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殖中溶解氧對魚類的影響與改良措施

吉山花瑤 發佈 2024-04-28T13:45:46.556472+00:00

池塘養殖中溶解氧對魚類的影響與改良措施馬亞梅等養殖水體中含有各種化學物質,它們對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這些化學物質主要有溶解氣體、溶解的無機鹽和有機物等。其中,溶解氧是魚類的生長極為重要的因子之一。

池塘養殖中溶解氧對魚類的影響與改良措施

馬亞梅等

養殖水體中含有各種化學物質,它們對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這些化學物質主要有溶解氣體、溶解的無機鹽和有機物等。其中,溶解氧是魚類的生長極為重要的因子之一。

一、溶解氧與對魚類養殖的影響

我國漁業水質標準規定,一晝夜 16 小時以上溶氧必須大於5mL/L,其餘任何時候的溶氧不得低於3mL/L。對於湖泊、水庫、海灣等大水面,由於水體經常交換及不同程度的流動,水體中的溶氧充足、穩定而且變化小,分布也較均勻,所以溶解氧不是養魚的主要矛盾;而對於池塘等靜水小水體,溶解氧的多少往往是魚類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

(一)池塘中的溶解氧主要來源:一是空氣中的溶入;二是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動或池底和水中的物質發生變化而產生;三是雨、雪水、地表水或地下水帶入。水中氧氣的溶解數量主要取決於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氧氣本身的溶解速度和擴散速度。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與水溫成反比,氧氣溶解的速度與水溫成正比,在水中的擴散速度依賴水分子的擴散作用。

(二)池塘溶氧的補給與消耗:池塘溶氧的補給主要是依靠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在精養魚池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生大量的氧氣,晴天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氧占一晝夜溶氧總收入的90%左右。大氣中的氧氣溶入池塘水中,主要在表層溶氧低的夜間和清晨進行。在晴天,大氣擴散溶入池水中的溶氧占一晝夜溶氧總收入的10%左右。池塘溶氧的消耗主要是水中浮游生物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機物(在細菌的作用下)的氧化分解。塘泥的理論耗氧值雖高,但由於池塘下層水缺氧,故實際耗氧量很低。塘泥的實際耗氧量與底層水的溶氧條件呈正相關。

(三)池塘溶解氧的變化規律:主要養殖水體的溶氧均有水平變化、垂直變化、晝夜變化和季節變化。水質越肥,這種變化也越為顯著。四個變化規律以晝夜變化和垂直變化最為突出,在生產上也最為重要。它們是同時產生,互相關聯又互相制約,顯示了池塘溶氧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情況。對精養魚池晴天不同時間水深與溶氧的變化測定表明,白天,上層溶氧隨輻照度的增加而升高,此時又因上下水層的水溫差形成水的熱阻力,致使上層高濃度的溶氧無法及時地向下層補充,下層溶氧條件進一步惡化。在下午3點上層溶氧達到最高峰時,恰恰是下層溶氧達最低值,缺氧水層向上延伸。夜間,上層水溫隨氣溫的下降而變冷,故產生密度流,池水中層、下層的溶氧逐漸得到補充,致使上層溶氧逐步下降,至清晨 5:00 上層溶氧下降到最低點。此時上下水層的溶氧差異基本消失,整個池水溶氧條件最差。

綜上所述,在魚類主要生長季節,精養魚池的溶氧和耗氧分布是不均勻的。池水一晝夜溶氧的補給有90%左右來自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氧,但這種補給只能在白天進行,而且主要集中在下午上層水中,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氧的 2/3。但此時恰恰是一晝夜水上層高氧水無法對流至下層,只能逸出水面而白白浪費掉,致使下層水嚴重缺氧。夜間,除池水錶層外,絕大部分池水屬耗氧水層,上層溶氧已大大減少。由於氣溫下降而引起水的密度流,使下層溶氧得以補充。這種溶氧和耗氧分布的不均勻性,給魚類的生長和生存帶來很大影響。因此,改善池塘的溶氧條件,應從改變溶氧和耗氧的不均勻性著手,充分利用晴天白晝氧盈層內的氧盈,及時償還下層氧債,從而減少夜間下層水的實際耗氧量,提高溶氧值。

