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啟動晶片禁令,外企必須在中美之間二選一,實則只有一個選項

軍情作家陳曦 發佈 2024-04-28T07:50:10.761806+00:00

據環球網報導,美方發布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後,《晶片與科學法案》有關晶片補貼的申請程序正式啟動,這意味著限制中國晶片發展的禁令開始實施。

據環球網報導,美方發布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後,《晶片與科學法案》有關晶片補貼的申請程序正式啟動,這意味著限制中國晶片發展的禁令開始實施。

這個法案跟美國推出的《通脹削減法案》類似,都是使用補貼的手段,製造不正當競爭、《削減通脹法案》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車領域和基建領域。《晶片與科學法案》主要涉及晶片以及相關的尖端技術。

美國推出的這一系列法案,就是要打壓競爭對手,確保美國在相關領域的領先優勢。美國眼中的競爭對手,不只是中國,但凡影響美國領先地位的國家,都會被定義為對手。

拿這兩份法案來說,美方開口閉口總是提中國,但美國的盟友也是這些法案的受害者。


比如說韓國,就深受兩份法案的影響。在汽車領域,韓國汽車在美國銷售量很大,但補貼法案出爐之後,韓企想要獲得補貼,就得去北美建廠。

而建廠只是一個開始,想要拿到補貼,還得把美國員工給安排好,要自掏腰包建立配套設施,並免費開放給美國員工。如果銷量比較好,美國還會巧立名目巧取豪奪。

在晶片領域的法案也是一樣的。

三星、海力士等晶片企業也非常糾結,如果要拿到美國的補貼,就得去美國建廠,為美國提供就業崗位,為美國員工提供福利。如果賺的錢多了,就會被劃入「超額利益共享」範疇。

一旦被納入,就需要把利潤「共享」出來。


總而言之,美國的補貼不好拿,即便拿到了,美國也會想方設法讓外企吐出去,因為最終的目的是扶持本國企業,是讓美國的車企、晶片企業賺到更多的錢,然後投入更多的資金研發,確保技術能夠一直領先。

而外來的企業,就是來干髒活累活的,是幫美國解決就業問題的。美國本土企業就沒有這些負擔。

因此,即便外企按照美國的苛刻要求推進,也不可能競爭得過美企,因為他們沒法賺太多的錢,賺得太多還會被美國巧取豪奪,利潤低了,研發投入就會降低。

一時半會兒可能看不出差距,但長此以往下去,外國企業跟美國本土企業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而更讓韓國企業糾結的是,如果選擇拿美國的補貼,未來10年都不能在中國投資晶片和半導體產業。

對於韓國來說,半導體是其經濟支柱,而韓國生產的半導體產品,有大約6成都出口到了中國。不管是韓國還是韓企,都無法承受失去韓國市場的後果。

這就是美國出台的法案的另一個作用,逼盟友選邊站隊,要麼選擇美國,要麼選擇中國,如果選擇中國,那就別想拿中國的補貼。

而可悲的是,這些韓企幾乎沒得選,因為美國敢這麼設置規則,就不怕外國企業不聽美國的話。拿三星來說,雖然是一家韓國企業,但實際上,深受華爾街的影響,即便三星高層不願意選擇美國,美國股東也能迫使三星做出選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