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早起」可能比熬夜更可怕!

上觀新聞 發佈 2024-04-28T08:53:38.830001+00:00

早起,一個聽起來就很健康的行為,但一年四季並不是都要「早睡早起」,有時一味早起反而傷身。01 早起可能比熬夜更可怕?

早起,一個聽起來就很健康的行為,但一年四季並不是都要「早睡早起」,有時一味早起反而傷身。

劃重點

01 早起可能比熬夜更可怕?更傷身?

良好的睡眠是保障身心健康的一個關鍵因素。大家都知道,熬夜對身體不好,早睡早起身體好。但實際上,早起和過早起床是不同的概念。國外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的睡覺時間都是4小時,23:00~3:00睡覺的志願者第二天的狀態比3:00~7:00睡覺的志願者狀態還要糟糕。

過早起床的危害不亞於熬夜。注意,這種「早起」是指那些睡眠時間不足的人。

可能的原因是:過早起床的人睡眠中斷往往是突然的。後半夜非快速眼動睡眠會大大減少,主要為快速眼動睡眠。睡眠的突然中斷導致睡眠惰性(起床氣),睡眠惰性是發生在睡眠之後的一種負性情緒,表現為起床時昏昏沉沉、認知能力下降、情緒低落,嚴重者可有方向感障礙或意識混亂。睡眠剝奪還會加重睡眠慣性帶來的不適感。

過早起床的人體內皮質醇水平更高。它是一種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因此,過早起床的人更容易患肌肉疼痛、頭痛。皮質醇使人對外界刺激的警惕性增高,也更容易煩躁和疲憊。

過早起床的人很容易疲勞。因為白天較長,午餐和午休的時間也相對較短,更容易出現疲勞。晚上就會更早躺下,這樣會出現睡眠晝夜節律紊亂。

所以熬夜和過早起床都是不健康的,最重要的是要保證7~9個小時的完整睡眠。

劃重點

02 過早起床,身體也受傷

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喜歡早起,不到5點就起床,其實這可能存在危險,早起不是讓人過早起床。過早起床和熬夜一樣,都會導致睡眠時間不足,產生睡眠剝奪的症狀:

●急性睡眠剝奪會產生頭痛、頭暈、注意力下降、煩躁等症狀;

●長期睡眠剝奪會導致身體免疫功能失調,使患消化道疾病、肥胖、心腦血管疾病、阿爾茲海默病、免疫性疾病等風險增加。

劃重點

03 早起時間要隨季節變

傳統醫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學術思想——「天人相應」,意思是說要想保持健康,必須順應自然變化規律,否則人體氣機「升降出入」廢息,就會導致正氣虛損、抗邪力變差,身體體弱多病。

「天人相應」有兩層意思:一是晝夜節律,二是四時節律:

晝夜節律

晝夜變化為自然界的根本節律,因此睡眠起居是人體最重要的生理活動。一天之內隨晝夜陰陽消長進退,人的新陳代謝發生相應改變。

很多長壽老人的養生秘訣中有一條準則,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天,太陽升起得早,適合早起,6點多最為合適,不能睡到太陽照屁股;冬天,太陽七八點才升起,這時最好晚起,才最符合人體生理節律。

四時(四季)節律

《黃帝內經》稱「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

春主生夏主長,春夏天地陽氣正旺,故當晚睡早起,益於人體陽氣生發;秋主收冬主藏,秋冬陰氣漸興,秋當早睡早起、冬應早睡晚起,則益於陰精藏補,以順應天地四季漸變。

以上所說的「晚睡」,並不是按照現代人的生活作息放肆熬夜,因為現代人睡眠時間普遍偏晚,很多人要到凌晨以後,這種作息明顯是對健康有害的,建議晚睡時間最好不超過晚11點。

提醒:即便是適合早起的季節,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群也應適當延後,以免發生意外。黎明時分,人體血壓、體溫變低,血液流動緩慢,血液較濃稠,肌肉鬆弛,容易發生心腦血管事件。

劃重點

04 5種睡法可能會讓你半夜老醒

想要改善睡眠質量,可以嘗試糾正5個影響睡眠質量的睡法。

1、睡得太早:

有些人唯恐睡眠時間不夠,晚上8~9點就早早進入被窩,但太早上床,身體還沒做好睡眠準備,進入被窩也會輾轉反側,影響睡眠質量。

2、午睡過長:

有問題的不是午睡本身,而是午睡時間過長。

研究顯示,超過30分鐘時間的午睡會使晚上慢波睡眠時間段變短,即讓大腦深度休息的時間變少,這必然會影響睡眠質量,令人中途醒來或早醒,因此午睡應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超過下午3點就不要打瞌睡了。

3、房間溫度過高:

如果睡前感覺外界環境太熱一方面不利於入睡,另一方面也會破壞正常的睡眠結構,影響睡眠質量。

4、睡前玩手機:

如果睡前例行瀏覽社交媒體、看劇等,手機屏幕釋放的藍光會抑制人體褪黑素的分泌,應減少睡前看手機。

5、睡前飲酒:

有些人覺得,睡前喝點酒能睡得更香,但實際上,在睡著後最初的幾個小時裡,身體會代謝酒精,身體還要「加班」來代謝酒精,會頻繁起夜去衛生間,這會使人在下半夜變得焦躁不安,睡眠質量大打折扣。

劃重點

05 幫你養成正確早睡早起習慣

想要養成健康早睡早起的習慣,前提是早睡,並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時間。人體自身有很強的調節能力,晚睡晚起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惡性循環,建議大家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 改善睡眠環境

睡前可洗個熱水澡或熱水泡腳;穿寬鬆睡衣;枕頭高低、軟硬合適,被子薄厚適當;關燈、關好門窗,拉上窗簾,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

睡覺前不宜飲用咖啡、茶等容易導致興奮的飲品,不要使用電子產品。

2 調整運動時間

2019年,美國加州大學研究表明,在早上7點或下午13點~16點運動,可提前生物鐘,使人白天充分消耗能量,犯困時間提前,利於早睡早起;而傍晚19點~20點運動,可推遲生物鐘,使人夜晚更興奮,睡眠時間推遲。

因此,晨起或下午進行適當運動,對早起有一定幫助。

3 從每天早睡1小時開始

設定合適的目標時間,在保證睡眠時間的前提下,入睡和起床時間都要相應前移。比如,把就寢時間提前1小時,起床時間也相應提前半小時或1小時。

適應幾天後,再提前1小時,以此類推,逐漸達到目標時間。

4 合理安排早晨時間

早上起床後,為了減少困意,要馬上拉開窗簾,讓日光照進屋裡,儘快收拾好床鋪、洗漱、享用早餐,最好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

當新一天的生活因早起變得不再忙亂,工作更有效率時,早起才更有動力。

最後提醒,人要順應自然,也要有一些靈活性和彈性,有些特殊情況要特殊處理。比如,偶爾因不可抗因素晚睡又早起者,中午可以小睡一會兒。

如果一周工作疲憊,周末適當補覺也是可以的,但最好的狀態是周末同樣堅持早睡早起。

資料:CCTV生活圈、生命時報

編輯:葉嘉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