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百強城市,開始「狂飆」了

國民經略 發佈 2024-04-28T06:29:46.198456+00:00

這座珠三角城市,迎來高光時刻。2023年伊始,央視播出的《狂飆》點燃了全民追劇的熱潮,也讓該劇背後的主要取景地——廣東江門,再次走上前台。

文|凱風

一部劇,帶火一座城。

01

這座珠三角城市,迎來高光時刻。

2023年伊始,央視播出的《狂飆》點燃了全民追劇的熱潮,也讓該劇背後的主要取景地——廣東江門,再次走上前台。

《狂飆》片段,取景在江門長堤歷史文化街區

之所以說是「再次」,是因為13年前的年度票房冠軍《讓子彈飛》,曾讓地處江門的開平碉樓這一嶺南文化名片廣為人知。

一次是偶然,兩次三次乃至N次則意味著必然。

因江而興,向海而生,江門生來就充滿開放氣質;廣府文化與僑鄉文化交相輝映,江門自來就不乏文化底蘊。

這裡曾經是廣府人漂洋出海的最後一站,也是全球數百萬華人華僑的重要精神依歸。

江門區位 圖源:江門2035國土空間總規草案

江門不算大,常住人口只有400多萬人,但在全球範圍內,來自江門五邑籍的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卻有400萬之多,中國第一僑鄉,可謂名副其實。

「僑鄉」優勢的存在,讓江門近水樓台先得月,在改革開放之初得以迅速騰飛,工業及外貿一路「狂飆」,一度成了與「廣東四小虎」(東莞、中山、南海、順德)同場爭鋒的存在。

經濟突飛猛進,城鎮化轟隆向前,當許多城市陷入大拆大建的熱潮中時,江門依舊保留了大量歷史建築、文物古蹟、老街區,不僅留住了城市文脈,而且孕育了獨特的文化韻味。

這正是江門先後獲得《讓子彈飛》、《一代宗師》、《狂飆》等熱門影視劇青睞的主要原因所在。

從梅家大院到舊廠街,從墟頂街到十里長堤,從碉樓到騎樓,很少有地方如江門一樣,在鋼鐵水泥森林之外,還能保持如此獨特的歷史文化元素,堪稱「天然的攝影棚」。

這座因崖門海戰在中華文化史上有著特殊地位,誕生了以梁啓超為代表的文化先賢的珠三角城市,正在經由新一輪的文化旅遊熱潮走向全國。

02

「狂飆」的不只是文化旅遊,還有經濟和產業。

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江門GDP達到3773.41億元,同比增長3.3%,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創下建市以來的最好名次。


這背後,或許有新冠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的擾動,但近年來江門GDP增速連年位居全省前列,則是不爭的事實。

助力江門突圍的關鍵,在於大平台、大產業和大項目。

大平台涵養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大項目,幾乎每個實現城市能級躍升的地方,都離不開大平台的助力。

不說廣深,在珠三角,東莞有松山湖高新區,佛山有三龍灣科技城,惠州有大亞灣開發區,珠海有橫琴新區,而江門也有一個大型產業集聚區

這些大平台,無一不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戰場,承載著產業升級、城市晉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任。

與佛莞等地不同的是,江門的大型產業集聚區,面積多達1395平方公里,是廣東新一輪布局面積最大、可連片大規模開發的產業集聚區

面積最大、連片開發,意味著土地承載空間無限。珠三角城鎮化率位居世界前列,城市開發強度普遍接近上限,能在寸土寸金之地拿出一片承載高新製造業的平台,可謂殊為不易。

近年來,隨著土地及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廣深佛莞等萬億城市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不斷向外遷移,粵東西北和中西部省份成了最大受益者;

與此同時,廣深港澳的高新產業同樣需要在研發總部之外尋找新的生產基地,而江門正是最佳承接者之一

基於此,江門在大型產業集聚區中,專門開闢了三大組團,一個聚焦於中歐合作,一個對接廣深產業轉移,一個著眼於港澳合作。

有了大平台,大產業可謂紛至沓來。光伏龍頭隆基綠能、動力電池龍頭中創新航、重卡軸承領域的「隱形冠軍」富華重工紛紛紮根於此。

在廣東十四五時期規劃的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中,江門全部入圍,其中高端智能裝備、雷射與增材製造、智能家電、生物醫藥與健康等8個產業,與廣深一道躋身「核心城市」之列,總量位居全省前列。

