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樓市,已經沒有抄底機會!

大鬍子說房科技 發佈 2024-04-28T13:23:38.951840+00:00

同樣是買房,同一個小區,同一棟樓,甚至同一個戶型。一個人買在勞動節,一個人買在國慶節,為什麼隔壁老王比我便宜了十幾萬?

同樣是買房,同一個小區,同一棟樓,甚至同一個戶型

一個人買在勞動節,一個人買在國慶節,為什麼隔壁老王比我便宜了十幾萬?

我想,除了位置不同,進場時機也很重要。

如果空間選擇決定了70分的分值,那麼時間選擇就是剩下30分。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買房如何踩對時機。

自從2021年開始調控以來,房地產一路下行。與此同時,經濟也同步下行。

聯想到房地產在我國經濟貢獻中的占比,不少人認為房地產拖垮了經濟。

其實不是的,順序反了。

房地產是經濟周期下的產物,只有經濟繁榮的時候,人們才會想著買買買。

經濟下行,大家賺錢都難,人們只會儘量壓縮自己的購買慾,降低負債,以求苟到春天來臨。

你自己盤一盤,一路下行的成交量、選擇提前還房貸的人們,是不是這個理?

看這張圖:

流動性增長永遠是在最前面的,背後是國家在開閘放水,也就是人們手裡的錢多了。

商品房銷售面積緊隨其後,畢竟有錢才能買更多房子。

房地產投資隨後跟著擴大,當人們默認買房有好處時,才有更多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

經濟增長峰值在最後。

發現了嗎?

流動性才是一個周期的開始。

這也意味著:樓市低迷的時候,本身就是一個不錯的買房節點。

我始終這麼認為,只是我從來都不贊成所有人在這個節點買房。

關鍵是,要根據自己的資金實力和槓桿接受能力決定要不要買房。

所以,我只建議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在當下的時機做出正確的選擇。

至於承擔不了壓力的,不要買,守成比開拓重要。

這是大前提。

大前提之下,我們如何判斷宏觀市場?分享兩個我的個人秘訣。

第一,觀察重大會議對經濟走向的說法,以及各家官方媒體釋放出的信號。

如果你讀過足夠多的媒體文章,有沒有發現一個共同點?

他們總喜歡統計各種重大會議提到的關鍵詞以及詞頻。

某種程度上來說,關鍵詞詞頻越高,重視程度越高,往裡投入的資源就越高。

——基本就是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

就像前幾年,房地產說因城施策,最近說的是房住不炒。

隱藏的都是態度和發展重心的變化。

此外,還可以關注官媒,以及時獲得最新市場動態。

一個很直白的原因:他們是最快的。

就像最近的貸款利率調整、之前的貨幣增發,都是官媒先發。

第二,分析關鍵數據的變化。

如果想研究數據,一個網站必須得關注起來:國家統計局。

不少關係到民生國計的數據都會在這裡發布,例如:PMI、PPI、M2、MLF、LPR、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口普查、70城房價等等

如果你覺得數據太多太複雜、不知道怎麼梳理信息,沒關係,關注我。

我會把這些整理好,在儘可能短的時間,用簡單易懂的大白話內容告訴你,讓你get到更深度的投資分析,學會結構化的分析框架,從而挖掘更多投資機會。

看懂大趨勢,再來看看微觀市場

關於買房時機,業內有幾個不成文的共識:

第一,3、4、9、10月買到搶手房子的概率更大。

我的朋友圈挺神奇的,每年總有那麼幾個月特別「紅」,

——全是海報。

誠意登記的、認籌的、開盤的、搖號的、售罄的……紅得百花齊放。

其它月份雖然也有,但是頻率沒這麼高。

為什麼?

