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社區開店賣咖啡,一天賣出五六十杯,營業額千把塊

時代週報 發佈 2024-04-28T09:15:38.466251+00:00

吃過午飯,離下午上班還有2個小時,羅菲從車水馬龍的的主幹道拐進一條小胡同,又從胡同拐進一條更窄的小徑,來到一家占地十幾平的社區咖啡館。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曾思怡

2月下旬,廣西北海。

吃過午飯,離下午上班還有2個小時,羅菲從車水馬龍的的主幹道拐進一條小胡同,又從胡同拐進一條更窄的小徑,來到一家占地十幾平的社區咖啡館。

這家咖啡館坐落在一個老式小區,前後左右都是比鄰而建的舊式居民樓,不論從觀感還是個人體驗層面,這家開張僅一年的咖啡館都讓維持了幾十年老面貌的建築群增添了幾分悠然愜意。

喜兒的社區咖啡館 時代周報記者攝

社區咖啡館,顧名思義,選址居民區,核心業務賣咖啡,也可視為社區的休閒場所、文化傳播空間。

幾年以前,社區咖啡館最先在上海落地開花,永康路、嘉善路百米一家咖啡館就是常態,杭州、蘇州等地社區咖啡館也如雨後春筍,如今在三四線城市也不再罕見。

咖啡館的經營者喜兒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自2021年以來,北海當地的社區館突然多起來了,幾乎每個月都會新開三四家。

作為多年的咖啡愛好者,她先是兼職開了一家社區咖啡館,因為靠近當地事業單位和企業聚集地,不到3個月就形成穩定客流,「一天賣出五六十杯不是問題,現在已經兼職轉全職了。」

北海是沿海四線城市 時代周報記者攝

社區咖啡館進入北海

開社區咖啡館以前,喜兒的工作是室內設計,彈性工作制,一部電腦、一杯美式,咖啡館是最常去的「辦公場所」。

忙於案頭工作的時候,看著咖啡店主在一堆豆子、鮮奶、機器間切換自如,然後一杯香氣濃郁的咖啡出品,喜兒心裡也萌發了開家咖啡館的想法。

拿鐵 時代周報記者攝

「不過當時的工作也不清閒,如果在街邊開一家咖啡館,成本高、銷量壓力也大,根本忙不過來。」喜兒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考慮到個人精力有限和經營風險,她的咖啡館計劃停滯了幾年。

直到社區咖啡館進入北海。

「最近幾年,這裡喝咖啡的人突然多起來了,有從一二線城市把喝咖啡習慣帶回來的,也有在本土咖啡館的培養下形成的。」喜兒觀察到,從80後到00後,不少人有喝咖啡的習慣,甚至高中生也不罕見,消費者群體的增長為社區咖啡店的生長提供了土壤。

在這樣的勢頭下,她在市中心附近的老舊小區租下一個鋪面,說是鋪面,其實是一棟居民樓的一樓,租金一個月約1000元。

而作為室內設計專業出身,咖啡館從設計到裝修皆由喜兒自己主導,也省去一大筆開銷。經過幾個月的敲敲打打,共計花費10來萬元,喜兒的咖啡館於去年中旬開業。

幾公里之外,珊珊的咖啡館也在同期開張。

定位北海最熱鬧的僑港風情街,從一個不起眼的路口拐向安靜的居民樓,直走百來米,就來到珊珊去年3月開的社區咖啡館。

占地12平米,由置物間改造,咖啡館外面還拉了一張天幕和幾張露營摺疊椅,配以恰到好處的綠植,在周邊老舊居民樓的襯托下顯得別樣清新。

珊珊的社區咖啡館 時代周報記者攝

而在珊珊的咖啡館十來米開外,另一家社區咖啡館正在施工裝修。

時代周報記者從當地多位咖啡館經營者口中得知,當前北海有咖啡館近百家,主要是當地80、90後在開,其中開在居民樓之間的社區咖啡館占兩三成,現在還在以每個月三四家的速度在增加,「密集區方圓1公里就有兩三家,可以說是捲起來了。」

小成本、慢節奏

在社交媒體上,珊珊和丈夫為咖啡館創建了一個專門的帳號,並將咖啡館從動工到完工的過程製成視頻分享,吸引了一眾當地和外地網友關注,不少網友留言期待實地打卡,雖然沒有投錢引流,但實打實為咖啡館攢了第一波流量和曝光率。