(四)溶解氧對魚類的影響:氧氣是魚類賴以生存的首要條件。對於精養小水體,由於放養密度高,有機物(生物、殘餌、糞便等)耗氧量大,溶氧供不應求,因此必須通過換水、機械增氧等方法加以補充。精養魚池,投餌施肥量大,大量的有機肥料、魚類糞便和殘餌等就在池水中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氧氣。但池塘屬於靜水水體,換水量少、水體小、載魚量高,而且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很大,在這種特定條件下,池塘溶氧的高低往往是魚類生長季節衡量水質優劣的重要標誌。在池塘養魚生產上,調節增氧技術便成了池塘水質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在養殖的日常管理中,漁民最怕的就是魚病暴發和泛塘。而泛塘的突發性比魚病多,危害也更大,有時一夜之間「全軍覆沒」。

1.主要養殖魚類對低氧的忍耐能力很強,一般溶氧下降到1mL/L 左右才引起浮頭,至 0.5~0.7mL/L 以下則開始窒息死亡。但這並不等於說,這些養殖魚類在低氧的條件下它們的生長不受影響。水溫 22℃,含氧量在 2.1~7.2mL/L 的水體,利於攝食率、餌料利用率和魚體增重率在含氧量4.1mL/L以下時均急劇下降;水中含氧量在4.1mL/L以上時,餌料利用率才保持平衡;攝食率和魚體增重率的突變點也為4.1mL/L,而且它們隨溶氧的升高而增大。這表明長期生活在低含氧量水中的魚類,其餌料利用率、攝食率和魚體增重率均有很大影響。我國主要養殖魚類溶氧保持在4~5.5mL/L 以上,才能正常生長。溶氧低於此水平,魚類生長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因此,儘管池塘內餌料比湖泊、水庫豐富,但魚類生長卻比湖泊、水庫等大型水體慢得多。其主要原因是池塘溶氧條件差,特別是夜間的溶氧條件惡化,魚類生長受到抑制。漁諺有「白天長肉,晚上掉膘」,是十分形象化的解說。

2.魚池中過飽和的氧氣一般對魚類沒有多大危害,但飽和度很高有時會引起魚類發生氣泡病(主要是魚苗階段或長期被明冰冰封的魚種),溶氧過低則引起魚類浮頭和泛塘。

3. 溶氧在加速池塘物質循環、促進能量流動、改善水質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池塘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鹽,主要依靠好氣性微生物,而好氣性微生物在分解有機物的過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氣。池塘溶氧條件良好,就能促進水中好氣性微生物大量繁殖,有機物氧化分解也隨之加快,池水營養鹽類增加,促進了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藻類光合作用產氧就進一步增加,再次加速了有機物的氧化分解。如此良性循環,有機物分解緩慢,水中營養鹽類少,池塘生產力就低。有機物被厭氣性微生物還原(發酵)產生大量的中間產物,如有機酸、氨、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它們對魚類和水生生物的生長都產生不良影響。而且中間產物又是氧債的主要來源,使池水溶氧進一步下降,引起惡性循環,池塘生產力繼續下降。在精養魚池這種特定條件下,溶氧已成為加速池塘物質循環、促進能量流動的重要動力。因此,在養魚生產中,改善池水溶氧條件,是獲得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

二、池塘氧氣條件的改良措施

改善池塘溶氧條件應從增加溶氧和降低池塘有機物耗氧兩個方面著手,應採取以下措施:

(一)在增加池塘溶氧條件方面①保持池面良好的日照和通風條件;②適當擴大池塘面積,以增大空氣和水的接觸面積;③施用無機肥料,特別是施用磷肥,以改善池水氮磷比,促進浮游植物生長;④及時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透明度和補償深度;⑤合理使用增氧機,特別是應抓住每一個晴天,在中午將上層過飽和氧氣輸送至下層,以保持溶氧平衡。

(二)在降低池塘有機物耗氧方面①根據季節、天氣合理投餌施肥,防止魚類浮頭;②根據魚類生長,及時輪捕出一部分達到商品規格的成魚,以降低池塘載魚量;③每年需清除含有大量有機物質的塘泥;④採用水質改良機在晴天中午將池底塘泥吸出作為池邊飼料地的肥料,既降低了池塘有機物耗氧,又充分利用了塘泥;也可將吸出的塘泥噴灑於池面,利用池水上層的氧盈及時降低氧債,保持溶氧平衡;⑤有機肥料需經發酵後在晴天施用,以減少中間產物的存積和氧債的產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