劊子手嘲笑死囚怕死,死囚:我餓,劊子手聽後連忙下跪:先生請

混沌錄 發佈 2024-04-28T13:21:31.011172+00:00

公元1646年,按明朝紀年,為南明隆武二年,按清朝紀年,是清順治三年,三月初五這一天,一群凶神惡煞般的劊子手,押解著一位面黃肌瘦的老人,步履蹣跚地走在金陵曹街,趕向刑場。

公元1646年,按明朝紀年,為南明隆武二年,按清朝紀年,是清順治三年,三月初五這一天,一群凶神惡煞般的劊子手,押解著一位面黃肌瘦的老人,步履蹣跚地走在金陵曹街,趕向刑場。

看著老人顫顫巍巍的樣子,劊子手以為又遇到一個貪生怕死之徒,不禁呵斥道:「膽小鬼,快些,莫誤了時辰。」

老人家面不改色,從容說道:「我餓!」

彼時死囚行刑前,都會有一頓豐盛的「上路飯」,即使吃不下,也不至於餓到,劊子手這時反應過來:眼前這位老人莫非就是「大明孤臣黃道周」。

傳聞黃道周抗清被俘之後,清廷想方設法進行勸降,但他毫不動搖,曾經多次自殺,試圖以死明志,臨刑前已經絕食十二日,這個老人家說餓,會不會就是黃道周?

想到這裡,劊子手連忙跪拜,黃道周也不怪罪,用自己的鮮血,寫下絕筆:「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寫罷選擇站立行刑,凜然受死。

此則故事記載在洪思《文明夫人行狀》中。

軍籍出身,從小奮發圖強

公元1585年,即明神宗萬曆十三年,二月九日,黃道周出生在福建省漳浦銅山所深井村。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黃道周的出生地是福建省漳浦銅山所深井村,這個「銅山所」大有學問。

明代的戶籍制度分為三級,即民籍、軍籍與匠籍,軍籍地位較低,且很難改變,只有考中進士,官至兵部尚書,還不能是虛職,才可能脫離軍籍。

黃道周的出生地銅山所,是明代福建鎮海衛銅山守御千戶所,公元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始建,是建立在海島中的水寨。

《明儒學案》中記述了黃道周少年時的異事:

據說有一天,黃道周乘船出海,突然風雨大作,巨浪滔天,船被掀翻,黃道周落入水中,過了好久,只見他從水中走出,說是落水後有了奇遇,知道了許多未來的事。

這則故事雖然神化了黃道周,脫去神話的外衣,也能說明黃道周從小生活在軍營水寨,熟悉水性,才能保證自己溺水不亡。

改變低微的軍籍身份,成為黃道周奮發圖強的動力,軍營中的成長經歷,造就了黃道周忠義愛國的高尚品質。

衛所軍戶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黃道周家境貧寒,但他的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從小就教育培養他,黃道周自己也上進,勤勉好學,5歲啟蒙,跟隨父親讀書,8歲既能自己成文,14歲出去遊覽名勝時,一揮而就《羅浮山賦》,傳為佳話,獲得了「閩海才子」的美譽。

