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遠遠強於宋朝,為什麼比宋朝早滅亡幾十年

微笑小羊yyk 發佈 2024-04-28T08:03:39.887768+00:00

#歷史開講#金宣宗侵宋,結果反被打得「士馬折耗,十不一存」(《金史完顏合達傳》)。特別是賴以同蒙古爭衡的重騎兵隊伍,基本打光,「樞府武騎盡於南伐」 (《金史》食貨志)。「吾國兵較北誠不如,較南則制之有餘力」某種程度上說,金國是亡在了這句話上。它們始終過度輕鬆。

金宣宗侵宋,結果反被打得「士馬折耗,十不一存」(《金史完顏合達傳》)。特別是賴以同蒙古爭衡的重騎兵隊伍,基本打光,「樞府武騎盡於南伐」 (《金史》食貨志)。

「吾國兵較北誠不如,較南則制之有餘力」

某種程度上說,金國是亡在了這句話上。

它們始終過度輕鬆。本來金國已苦於蒙古,1213年成吉思汗大舉南下,金國黃河以北的廣闊郡府,只保住了中都、真定、大名等11城(《金史宣宗本紀》)。金宣宗屈辱求和,大貢金帛,換取蒙古退兵。成吉思汗一走,金宣宗慌忙決定放棄中都,南遷開封。這已是亡國之兆,反對聲浪很大,如若主戰派得勝,金蒙尚還有一拼。


但直學士孫大鼎的一句話,也就是上面標粗的那句話,決定了金國的命運。

金宣宗滿腦子想著南遷可以「取償於宋」,遂攜帶大批財寶和宮眷百官,放棄中都(北京),南遷開封。到了新都屁股還沒捂熱,蒙古又來了一波,幹得更狠,金國遼東、河北、山東、河南共有860座城池被蒙古掃掉。宣宗嚇尿,又不敢北上跟蒙古人決一死戰,乾脆來個「九公封建」,把河北、山東之地分別承包給9個漢人為主的軍閥,搞緩衝地帶,希望「賴其力復所失地」。

都混成這樣了,卻還對南宋擺天朝上國的譜,本來宋廷那邊還有「扶金以為屏障」的念頭(宰相史彌遠)。只不過請求削減一部分歲幣,卻被金宣宗一口拒絕。宋人一惱火,乾脆一文不給,斷絕往來。

沒想到,金國眾將帥反倒一個個大喜過望,它們都認為欺負銼宋不在話下。何況,宋朝一直在邊界的淮南一帶儲存了大批軍需物資,還有邊貿商旅也囤積大量商品,金軍十分眼饞(「貪其淮南之儲」《金史食貨志》),輕易發動「貞佑南伐」。

從公元1217年開始,十餘萬金軍步騎直撲宋境,在東西兩路用幾年苦戰,先後攻克光山縣、羅山縣、興州、天水軍、白環堡、大散關、皂郊堡、西和州、成州、階州、大安軍、黃州、蘄州等州、縣、關、堡;宋朝內部又有軟骨派慌裡慌張,請求把幾年「欠」的歲幣全部交給韃子,以絕戰禍。

但這次宋廷非常堅決,朝野反對,人們認為「堂堂大朝,卑辭厚禮,謹奉垂亡之國,自示削弱,誰不侮之?!」於是舉國堅決抗戰。

金軍在各戰場開始屢吃敗仗,宋軍在大散關痛擊金軍,殺統制完顏贇;抗蒙名將完顏阿鄰做為侵略者,遭受慘敗,被宋兵斬於蜀口;勇將黃魯阿普答甚至兵敗被活捉;而時全大敗於淮上,「一軍全沒」。淮南戰場,金兵「野無所掠,軍士疲乏,餓死相望」(《金史》卷104)。

特別是京湖戰場,宋軍在棗陽、光山、隨州、樊城、湖陽取得決定性勝利,打得完顏訛可僅以身免,單騎狂逃,宋軍還湧現出孟宗政這樣的名將。

金史也承認被打得「三軍僨亡」、「國家精銳幾盡喪」,原本想取財於宋,結果反倒「兵財俱困,無以御之」(《金史食貨志》)。

如若宋、蒙能達成戰略共識,合力滅金,金國是挺不了多久的。幸虧1220年成吉思汗決定西征,只留下二萬蒙古兵給木華黎,讓他經略金國。這才讓金國大為喘息。1224年,金哀宗上位,立即停止南伐,「斂戍息民,招攜棄怨」,與南宋修好。全力北敵蒙古,終於又撐了10年。

金之亡,並非僅僅不敵蒙古,關鍵是戰略上的主動作死,「南開宋釁,西啟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補患」。可為後人所鑒。蒙古的崛起,與當時中國並不統一有直接關係。此外,蒙古的統一,也離不開宗主國金國的「助力」。

