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利菲加崇拜起初並不是非常重要,為什麼還會被納入印度教?

蔣冉jiang 發佈 2024-04-28T09:31:03.050715+00:00

早在《吠陀經》時期,山神樓陀羅就與植物和動物聯繫在一起。有角的摩亨佐達羅神,被動物包圍著,很可能是濕婆的原型,作為人類、動物和植物繁殖的守護神。

文 |蔣冉Jiang

編輯 | 蔣冉Jiang

利菲加崇拜大約在基督教時代開始的時候被納入印度教,儘管起初它不是非常重要。早在《吠陀經》時期,山神樓陀羅就與植物和動物聯繫在一起。

有角的摩亨佐達羅神,被動物包圍著,很可能是濕婆的原型,作為人類、動物和植物繁殖的守護神。在這種形態下,他被稱為「百獸之王」。

神不時地在替阿非尼顯現自己

在南印度經常被描繪成一個四臂的人,一隻手處於祝福的姿勢,第二隻手張開,好像在給予恩惠,第三隻手拿著斧頭,第四隻手指間有一隻小鹿。

一些濕婆派宣稱濕婆已經表演了一系列的阿瓦塔拉,但是這些純粹是毗瑟奴的模仿,從來沒有在濕婆思想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筆者觀點:

然而,神不時地在替阿非尼顯現自己,或者採取臨時的行動,來消滅惡魔或者考驗戰士或聖賢的美德。

關於他的傳說數不勝數,其中有些是非常不利的。這些傳說中最著名的是他與喜馬拉雅山的女兒帕瓦蒂的婚姻。

眾神受到惡魔塔拉卡的困擾,預言他只能被濕婆之子和大山之女毀滅。但是濕婆一直沉浸在冥想中,他生產後代的前景在其他神看來確實是暗淡的。

筆者觀點:

然而,喜馬拉雅山美麗的女兒Pãrvatĩ奉他們之命被派去侍候濕婆,儘管她多次試圖贏得神的注意,但神都沒有注意到她。

在她的努力過程中,盡最大努力幫助她贏得他的愛神卡瑪被濕婆第三隻眼的火焰燒成了灰燼。最後,Plrvati決定跟隨上帝的禁欲主義。

放下她的飾物,她成了附近一座山峰上的隱士,在這種偽裝下,濕婆注意到了她並愛上了她。他們在一個所有神都參加的盛大儀式上結婚了。

很快帕瓦蒂生下了戰神塞犍陀,當他長大成人後,摧毀了惡魔塔拉卡。在南印度,一個相當相似的故事是關於濕婆和米納克西的婚姻。

米納克西是一個潘德亞人的馬杜賴國王的女兒,這個事件是由南印度最著名和最輝煌的廟宇之一來紀念的。

毗瑟奴和濕婆的關係從基督教時代開始,如果不是在此之前,大多數受過教育的印度教徒要麼是毗瑟奴派,要麼是濕婆派——也就是說。

他們把毗瑟奴或濕婆看作是至高的神,或者實際上是唯一的神,其他的僅僅是神聖的次要表現,在羅馬天主教的心目中持有與聖徒和天使相同的地位。

因此,毗瑟奴並不否認濕婆的存在,但相信他只是眾多神中的一個,是毗瑟奴或他的造物主梵天的創造或散發。

同樣,濕婆神把毗瑟奴看作濕婆的化身。偶爾,這種觀點的差異會導致摩擦和某種程度的迫害,但總體來說,印度教的兩大派別相處得很愉快。

筆者觀點:

