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了全國一起吃辣椒,結果只有東北認真了

豆媽熱愛每一天 發佈 2024-04-28T17:11:13.635958+00:00

中國吃辣椒的歷史並不長,只有400年左右,起初辣椒只是一種觀賞植物。辣味在古時並不屬於五味。古時的五味是酸、甘、苦、辛、咸。時移世易,才變為「酸、甜、苦、辣、咸」。其中的「辛」變成了「辣」。在辣椒沒有傳入我國之前,「辣」味是由花椒、生薑和食茱萸撐起來的。

中國吃辣椒的歷史並不長,只有400年左右,起初辣椒只是一種觀賞植物。

辣味在古時並不屬於五味。古時的五味是酸、甘、苦、辛、咸。時移世易,才變為「酸、甜、苦、辣、咸」。其中的「辛」變成了「辣」。

在辣椒沒有傳入我國之前,「辣」味是由花椒、生薑和食茱萸撐起來的。沒有辣椒的年代,四川用食茱萸當辣椒在用。如今,哪個省能吃辣,拉鋸了數十年,辣椒一哥的位置,還沒有定論。

2022年,我國辣椒的種植面積超過了大白菜,產量占全球的一半。就連吃辣墊底的福建省,辣椒都很豐產。福建反季種植的辣椒品質好,加上物流方便,辣椒產業勝過了很多辣椒產區。福建還專門為沙縣小吃培育了辣椒品種:神椒一號。

全國各地的辣椒各有特色,有甜有辣,還有瀋陽的沈椒系列的麻辣椒。

辣椒在我國的定位是蔬菜,但認真把辣椒當蔬菜的省份,幾乎只剩下東北三省。

說好了全國一起吃辣椒,結果只有東北人認真了。


沒有一個名菜是辣菜的東北,沒有一頓飯能離開辣椒

八大菜系是經過長期演變成的。東北菜中的遼菜、吉菜、龍江菜,並不屬於八大菜系。比如遼菜是混合了宮廷菜、魯菜等等形成的地方菜系。

2021年9月29日,遼寧評出了「遼菜十大名菜」:炭燒海螺、壓鍋小公雞、河蟹豆腐、家燉胖頭魚、海味全家福、澆汁大頭寶、酸菜鍋、蔥燒遼參、雪綿豆沙、熘肉段。

沒有一道名菜是辣菜。

儘管如此,東北人的每頓飯,還是離不開辣椒。

東北家常菜,除了沿海地區的海味,還有豬肉燉粉條、小雞燉蘑菇、鍋包肉、酸菜白肉燉血腸一類。

東北四大燉中的首燉豬肉燉粉條,食材配料、調料變化之後,衝破了地域,南北地區都受喜愛。小雞燉蘑菇,粉條爽滑彈牙、榛蘑裹著雞肉的鮮香,因為受眾廣,成了經典的方便麵口味之一。

不過,東北人的飯桌上,一桌菜是少不了辣椒的。就比如酸菜汆白肉,地道的吃法,酸菜是要蘸辣椒油的。無論是家常菜,生吃、蘸醬吃,還是燒烤,辣椒都是主角之一。

辣椒在我國的定位是蔬菜,推廣種植的初衷,是讓它為我國人一日三餐,佐餐下飯;辣椒在國外,定位則是調味料。

我國大多數地區吃辣椒,會把辣椒做成油辣椒、辣椒醬,剁椒,泡椒等等,辣椒也逐步變成一種調味品。而東北對辣椒,卻不是吃辣味,吃的就是辣椒。

辣椒在我國有什麼發展歷程呢?


舶來400年,中國辣椒產銷遠遠拋開其他國家,依然沒有拿下國際市場

辣椒是明代萬曆年間從美洲傳到中國,一共400餘年。


  • 辣椒在我國發展的各個階段

進入中國大地100多年,辣椒都只是觀賞植物,叫。一些花市有觀賞養殖的五彩辣椒盆栽。

我們可以通過植物的古代名稱,大致確定傳入的年代。

比如胡荽(香菜)、胡瓜(黃瓜)、胡豆(蠶豆)、胡麻(芝麻)、胡芹(水芹菜)、胡蒜(大蒜)、胡桃(核桃)、胡蔥(小蔥)、胡秫(高粱),曾經都姓「胡」,胡蘿蔔和胡椒更是千年以來,名字一直沿用,未曾改過「姓」。

