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美貌嫂子大喬的?他的做法令人不恥!

hy百味人生 發佈 2024-04-28T07:26:31.982103+00:00

有很多朋友都對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他這個年輕美艷的嫂子這個話題十分感興趣,今天百味就給朋友們講講,對於這個嫂子,孫權又是怎麼做的呢?

說起大喬,大家自然會想起「江南二喬」這一對姐妹花,不僅僅貌美如花,而且還十分聰慧。有很多朋友都對孫策死後,孫權是如何對待他這個年輕美艷的嫂子這個話題十分感興趣,今天百味就給朋友們講講,對於這個嫂子,孫權又是怎麼做的呢?

無論是大喬還是小喬,都詮釋了一句話「紅顏薄命」,孫策去世後大喬成了孤家寡人,孫權如又是何對待嫂子大喬的呢?

很多人也都想一探究竟,孫策在去世後,他的弟弟孫權是如何對待嫂子大喬的?接下來大家就看看女人的無奈和悲哀吧!

「小霸王」孫策;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就是現在的浙江杭州富陽區)人,破虜將軍孫堅的長子,東吳霸主孫權的長兄。

著名的史學家陳壽在編寫《三國志》時,都會對所寫的人物作出詳盡的點評。

在三國所有的人物中,陳壽僅對孫策和陸遜二位評價特別高。

陳壽在《三國志》中是如此評價孫策的: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

陳壽肯定了孫策勇猛善戰,幾年內就為江東奠定了牢固的基業,這可能也是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完成的事情。

而且陳壽還認為,如果孫策沒死,極有可能會一統三國完成霸業,同時也對他的英年早逝深感可惜。

孫策作戰武勇過人,絲毫不遜西楚霸王項羽,有著江東「小霸王」的美稱。

孫策不僅有勇有謀,而且具有過人的領導才能,處事明辨果斷,是一個非常仁厚的明君。

孫策的父親孫堅;

孫策的父親孫堅被喻為「江東猛虎」,他是十八路諸侯之中的一霸,也是雄霸一方的諸侯。

孫堅據傳為孫武的後代,由於在漢末時征討黃巾軍有功,被封為長沙太守。

據說在他出生時天現異象,祖墳冒出一道光芒,直衝雲霄,村里百姓都說孫家祖墳顯靈,預示著要出大人物了。

果然,孫堅出生後便容貌不凡,一眼看上去就和普通人不一樣。

孫堅在幼年時期就膽色過人,當時有數萬名匪寇聚集犯亂,反對官府,孫堅便召集手下千餘人馬,配合官兵一起將這群匪寇徹底擊潰。

最終孫堅一戰成名,接下來他還當過幾任縣令,在任期間不僅愛民如子,而且還將當地治理的井井有條,官兵們對他也十分信服。

之後孫堅被袁術封為破虜將軍,他所轄的部隊軍紀嚴明,嚴禁騷擾婦女和搶掠百姓財物,因此深受百姓的擁戴。

公元191年四月,袁術派孫堅攻打在荊州的荊州牧劉表,他在追擊劉表手下大將黃祖時,誤中埋伏,被亂箭射死,死去時才三十七歲。

當孫堅死後,袁術便收編了孫堅生前所留下的部隊。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父親如此英武,兒子自然也差不哪去。

當孫策十幾歲時,就喜好結交名士,在當地也結識了很多社會上流人物,他的名聲也逐漸開始遠近聞名。

隨著孫策的名氣大旺,江淮一帶的大家名士都來投奔他。

比如:周瑜和呂蒙兩位東吳大都督,張昭和張紘兩位東吳名臣,太史慈、蔣欽和周泰等東吳名將,還有那有著「東吳毒舌」之稱的虞翻等人,都是當時投奔孫策而來的。

孫策崛起;