這些產業,基本都集聚在大型產業集聚區。數據顯示,2022年,江門大型產業集聚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3301.72億元,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824.37億元,對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貢獻57%。

大平台帶動大項目,在拼經濟之年,江門一批重大項目陸續上馬。

據了解,在江門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第二次)現場會上,江門全市推動200個重點項目開工、投產,計劃投資額1445億元。

其中,製造業項目167個、計劃投資額953億元,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智能裝備、新能源電池等領域。

從「製造立市」到「製造強市」,江門正在走出一條獨特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03

一路「狂飆」的,還有江門的區位優勢。

依江伴海、承東啟西,是江門在珠三角乃至廣東省最為獨特的區位特點。上擁廣佛都市圈,右攬深港經濟圈,可謂處於黃金三角的極點之位。

雖然區位一流,但長期以來,由於珠江口的天然限制,江門發展一直聚焦於珠江西岸,與珠海、中山構成珠江口西海岸都市圈,享受廣佛都市圈的外溢效應,但與以港深莞為主的珠江東岸的聯繫並不緊密。

廣東5大都市圈 圖源:廣東國土空間2035總規

這一局面,正在改寫。

去年年中,廣東省黨代會首提「黃金內灣」的概念,提出著力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帶動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協同發展、聚勢騰飛。

這條過去將東西兩岸分隔開來的伶仃洋,如今正在被一條條跨海通道連成一體,將珠三角變成一個「城市」。

如今,早已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虎門大橋、南沙大橋將廣深港澳連成一片,即將建成的深中通道則將深圳與珠江西岸融為一體,而納入前期規劃的深珠通道更進一步拉近東西兩岸的關係。

珠江口主要通道示意圖

在此背景下,江門乘勢而上。連通深圳與江門的深江鐵路已於去年底動工,這一鐵路被譽為高鐵版的「深中通道」。

屆時深圳到江門只要1個小時,這正是都市圈的輻射範圍。藉助這條鐵路,江門得以全線融入深圳都市圈。

與此同時,作為港珠澳大橋西延線的黃茅海跨海通道,有望於2024年正式建成通車。

未來,藉助這一通道,江門可以直通港澳,而江門大廣海經濟區也有望與珠海橫琴新區、澳門及香港形成聯動發展效應。

可以說,一旦深中通道、深江鐵路、黃茅海跨海通道乃至深珠通道全線建成,江門作為廣東省承東啟西戰略要地的地位將會更加凸顯。

04

毗鄰廣佛,擁抱深港。

日前召開的江門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提出,將在銀湖灣濱海新區加快規劃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推動深圳江門合作實現新突破。

深江經濟合作區,讓人想起深圳與汕尾共同打造的深汕特別合作區、廣州與清遠聯合推動的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跨市合作正在成為區域均衡發展的新樣本。

深汕特別合作區,自2017年被確立為深圳第 「10+1」區之後,迎來飛速發展期,GDP總量從47億元躍升到84億元,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速。

這還不是終章。根據規劃,2023年將是深汕特別合作區倍增之年,官方表示力爭全年GDP突破200億元。

一年時間,GDP從84億元到200億元,年度GDP名義增幅或將達到130%以上,這背後的底氣,正在於以比亞迪新能源產業園為代表的重大項目的投產預期。

深江經濟合作區,能否複製這一奇蹟?

江門與深圳,原本相距甚遠,中間隔著伶仃洋和中山、珠海兩個城市,但黃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鐵路以及深珠通道的到來,將會徹底改變這一格局。

與珠海、中山相比,江門不僅擁有珠三角地區最長的海岸線,而且土地開發強度較低,依舊擁有大量的連片土地開發空間,有利於大項目、大產業的轉移落地。

同時,與深汕這一幾乎從零開始的「飛地」相比,江門工業基礎良好,無論是戰略性支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都已相當發達。

牽手深圳,有望打造「深圳總部+江門基地」、「深圳研發+江門製造」的新模式。

對於飽受土地資源緊張之困的深圳來說,能在「1小時都市圈」範圍內找到一處擁有良好工業基礎且土地空間充裕的發展腹地,可謂殊為不易。

對於江門來說,藉助深江經濟合作區,有望在廣佛軸線之外,搭上深圳高質量發展的順風車,從而迎來經濟產業的又一次升級。

面向未來,高質量發展可謂大勢所趨。面對新一輪的城市洗牌機遇,江門能迸發多大的「狂飆」勢能,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