完顏女真與滿洲貴族不同,滿洲貴族集團的酋長努爾哈赤早年是明朝遼東軍人集團首領李成梁的附庸。換句話說,滿洲集團本身就是跟著明朝混起來的,見過大世面。而完顏女真是屬於遼國化外之民的「生女真」,處於奴隸制漁獵狀態,起點可謂非常之低。完顏阿骨打起兵之時,匯合生女真各部落之兵,才不過兩千五百人,短短十幾年,滅遼國,破北宋,到此為止,完顏女真的基本盤也只有兩萬部落兵。而這時的金國,已經控制了內外東北,遼東走廊,黃河以北的遼闊土地與數量龐大的漢人,契丹人等多個民族。

這是完顏阿骨打起兵之時完全沒有想到的。

南方是久攻不下而時刻想要北伐復仇的宋國,北方是驍勇善戰的草原民族。完顏女真貴族脆弱的基本盤決定了金國統治先天的不穩定,金國統治者要麼像後來的滿洲貴族一樣,在武力的背書下,及時轉變統治策略:在內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權力更替的制度,對外做好治下各民族統戰工作。然而,金國這兩項關鍵工作恰恰做的一言難盡。

金兀朮時代,金國南下伐宋大敗而歸。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就指出:金軍多為臨時徵募的「簽軍」,不復起兵之時部落兵的勇猛。這還是金國立國不久之時,此後金軍軍備廢弛的速度比這隻快不慢。

再說金國內部權力更替。終金一朝共有九個皇帝(末帝不算),非正常死亡的皇帝就有三個(金熙宗,海陵王,衛紹王),父死子繼的只有金宣宗和金哀宗這爺倆兒,至於老氏族更是被海陵王完顏亮血洗了,東北老家成為了契丹反抗勢力的樂土,所以蒙金戰爭不久東北就丟了,金國只能憑藉華北與蒙古周旋。

說回蒙古。十三世紀,是黃金家族的時代。在此之前,蒙古只是一個地名,草原各部落處於一個十分鬆散的部落聯盟之下。一旦草原部落盟主的基本盤出現問題,這個聯盟很快趨於瓦解,各部落再次陷入互相征伐,直至下一個草原盟主的出現。草原這種政治生態持續了上千年,直到草原等來了鐵木真。

鐵木真的鐵血征伐與打破部落體系建立怯薛軍制度固然推動了蒙古統一,但是作為蒙古各部落的宗主國,金國的一系列企圖削弱蒙古的騷操作,也反向推動了蒙古的大一統。金國對於驍勇善戰的草原民族一直心存提防,每三年就到蒙古草原「減丁」一次,金軍騎兵見到蒙古部落牧民就殺,同時對過分強大威脅到自己的草原部落進行分化打擊,鐵木真就曾經借金國的勢力攻滅了自己的宿敵塔塔爾部落,被金國封為札兀惕忽里(諸乣首領)。金國的減丁政策沒有起到削弱蒙古的效果,由於只是削弱了臨近自己的部落,進而使草原深處的部落得以壯大。此外,金國在「減丁」的過程中,與草原各部落結下了血海深仇,使得蒙金戰爭開始後,金國根本沒有緩和的餘地。換句話說,金國一系列政策,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再說金國對南方宋朝的外交策略。金國統治者打心眼裡瞧不起「柔弱似婦人」的宋人,「北失南補」的奇葩思維不僅使蒙金戰爭後期空耗國力,反而把宋朝這個潛在的同盟者推向了蒙古一方。蒙古帝國主力南伐只有兩次,一次是成吉思汗叛金(名義上成吉思汗是金朝的將軍),一次是蒙哥伐宋,第一次成吉思汗帶傷(攻打大同時中箭)攻不下中都,第二次蒙哥深入四川死於軍中(一說受傷,一說感染瘟疫)。

窩闊台滅金、元世祖滅宋,用的主力都是漢人步兵,傳奇的三峰山之戰,拖雷的三萬人兩萬是漢人。

蒙古帝國的主力西征走了,打下的土地是自己的牧場,蒙古人在西征打通的絲綢之路上經商。金朝早於南宋滅亡幾十年,是因為金朝離蒙古帝國更近,金朝不亡,蒙古沒法全面進攻南宋(蒙古吞併西夏後拖雷在金亡前就打穿了南宋四川防線)。

金章宗死後,留下一個通貨膨脹的帝國,金主永濟的繼承權遭到質疑,成吉思汗又藉口德不配位南下,金朝根本湊不齊部隊,帝國四分五裂,並不存在比南宋強的客觀情況,由於蒙古貴族發現不拉攏漢人地主,只能打殘金朝並不能統治中國,後期滅金滅宋除蒙哥那次,用的都是漢軍。

元朝統一過程是步步為營,叛金打殘,用河北人打河南人,閃擊南宋失利,用北方人打南方人,金朝堅持的比南宋短,是步步為營的南下進展,黃河和長江在徑流量、水環境上的天壤之別。綜上,「金國遠遠強於宋朝」這個前提就不存在。金國在內部不穩的情況下,對外軍事失敗,進而內部更加動盪,導致了更嚴重的軍事失敗,如此循環,最終滅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