「金三銀四」「金九銀十」這兩個詞應該不陌生吧,開發商常常集中在這兩個時間段推盤,不乏有些好房子夾在其中。

不得不說,有些房子我看了都有些心動。

第二,6月和年底,買到打折優惠房子的概率更大。

6月和年底,這兩個時間點挺敏感的,幾乎已經成了開發商秘而不宣的促銷節點。

因為作為房企,需要在這兩個月做一些數據匯報,例如年中報和年終報。

為了數據好看,他們不得不想招兒。

於是乎,我幾乎每次去售樓處,總能發現一些新活動,理由千奇百怪:感恩節、雙11、七夕……

一切都是為了促銷,為了回款,為了報數的時候不被老闆、董事、股民罵。

第三,關注市場的新反應,例如官宣房貸利率下調、放鬆限購等等。

給大家總結幾個我的觀察經驗吧:

15號的MLF、20號的LPR、以及重要的會議時間節點,例如三月、十月。

還有一些特殊城市的特殊節點,例如周五的晚上,有些城市很喜歡在周五的凌晨發布消息。

第四,當二手房掛牌量驟變,變化中可能藏有機會。

真正的買房高手都不會落下二手房掛牌量這個市場「晴雨表」。

通常來說,關注一些二手房網站就能獲得這些數據(如某殼、某家)。

但除了會看數據外,還得會辨別數據透露的信息。

就拿這張表來說,有的城市掛牌量大增,我會果斷退出;但有的城市,我會選擇再次抄底。

關鍵就在於城市基本面不同。

至於如何選擇城市,篇幅問題這裡就不說了,可以掃碼加微信,直接告訴你應該看好哪些城市。

第五,關注土地出讓結果,俗稱「土拍」。

未來一年,這個城市哪裡有房?賣多少錢?規劃如何?都藏在土拍結果里。

如何關注?直接在某度上搜索「城市+當地的房地產信息網、住建局、土拍網站」,或者找到一家本地房產媒體,他們一般不會錯過這類消息。

第六,以「年、季度、月」為周期,關注推盤計劃。

有些城市的住建局會主動公布推盤計劃,例如深圳。但有的城市不會,怎麼找?

一般來說,當地的房產媒體都會提前安排類似的策劃。

如果你們想買房,最好提前關注幾個本地的自媒體帳號。

拿到計劃表時,別光顧著看你心儀樓盤,正確做法是先看整個片區的推盤量大小。

推盤量大,可能有房企為了快速出貨而降價,這是實打實的省錢。

第七,選擇大社區的首期盤。

什麼叫大社區?

如果你百度一下,百度會這麼告訴你:

小型社區人口1000—5000人左右,用地規模20000—90000平方米;

中型社區人口7000—13000人左右,用地規模150000—300000平方米;

大型社區人口規模在3萬人-5萬人,用地規模大概在600000-1200000平方米。

規模再往上,就是超大社區。

如果你去問銷售,得到的回答又不一樣。

他會告訴你這個項目一共多少戶,但這還不是小區的最終人數。

如果以「棟」為單位呢?

按一戶3人,每棟33層,一棟兩單元,每單元兩梯4戶來算,一棟居住的人數大概是792人。

以1000-5000人居住的小社區換算,7棟以下為小社區,17棟以下算作中社區,17-63棟算大社區,再往上就是超大社區。

這樣劃分多少有點粗糙,這裡只是提供一個參考。

大社區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會分批推盤。

這裡記住了,最好買首期盤,也就是第一批推出的房子。

這批房子一般是性價比最高的。

第八,想要優惠也可以看看尾盤。

除非是開盤售,一個樓盤賣到最後,總有那麼一些被挑選剩下的。

要麼是頂樓,要麼是戶型、採光不盡人意。

為了賣掉這些房子,開發商可能會適當降價讓利,如果能接受瑕疵,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第九,抓住團購機會。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有種感覺:別人總能拿到我拿不到的「內部價」。

其實,他可能只是走了團購(就跟拼夕夕一個道理)。

外行人如何找到團購機會?你眼前就有。

我們一直在有團購,上個周末剛剛去武漢走了一圈,和我去了的朋友相信收穫不會小。

錯過的朋友也別懊惱,私信我,下次第一波告訴你消息。

冷知識:

點讚是免費的,卻可以讓寫文章的作者開心好幾天。

在看是珍貴的,卻可以讓你和好友擁有更多共同話題。

分享是稀缺的,卻可以讓更多人看清世界的變化。

收藏夾的容量是無限的,卻可以讓我的作品成為你永久的回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