嚴父焚書,立下鴻鵠之志

黃道周少年成名,遠近的文人墨客以能夠邀請到他為榮。

黃道周不免有些飄飄然,經常到廬山、肇慶、羅浮等地參加各種宴席。

當時的黃道周,年輕氣盛,恃才傲物,高興了,在宴席上揮筆作文,總能得到黃金、白玉等酬禮,不高興了,抬屁股就走。

公元1600年,明萬曆二十八年,黃道周已經16歲了。

有一天,他又出門遊歷好幾天,回到家裡後,他的父親讓他打開箱子,發現裡面全是些詩詞歌賦。

父親很生氣,狠狠地責備他,具體怎麼說的,不得而知,想來就是告誡他不要不務正業,避免《傷仲永》悲劇的發生。

黃道周幡然醒悟,一把火燒了詩稿,收回心思,一心向學。

正是在父親的諄諄教導下,黃道周取得了日後的成就,青史留名。

因為黃道周的成就,他的出生之地漳州郡銅山所的深井村,被稱為深井黃氏。

黃道周的曾祖父、祖父、父親、母親,都因他的高貴而得到追封,可謂光宗耀祖。

家道中落,困境難掩盛名

黃道周知識面很廣,從經史子集,到詩詞歌賦,從道家煉丹之術,到易學陰陽五行,沒有他不感興趣的。

以他的天賦和孜孜以求的鑽研精神,各個知識領域,都有成就。

10歲的時候,就能夠作古文詩詞,如有神助。

14歲時,當時明神宗喜歡道家言論,黃道周對道家煉丹術,修道成仙也產生興趣。

17歲,學習音律。

18歲,研習易學,完成了周易疇象圖。

22歲那年,黃道周家的日子就不好過啦,據他給大哥告別的詩中描述,那年他和大哥隱居深山,常常因為幫助大哥鋤草勞作,弄得十指血跡斑斑,身心憔悴。

即使在這樣艱辛的日子裡,黃道周也未自暴自棄。

有一次,黃道周和大哥趁著勞動空閒,在一棵老松樹下的大石頭上讀易經。

有一隻老虎,來到大石頭正面,仰頭望著黃道周兄弟。

黃道周也不害怕,對老虎說:「我們兄弟在此談經論道,你也要來聽聽嗎?」

老虎聽罷,低伏著身子,緩緩離開了。

23歲,黃道周家境更加窘迫,屋漏偏逢連陰雨,黃道週遊歷回家,遭遇家庭巨變:他的父親逝世了。

按照黃道周在《續離騷》的自序,當時的他,連安葬父親的費用都無法負擔,好不容易在親朋好友那裡借了些錢,沒想到半路還給弄丟了。

多虧撿到錢的村夫是個好人,看見黃道周走過時,因為懷念父親嚎啕大哭,感念他是個孝子,在原地等他回來。

黃道周找回丟失的錢後,為表達感激之情,將村夫扶正坐好,自己倒頭拜謝。

雖然家境敗落,但黃道周才名遠播,開始講學、著書,結交名人雅士。

入仕艱難,科舉一波三折

黃道周少年成名,但入仕之路卻不是一帆風順的,直到公元1622年,明天啟二年,他才考中進士,得以入朝為官。

黃道周23歲,第一次參加縣試。

以黃道周的資質,應該很早就去科考,為什麼直到23歲,才第一次參加縣試呢?

據黃道周后來自己說,自己早年研習道家思想,不免有出世的想法,所以沒有去爭取功名。

黃道周第一次縣試,就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不巧的是,當年四月份,他的父親去世,按明代制度,需要為父親守孝,因此錯失了獲得生員身份的機會。

27歲時,黃道周參加縣試和郡試,都一舉奪魁,跳過了生員階段,直接中了秀才。

黃道周34歲時,第四次參加鄉試,因為在策論考試中,對時弊進行抨擊,僅僅獲得了第七名的成績,不過總算中了舉人。

直到38歲,黃道周第二次參加會議,終於以第二甲第73名的成績,考中了進士,並且選為庶吉士,在翰林院學習。

翰林院是當時高級知識分子的集中地,進了翰林院,等於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

但回顧黃道生科考之路,他特立獨行的政治品格也初露端倪,註定他的仕途也不會一馬平川。

得罪魏閹,好在倖免一難

1624年,明天啟四年,黃道周從翰林院結業,被派去編寫國史實錄。

1625年,明天啟五年,年初,黃道周作為「經筳展書官」,當皇帝要看書畫時,按照慣例,需要跪著給皇帝展書。

黃道周不願意跪地前行,出於對孔孟之道的尊重,也為了表現讀書人的尊嚴,黃道周昂首闊步地走了進去。

黃道周這一舉動大大忤逆了大太監魏忠賢,那時的魏忠賢已經大權在握。

黃道周面對魏忠賢的不滿,一點兒也不妥協,毅然決定請假回家。

可以說黃道周請假回家,客觀上救了他一命。

在宦官集團與文官集團的鬥爭中,魏忠賢逐漸占了上風,特別是在天啟五年至天啟七年之間,魏忠賢對東林黨人進行殘酷鎮壓,一大批名臣重仕被迫害致死,東林黨勢力幾乎損失殆盡。

好在這幾年黃道周請假獲准歸家,離開了政治旋渦中心,不然的話,以他的個性,恐怕難逃此劫。

直到公元1630年,明崇禎三年,四月,黃道周回到京城,開始第二次入朝為官,而此時,魏忠賢大勢已去。

雖然魏忠賢死了,但黃道周耿直的性格,註定他以後的仕途依然不能風平浪靜。

官場沉浮,皇帝有錯也頂

黃道周第二次入朝為官,只持續了一年十個月,自公元1630年,明崇禎三年四月,至公元1632年,明崇禎五年二月。

第二次入朝期間,由於性情耿直,仗義執言,有兩件事受到處分,最後甚至被削職為民,但也是這兩件事,為他贏得了很高的政治聲譽。

第一件事是在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五月,主持浙江鄉試時,黃道周公正廉潔,毫不徇私舞弊,受到權貴子弟的怨恨。

