子貢一出,存(使動用法)魯、亂(使動用法)齊、破(使動用法)吳、強(使動用法)晉、霸(使動用法)越,是也。(節選自《越絕書·越絕內傳陳成恆》)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塗黑。(3分)

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恥H之I今J魯K父L母M之N邦O也

10.(3分)FI K

評分參考:

每塗對一處給1分。塗四處及以上不得分。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四方,文中指四方諸侯之國,與成語「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與《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處偏遠,與《琵琶行》中「潯陽地僻無音樂」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辭指謙卑的言辭,「卑」與《送東陽馬生序》中「非天質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解析】A項「四方之志」意思指志向遠大,亦作「志在四方」,「四方」乃言範圍之廣。B項枉用相存:屈駕來訪。枉,這裡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思念。D項「非天資之卑」中卑是低下之意。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國的宰相陳成恆想興兵作亂,但又忌憚齊國有鮑氏、晏氏,轉而調遣軍隊去攻打魯國,魯國的國君很擔心,孔子也為此憂心忡忡。

B.子貢出使吳國,希望吳王能出兵救魯,討伐齊國以獲得大利,吳王答應等討伐越國回來後去救魯,子貢認為到那時魯國早就亡國了。

C.子貢出使越國,勸說越王多方討好吳王,以堅定吳王討伐齊國的決心,認為齊晉同時出兵一定會擊敗吳軍,越國就可藉機滅掉吳國。

D.吳王大舉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後又繼續與晉國軍隊作戰,結果為晉軍所敗。越王乘機興兵渡江攻打吳國,成就了滅吳稱霸的功業。

【解析】「齊晉同時出兵一定會擊敗吳軍」錯誤,根據原文「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其騎士銳兵弊乎齊,重器羽旄盡乎晉,則君制其敝,此滅吳必矣」,其中的「君」應是越王,所以應為:越晉同時出兵。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今萬乘之齊,私千乘之魯,而與吳爭強,臣切為君恐。

(2)彼戰而不勝,則君之福也。彼戰而勝,必以其餘兵臨晉。

(1)(4分)現在擁有萬輛戰車的齊國,要占有隻有千輛戰車的魯國,而與吳國爭強,我深深為您擔憂。

評分參考:

譯出大意給2分;「私」「恐」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4分)他打仗失敗了,是您的福分。他打仗勝利了,一定會以剩下的部隊去攻打晉國。

評分參考:

譯出大意給2分;「福」「臨」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14.魯國危難時,孔子的學生顏淵、子路(季路)、子貢先後請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貢出使,這是什麼原因?(3分)

①子貢善於言辭,顏淵、子路長處不在此;②出使四方諸侯之事,在子貢向孔子請教學業的過程中曾涉及過。

評分參考:

答出一點給1分,答出兩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文言翻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