孫堅戰死時,孫策當時年僅十七歲,在處理完父親的後事之後,就舉家遷到江都(就是現在的屬江蘇省揚州市)。

公元193年,當孫策守孝結束後找到袁術討要其父孫堅留下的舊部,準備為父報仇雪恨。

但袁術心胸狹小,看出孫策大有過人之處,恐其將來超越自己,既不肯歸還孫堅舊部,也不想讓孫策自立為王。

孫策勇猛善戰,為袁術立下了很多汗馬功勞,袁術曾數次許諾要封賞孫策的官職,但到最後卻言而無信。

最後,孫策對袁術產生了信任危機,二人之間的關係也逐漸出現了裂痕。

公元194年,漢獻帝派劉繇(yóu)擔任揚州刺史,袁術便派孫策去攻打劉繇。

公元195年,孫策從歷陽渡江,大敗劉繇,奪取了江東這片肥沃遼闊的土地,從此之後便威震江東,也奠定了江東集團的大好基業。

公元197年,袁術占有傳國玉璽,準備正式僭(jiàn )越稱帝,孫策聽聞後便給袁術寫信,勸他不要這麼做。

但袁術已經鬼迷心竅,不聽孫策的勸說,堅持要稱帝,於是兩人劃清界線徹底決裂,從此不再往來。

因此,孫策也獲得了朝廷的認可,被封為騎都尉,兼任會稽太守,接著又晉升討逆將軍,再封吳侯。

孫策之死;

就在公元197年的夏天,曹操替代皇帝頒下詔書,命孫策討伐袁術。

只可惜,孫策沒有死在戰場,卻死在了狩獵途中,還沒等大展宏圖、報復天下的時候,便一命歸西,年僅二十六歲。

接下來百味給大家講講「小霸王」孫策的死因:

公元196年,就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吳郡太守許貢給曹操寫了一封信,建議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召孫策進京後殺掉。

但是許貢寫的這封信,在半路就被孫策派出的密探所截獲,之後孫策就把許貢找來對質。

許貢卻堅持推說自己沒有寫信給曹操,而且一直在狡辯,結果孫策大怒之下,就命令士兵將許貢勒死。

許貢死後,他的三個門客帶著他的小兒子一起逃亡,躲到長江邊一帶藏匿起來,準備伺機殺死孫策,替許貢報仇。

有一天,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突然發現一隻大鹿衝出來,孫策騎馬就追。

由於孫策騎的是一匹寶馬良駒,跑起來飛快,手下的兵士被遠遠的甩在後面。

這時孫策忽然碰到三個人持槍帶弓的站在面前,便大聲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三人回答說:「我們是韓當手下的士兵,在這裡射鹿。」

孫策一聽就知道三個人沒說實話,接著就又問道:「韓當的士兵我全部認識,怎麼從沒見過你們?」

說完就立刻向其中一人一箭射去,那人應聲倒地而亡。

原來這三人都是被孫策所殺的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他們正等在這裡準備射殺孫策為許貢報仇。

剩下的那二個人根本沒想到孫策有所察覺,驚慌之餘,也向孫策射了一箭。

由於雙方距離太近,孫策根本來不及躲閃,被射中面頰。

這時,後面的程普帶著騎兵趕到,一擁而上將剩下的兩名刺客剁成肉泥。

眾人再看孫策時,已經滿臉是血,傷情十分嚴重,大家趕緊用刀將衣服割下一條布來包裹住傷口,將他救回吳國。

孫策回到吳國後已生命垂危,大家連忙派人去尋請名醫華佗前來醫治。

可惜當時華佗不在吳國,已去中原,只留下徒弟在吳國。

華佗的徒弟看了孫堅的傷口,搖搖頭說:「箭頭有毒,而且毒已入骨,難以醫治。」

大喬整日整夜的衣不解帶,和衣陪伴,既不吃飯也不睡覺,全心全意的照顧孫策。

孫策知道自己的傷勢實在太重,心裡清楚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便將張昭等人找來託付後事。

孫策沒有將江東大業交於兒子孫紹,卻把大權交於自己的弟弟孫權,又囑託眾人要好好輔佐孫權。

孫策在臨死前親手將江東大印交給孫權,說道:「領兵打仗、衝鋒陷陣,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保守江東,我不如你,今後你要好自為之。」

說完後不久,孫策便去世了,年僅二十六歲,大喬哭的悲痛欲絕,幾次昏死過去,剛醒過來後就要投江殉夫。

但又想起孫策在臨終前,曾拉著她的手,叮囑她要照顧好十八歲的弟弟孫權,幫助他接管江東大權,還要照顧好自己的母親,於是大喬便打消了輕生的念頭。

大喬只是孫策的小妾;