因為懷疑尚觀聲、尚觀法兩兄弟作弊,發榜前刪去尚觀聲。

這件事被人抓住把柄,彈劾他「非法割榜」,結果罰俸一年。

第二件事是前首輔錢龍錫蒙冤入獄,滿朝文武大臣沒人出來說話。

在黃道周奉旨編錄《神宗實錄》時,錢龍錫擔任總裁,因此黃道周對錢龍錫十分了解,知道他是被誣陷的。

黃道周那種好打不平,仗義執言的性格,促使他上疏給崇禎皇帝,為錢錫龍求情。

崇禎皇帝駁回了黃道周的奏書,並對他大加斥責,但黃道周依然以理相爭,幾個回合下來,最終惹惱了皇帝,給黃道周連降三級的處分。

黃道周的努力也沒有白費,錢龍錫得以保全性命,貶謫到浙江定海衛戍邊。

後來,因為抨擊時弊,最終被削職為民,結束了第二次入朝為官生涯。

公元1637年,明崇禎十年,正月初一,黃道周開始第三次入朝,直到公元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八月,被降職調外,歷時一年零八個月。

著名的「平台抗辯」事件,就是黃道周第三次入朝期間發生的,具體事件不贅述了,簡言之就是黃道周當面頂撞皇帝,把崇禎氣得發暈,最後把黃道周降級調用,讓他離開京城,眼不見心不煩。

黃道周離開京城,也沒躲開政治打擊。

公元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江西巡撫解學龍舉薦黃道周,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認為他們結黨,下旨將黃道周逮捕入京,廷杖八十,葉廷秀、塗仲吉等大臣聞訊來救,崇禎皇帝更加懷疑,最後牽連大臣二下多人。

從公元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七月,到公元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底,黃道周曆時一年半,經歷9次審問,4次拷打,在錦衣衛詔獄與刑部監獄之間來回折騰。

最後終於被赦免召回。

慷慨就義,威逼利誘全無效

1646年(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黃道周抗擊清兵,被誘至婺源時被清兵所擄。

那時的清朝政府,已經改變策略,命令清兵不准隨便殺害明朝的大臣。

黃道周那個時候名揚天下,不僅是抗清的民族英雄,還是明末的大儒,如果能夠把他勸降,將會大大打擊明朝人抗擊清庭的鬥志。

於是,黃道周被押解到金陵,開始對他實行懷柔政策,甚至給了他一定自由,允許他與朋友聚會,給了黃道周讀書、寫詩、留字、作畫的機會。

降清的明朝大臣洪承疇,作為黃道周的同鄉與同僚,也來勸說黃道明,讓他投降清朝。

但黃道周見了洪承疇,故意裝作不認識他,問他說:「你是誰呀,我可不認識你,我認識的洪承疇早已英勇就義,皇帝都給他樹碑建廟啦!」

原來洪承疇剛開始被俘時,也曾堅貞不屈,不肯投降,皇太極用耐心和厚待來感化他,據說莊妃也不惜犧牲色相引誘他,讓他燃起對於生的欲望,而最終選擇了投降。

洪承疇聽了黃道周的話,不禁面紅耳赤,見無法說服黃道周投降,又給出一條退路,讓他削髮為僧,這樣可以保全性命。

黃道周不為所動,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關係到民族氣節,黃道周絲毫沒有妥協,不願苟且偷生,最終選擇慷慨就義。

結語:

黃道周親身經歷了明、清兩朝的牢獄,這種遭遇非常罕見,他能夠不忘忠孝大義,反映出一個人的生平節操與志向,後人以「一代完人」稱讚他,相信一點兒也不為過。

後世尊黃道周為民族英雄,作為大明遺民的忠貞氣節,是剛毅、自強精神的體現,值得讚佩。

黃道周作為晚明大儒,是著名的理學家、經學家和書法家,跟他同一時期的徐霞客,對他十分欽佩。

參考文獻:

1、《黃道周集》:翟奎鳳,鄭晨寅,蔡傑,整理.北京:中華書局

2、(明)《黃道周.儒行集傳》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3、(明)《黃道周.月令明義》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4、(明)《黃道周.孝經集傳》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8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5、(明)洪思等撰,侯真平、婁曾泉校點:《黃道周年譜·附傳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6、(明)黃道周撰,翟奎鳳、鄭晨寅、蔡傑整理:《黃道周集》,北京:中華書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