他們堅信,從根本上來說,兩者都是正確的。印度教本質上是寬容的,寧願同化也不要硬性排斥。

印度教本質上是寬容的

所以更明智的外斯維特人和賽維特人,很早就認識到,他們崇拜的神,是同一神聖存在的不同方面。神聖是一顆有無數面的鑽石。

兩個非常大和明亮的面是毗瑟奴和濕婆,而其他的代表所有曾經被崇拜的神。一些刻面看起來比其他的更大,更亮,拋光得更好。

但事實上奉獻者,無論他屬於哪個教派,都崇拜整顆鑽石,這在現實中是完美的。更虔誠的印度教徒,即使是文盲和無知,也一直是一神論者。

因此奎師那在《博伽梵歌》中說:如果任何一個崇拜者懷著信仰對任何一個神表示崇敬,我使他的信仰堅定,在這種信仰中他崇敬他的神,並獲得他的欲望。

因為是我給予他們的,在這種寬容的背景下,試圖調和外逸主義和航海主義就不足為奇了。早在笈多時代,印度教的三位一體,三位一體或三重形式。

由創造者梵天、保護者毗瑟奴和毀滅者萬歲演化而來。Trimürti的教義是偶爾在一些圈子裡流行,並在迦梨陀娑的讚美詩中宣布。

這激發了愛默生的一首著名的詩:讚美你,三位一體,一個在創造之前,後來分為你的三個品質。

你,死亡、生命和出生的唯一原因,以你的三種形式宣告你自己的榮耀。在你日日夜夜的循環中,萬物都有生有死。

當你醒來時,我們活著,當你睡著時,我們滅亡。硬與軟,大與小,重與輕,你就是萬物。你既是物質又是形式,不可言喻的力量。

你是全知的,你是眾所周知的,你是食者和食物,你是祭司和祭品,你是崇拜者和祈禱者。早期的西方印度教學生,對印度教三位一體和基督教三位一體的相似性印象深刻。

事實上,這種類比並不十分接近,印度教的三位一體,不像基督教的神聖三位一體,從來沒有真正「流行」過。

所有印度教三位一體傾向於支持三個神之一。因此,從上下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克利德薩對三女神的讚美詩實際上是寫給梵天的,在這裡梵天被視為至高的神。

Trimürti實際上是一種人為的增長,幾乎沒有真正的影響。另一個重要的融合是神哈瑞哈拉(哈瑞是濕婆的毗瑟奴和哈瑞的頭銜),以結合了兩個神的特徵的偶像形式被崇拜。

對哈里哈拉的崇拜在中世紀發展起來,在德干取得了一些成功,那裡的哈里哈拉寺廟受到維迦耶那加拉國王的庇護,那裡的神仍然受到崇拜。

母神在印度一直受到崇拜,但是在哈拉邦文化和笈多時期之間,女神的崇拜很少引起有學問和有影響力的人的注意。

只是在中世紀才從默默無聞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重要的地位,當時理論上與神的配偶有關的女性神再次受到上層階級的崇拜。