而在第一家店鋪營業沒多久,在三五米之外的一棟居民樓一層,珊珊的第二家咖啡館也在去年落成,且面積更大、環境布局更豐富。

珊珊第二家社區咖啡館,從裡向外望去 時代周報記者攝

但因為離市中心較遠、坐落於景區,珊珊的社區咖啡館隨旅遊淡旺季的變動較大,「淡季一天賣三四十杯,旺季可以買到上百杯,雖然銷量不太穩定,但是兩家店鋪租金共計1000來塊,經營成本不算高,總體來說收入是處於可持續經營的。」

方圓十公里的北海市區,對大多數咖啡館來說,熟人和回頭客是客流主體,從這一點來看,喜兒的選址更占優勢。

開店之初,喜兒在朋友圈發了幾輪營業照,很快吸引了人流,有以前一起喝咖啡的朋友,有在附近工作、居住的年輕人,也有少數「順著網線跑來」的外地遊客。

為了培養回頭客,喜兒還設計了會員制。「沖200送30、沖300送35、沖500送80,經常來的基本都買。」

喜兒的菜單,咖啡價格在20元上下,還有各式西點 時代周報記者攝

不過受益於選址,喜兒咖啡館周邊企事業單位密集,保證了門店的基本客流量,「一天賣出五六十杯不是問題,周末和節假日會更高。」

兩位經營者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從銷量上來說,社區咖啡館明顯是追不上沿街熱門路段的咖啡店,但是街邊租金價格貴,一天要賣出上百杯才能回本,他們不想承擔那麼大的經營風險,也忙不過來做那麼多咖啡。

喜兒給時代周報記者算了筆帳,當前店內咖啡多在20元上下,因為店鋪租金加上水電也就1000多元,一天賣出20杯就能收支平衡,賣出三四十杯、收入可以達到當地平均水平,而賣出五六十杯,收入就比做設計更加可觀。

不止咖啡

社區咖啡館不僅成為北海年輕人躍躍欲試的創業選擇,也改變著當地年輕人的休閒方式。

工作日下午,兩點左右,在喜兒的咖啡館,來喝咖啡的三五成群,半小時下來,進店人數不下10個,十來平米的咖啡館成為整個小區最熱鬧的地方。

有附近工作的市民結伴過來休息充電,有許久未見的好友在這裡敘舊,也不乏來拍照打卡的攝影愛好者。

攝影愛好者在這裡留下照片,他們大都和喜兒成為了朋友 時代周報記者攝

令人訝異的是,幾乎每位點咖啡的客人,都能自然喊出喜兒的名字,而喜兒也能記住相當一部分老客戶的口味偏好。

喜兒管這叫咖啡以外的經營,在她看來,一家咖啡店能不能持續經營、有沒有人氣,在咖啡口味之外,店裡的氛圍和店長IP打造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制勝法寶。「如果聘請不同的臨時店員,可能很快就能學會做咖啡,但是在待客上、人情味上可能就會淡一些。」

珊珊也有相同的看法。「社區咖啡店的休閒和互動屬性很重要,不僅是店長和客人的互動,也有客人和客人的互動,店長在其中的促進作用很關鍵。」珊珊說,一同坐在咖啡館裡的年輕人,即使此前並不認識,也很容易在交談之間,在大家都共同關心關注的問題上互動起來,而這是在一家粉店、餐飲店消費很難看到的。

喜兒在做咖啡 時代周報記者攝

甚至有觀點認為,中國社區在現代化進程中從打開到被圍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日漸疏離,而社區咖啡店卻能夠激活周邊居民,重新拉近人與人的關係,這個範圍囊括了深宅於家或者工作繁忙的年輕人,也包括來到這裡的老人和孩子。

這樣的變化越來越多,過去兩三年,全國範圍內的社區咖啡館總體上迎來了快速增長期。

來自美團的《2022年中國現制咖啡品類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新開於住宅小區的咖啡館門店年複合增長率達到71%,而新開在商場或購物中心的咖啡門店增長率只有34%,通常意義上的咖啡高頻消費點位如寫字樓、園區等,新開咖啡門店增長率不過29%。

而對於經營社區咖啡館的80、90後來說,社區咖啡館或許也是他們在世俗成就標準和個人興趣愛好之間徘徊已久之後,找到了一種相對平衡和鬆弛的工作狀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