《三國演義》中的大、小二喬姐妹不但國色天姿,傾國傾城,而且都嫁給了自己心愛的乘龍快婿,世人也對二人這兩段美滿的愛情故事羨慕不已。

但事實的真相確實如此嗎?其實事情的真相是殘酷的,二喬姐妹與孫策和周瑜之間並沒有一見鍾情的浪漫和天長地久的愛情。

關於孫策的妻妾,正史中有確切記載的也只有大喬,但也可以肯定的是,大喬並不是孫策的正妻,而只是孫策的一個妾。

她只不過是一件「戰利品」,所以孫策與大喬的相識並不是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而只是勝利者和被俘者之間的關係。

據《三國志》記載:

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百味再給大家講解一下孫策和大喬的故事:

公元199年,孫策、曹操和董承共同聯合,起兵攻打袁術。

但是還沒等他們的軍隊到達城下的時候,袁術就已經一命嗚呼死去了。

袁術的弟弟袁胤根本無心防守,連夜就帶著妻子和手下的部隊,去投奔廬江太守劉勛。

隨後,孫策和曹操等人的部隊攻入城內,孫策進城後抓到了上萬名俘虜。

孫策在這些俘虜中,發現有兩位絕色佳人混在人群之中。

她們就是皖城橋家橋姥爺的兩個女兒,大家都不知道她們的名字,便分別稱其為大橋和小橋。

後來,傳來傳去,「橋」字就變成了「喬」字,橋姥爺也就叫成喬公,就是後世所稱的「喬國老」。

而大橋和小橋兩朵姐妹花,也就被叫成了大喬和小喬。

喬國老家境殷實,二喬兩位女兒生的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姐妹二人又都知書達禮,通曉音律詩文,名聞天下。

孫策看到兩個人長的身材曼妙,國色天香,性格還十分溫柔。

所以孫策就納娶了大喬,將小喬許配給周瑜。

百味再給朋友們普及一下古代娶妻的小常識,上文提及的「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中的「納」字是一個特定詞語。

「納」與「娶」兩個字的意義各不相同,分別代表著一種含義,也就是說妻子是「娶」的,而妾才叫「納」。

為什麼呢?原來在古代,人們講究尊卑有別,妻和妾的地位差別很大。

古代男子娶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先下聘書,再下聘禮,最後再經過上拜天地和下拜父母等等一套相當囉嗦繁瑣的禮節,您才能正式娶上老婆。

而「納妾」就比較隨心所欲了,只要是被男子看上了,或者花些銀兩,就可以把女子帶走,而被納為妾的女子根本就不能自己做主,並且家中地位也是極其卑微的。

所以說,大喬對於孫策來說,只是他的一個小妾,二人之間也沒有什麼風花雪月的浪漫愛情故事。

不過在婚後,孫策對大喬也還是不錯的,二人的夫妻生活一直也很美滿。

孫策由於江東基業還沒有完全穩定,自己還需要不斷的打拼創業,於是便在婚後不久,就將大喬送回了吳國。

此後,孫策和大喬雖然見面的次數很少,但還是會有機會在一起纏綿的。

又經過了一段時間,大喬便身懷有孕,最後為孫策生下來一個兒子,孫策就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叫做孫紹。

孫策娶大喬的時二十四歲,大喬十八歲,二人僅過了兩年的夫妻生活,孫策就死了,當時大喬也不過二十歲剛出頭。

孫權即位;

孫策去世前沒有將江東大權傳給自己的兒子,卻將王位交給了弟弟孫權,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孫策當時把王位傳給弟弟孫權時,也是經過一番的深思熟慮和激烈的思想鬥爭:

第一、兒子孫紹年幼,無法守住江東基業;

孫策遇刺身亡時只有二十六歲,兒子孫紹還不滿十歲,如果將王位交給他,無非要面對兩種結果:

其一,被強臣掌權,將孫紹架空;

其二,被強敵殺死,江東基業丟失。

第二,孫權才是最合適的王位繼位人。

孫權很有才能,常常參與江東內部重要事務的決策,而孫策甚至感覺自己在管理國家方面,也確實不如孫權。

還有,孫權「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在性格上具有優勢,足可以彌補孫策在性格上的缺陷。