女神是sakti,她的男性對手的力量或潛力。人們認為神是不活躍的和超然的,而他的女性元素是活躍的和內在的。

到了笈多時期,神的妻子們,其存在一直被承認,但在早期神學中是模糊的人物,開始在特殊的廟宇中受到崇拜。

在5世紀早期,西印度的一個碑文講述了一個叫馬玉拉克薩卡的人,國王的大臣,他建立了這個最可怕的神廟,一個充滿邪惡的神廟。

對母親來說是神聖的,她們在黑暗中呼喊得最大聲,那裡的蓮花被魔法引起的狂風搖動。從這個時候起,母親女神的重要性增加了。

直到虔誠的外斯那維主義的浪潮,在穆斯林時期早期席捲了印度北部,並且阻止了她的崇拜的發展,這種崇拜在孟加拉和阿薩姆邦仍然很強。

母神的主要形式是濕婆的妻子,在她仁慈的外表下,被稱為Pãrvatĩ、瑪希德維、薩蒂、Gaurĩ,安娜普姆,或者僅僅是「母親」。

在她冷酷的外表下,她被稱為杜爾格(「難以接近的」),卡莉(「黑色的」),和Candĩ(「兇猛的」)。

可怕的泰米爾戰爭女神科拉瓦伊,她在戰場上的死者中跳舞並吃他們的肉,雖然起源獨立,但很早就被認為是她。

在她兇狠的一面,她經常被描繪成一個可怕的巫婆,經常有許多武器攜帶不同的武器,有兇猛的食肉長牙,一條紅色的舌頭從她的嘴裡伸出來,還有一個頭骨花環。

她的坐騎是一頭獅子,她是有時表現為一個嚴肅美麗的女人,以聖喬治和龍的方式殺死一個牛頭魔。

女神更溫柔的一面是一個美麗的年輕女子,通常和她的主濕婆一起描繪。一個有趣的肖像發展是Ardhandrisvara。

一個一半是濕婆,一半是Pãrvatĩ的形象,代表了神和他的sakti的結合。正如濕婆在林加或陰莖象徵中被崇拜一樣,杜爾迦在女性象徵中被崇拜。

根據傳說,Pärvatĩ在成為濕婆新娘之前的化身,出生時是薩蒂,聖人達克薩的女兒,然後也成為了偉大的神的妻子。

當她的父親與她神聖的主爭吵時,她投身於他的獻祭之火的火焰中,她的約尼的灰燼落在印度的各個地方,這成為了她崇拜的毗瑟斯,或神聖的聖地。

除了毗瑟奴、濕婆和杜爾迦,許多其他的神也被崇拜。不同於吠陀的神,印度教的新神不再與自然現象緊密相連,而是被認為更加擬人化。

梵天,吠陀時代後期的般若波羅蜜多,有一段緩慢衰落的歷史。在早期的佛經中,他和因陀羅是最偉大的神,在《摩訶婆羅多》中,他仍然非常重要。

雖然在中世紀的雕塑中被描繪,有時有四張臉,但在笈多時代之後,他很少被崇拜。在現代阿治梅爾附近的神聖的普斯卡拉湖邊,有一座唯一的婆羅門神廟,這是已知的唯一一座。

吠陀的眾多太陽神在印度教中被合併成一個單一的神,通常被稱為Sũrya。在笈多和中世紀時期,存在著無數的太陽神廟,特別是在西印度。

它對瑣羅亞斯德教的影響是開放的,他的一些崇拜者似乎把他看作是最偉大的神。與太陽相比,月亮,男性,只有輕微的宗教重要性,僅僅是濕婆的象徵。

他沒有獨立的崇拜,但作為九大行星之一被崇拜。中世紀時期,隨著占星術的發展,行星崇拜變得流行起來,關於行星的描述也相當多。

吠陀戰神因陀羅失去了大部分威望,但獲得了新的屬性。騎在他的大象艾拉瓦塔上,他是宇宙東部的守護者,也是較低的天堂之一阿瑪拉瓦蒂的統治者。

在另一個名字下,薩克拉,也許最初是一個不同的神,他是早期佛教的主要神之一,僅次於婆羅門。到了中世紀,他幾乎沒有寺廟或信徒。

《吠陀經》中的全知之神伐樓那從他的天宮中降下來,成為一位水神,但他仍然是宇宙西部的守護者。

對瓦魯納的崇拜很早就消失了,儘管泰米爾漁民長期崇拜一個海洋神,叫做瓦魯納,象徵著「鯊魚的角」。

然而,這位神顯然是一位獲得了雅利安名字的本地泰米爾神。儘管很少被特別崇拜,南方的守護者——吠陀的死神——閻羅王仍然被人們銘記。

他的角色有所改變,因為他不再是快樂的天堂之主,而是一個嚴厲的死者法官,只統治惡人受苦直到他們重生的煉獄。

根據因果報應的教義,理論上不需要一個神的法官的想法,可能是從西方傳入的,在那裡它在許多邪教中都是為人所知的。

參考文獻:

《印度教三大主神的形成》郭良鋆

《印度教主神的大千世界》安瑞軍

《印度教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朱明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