孫權掌管吳國,也更適合日後的發展,還能有效協調江東的內部矛盾。

而事實也恰恰證明了孫權是守業的最佳人選,東吳確實也在孫權的手中不斷發展壯大,最終成為「三國鼎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孫策死後,廬江太守李術、豫章太守孫賁還有廬陵太守孫輔等人公開反叛,都被孫權帶領東吳舊將周瑜、張昭等人鎮壓。

而東吳在孫權的帶領下,屹立江東幾十年不倒,真沒有辜負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的重託,他們也終於可以含笑九泉了。

但是令孫策沒有想到的是,孫權為人過於小氣,自己的兒子和老婆並沒有得到孫權的厚待。

大喬悲慘的結局;

孫權看著自己美麗的嫂子和年幼的侄子,又是怎樣安排的呢?接下來百味就給大家講講:

丈夫孫策死後,大喬也是謹遵他的遺願來輔佐孫權,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

不僅教導孫權怎樣掌握政權,而且還幫教孫權如何遠交近攻,最後孫權在嫂子大喬的幫助下,如願以償的當上了東吳之主。

公元229年,孫權掌權後,追封父親破虜將軍孫堅為武烈皇帝,母親吳氏為武烈皇后,哥哥討逆將軍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權這一番看似很有孝心的舉動,其實暗藏殺機,他也是在告訴世人,哥哥孫策的後代是沒有資格接替皇位的。

孫權對自己的哥哥孫策非但沒有一點感謝之情,反而還對自己的嫂子和侄子「趕盡殺絕」。

孫權將自己的兒子孫登立為皇太子,哥哥的兒子孫紹卻連王爵都沒有,僅被封為吳侯,後來又改封為上虞侯。

後來孫權的孫子孫皓繼位以後,更是以造反的罪名處死了孫紹的兒子、也是孫策的孫子孫奉。

而當時的孫權也知道對不起自己的哥哥,心中難免有愧,但也只是想想而已。

至於嫂子大喬,孫權的做法更是令人所不恥:

孫權對自己這個美貌的嫂子視為「紅顏禍水」,內心很是忌憚,甚至可以說是趕盡殺絕。

當然了,孫權也沒有讓他們母子倆生活得很清苦,該有的榮華富貴還是給了她們,但只是讓她們失去了自由和最求幸福的權利。

首先,孫權將大喬母子倆送出了江東,遠離政治中心,就不用擔心孫策的兒子孫紹未來會奪取自己的皇位

而且孫權還特命孫紹永遠都不能參政,讓她們娘倆永遠都無法和孫策的老部下聯繫,背井離鄉的自生自滅。

孫權還美其名曰的說是為了保護母子二人,其實就是為了讓他們永遠不再和政治沾邊。

孫權又找來了一些毫無從政經驗的人來教他的侄子孫紹,這樣孫策的後代就會變得越來越平庸,就算長大以後,也不會對自己構成任何威脅。

其次,孫權還要求嫂子大喬要為哥哥孫策牢守貞節,終生不能再嫁。

朋友們,孫策死的時候大喬也是剛剛二十多歲,正是如花似玉、膚白貌美之時,而且又是名門望族,就算是帶著一個孩子,也是萬人慾求的。

但是孫權如此一規定,就等於直接剝奪了大喬再追求幸福的權利。

百味分析,當時大喬之所以能夠忍辱負重,其實也就是為了自己兒子的前程。

原本大喬希望母憑子貴,希望兒子孫紹有一天能夠當上皇帝,但最終希望的肥皂泡還是一點一點的破滅了。

結語:

朋友們,我們不得不說,孫權的謀略真的是好,這樣既保證了哥哥孫策家室的安全,還能防止哥哥的後代來搶奪自己王位,好一個「一石二鳥」之計。

看來,孫權的成功也是建立在犧牲大嫂和侄子未來幸福的基礎之上,可憐孫策一生勇武絕倫,兒子孫紹竟被迫淪為一介文官,此生只能碌碌無為,而嫂子大喬則終身囚禁,二十多歲就要守寡終生,著實讓人可憐。

有很多人對於孫權的做法都很鄙夷,甚至罵他可恥不厚道,對不起死去的哥哥。

但百味想說的是: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自古以來皇位爭奪都是冷酷無情,畢竟在權力面前,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孫權這麼做自然也有他的苦衷,即便是身背千夫所指的罵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