這個「胡」,是指古中國的北方、西方地區。

比如番椒(辣椒)、番麥(玉米)、番薯(紅薯)、番瓜(南瓜和木瓜)、番豆(花生)、番梨(鳳梨),未曾改名的番石榴,還有古代叫番柿的番茄,因為從西方來的紅色的柿子,才叫西紅柿。「番」字輩是明代傳入,幾乎都是從美洲來。

這個「番」,指的就是美洲地區。

比如洋芋(土豆)、洋花菜(花菜)、洋白菜(捲心菜)、洋辣椒(秋葵)、洋莓(草莓),未曾改名的洋蔥、洋姜,則是從歐洲來。

這個「洋」,指的是地中海一帶。

接下來的200多年,辣椒從浙江、福建一帶傳入廣東,從廣東傳入了貴州。貴州是個缺鹽的地方,是我國唯一不產鹽的省份。

本來因為缺鹽,貴州是用酸味來增加飯菜味道的。等辣椒傳入貴州後,貴州人發現,這個東西可以吃,不僅下飯,而且吃了精神頭足。中國人吃辣椒,從貴州開始了

1722年,辣椒已經是一部分貴州人代替食鹽的調味料。

1820年,貴州人的三餐已經離不開辣椒,並且往湖南、四川傳入,開啟了辣椒在我國的快速傳播。

由於貴州的食鹽多來自四川自貢,這麼一來二去,就把辣椒傳了過去,至今自貢都是辣椒產區。

我國城市之間的互相援助中,有兩個城市的援助,讓人瞪直了雙眼。一個是遼寧援助的蔬菜包,幾乎都是各種辣椒,另一個就是自貢,援助河南鄭州的蔬菜,就是辣椒。

其實,我國發展辣椒產業並不容易,但是不得不發展。

為什麼這麼說呢?

辣椒在我國,開始大量食用,是1820年到1952年之間。因為這個時期,我國的生活水平不高,食物是以粗糧為主,比如紅薯、土豆、玉米之類,長期吃是比較難下咽的,配上辣椒好下飯。

隨後,我國開始大面積種植辣椒,但是不太理想,一是因為辣椒品種不適合不同地區的氣候,二是栽培技術不足。當時的栽培是露天栽培,而辣椒並不是適合日照強、高溫時間長的氣候。辣椒適合20℃-25℃生長。

因此辣椒主要在華北、西北、東北地區種植,其他地區都是小規模種植自產自銷。西北地區因為當時交通原因,種植了運不出去,逐漸轉產其他農作物。東北地區因為氣候因素,種植周期短,產量不高。種植辣椒的擔子,就落在華北地區的河南、河北、山東幾個省份了。

到了70年代,國家牽頭進行辣椒育種,各個省份都培育了很多辣椒品種,目標是讓全國全年都能吃上辣椒

隨後,我國辣椒研究人員,培育了栽種比較廣的中椒、興蔬、蘇椒、洛椒、湘研、茂椒、汴椒等系列,有甜椒,有辣椒,有燈籠椒、牛角椒,也有羊角椒、線椒。

這個時期,全國都有辣椒產區了,產區周邊都能吃上辣椒了。

此後,對辣椒育種的要求,除了應季生產,還要「秋產延後」,不僅秋天吃得到辣椒,過元旦、過春節也要吃得到鮮辣椒,然後是「春產提前」,銜接上春節,讓辣椒成為我國全周年的蔬菜

儘管如此,實現這個目標,還是在步入21世紀後。因為步入21世紀後,我國的大棚栽培技術、辣椒育種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適合大棚種植的品種非常多,這時候辣椒產業才開始突飛猛進,加上冷鏈物流的發展,也推動了辣椒種植。

品種

試種/審定

畝產/公斤

遼寧遼椒20號

2009年

6500

山東煙椒3號

2007年

4300

江蘇蘇椒15號

2010年

3637.9

北京京辣8號

2008年

3332.3

山西中椒0812

2012年

2966.2

黑龍江龍椒14號

2014年

2700

江西線辣101

2008年

2582.6

四川川椒6號

2008年

2454.87

廣東先鋒35號

2006年

1753.86

廣東福康3號

2005年

1683.71

貴州大方皺椒

2004年

182.6

老乾媽辣椒醬早期選用的辣椒,就是貴州大方皺椒,對比產量,就知道大方皺椒的成本不低。

辣椒育種,看似簡單,實則繁瑣辛苦。不過中國人是向來是不怕苦不怕難的,各省的農業研究院所、農業企業培育了大量辣椒品種。


  • 中國辣椒在國際市場,戰勝了國外的辣椒嗎?

沒有!

我們的辣椒沒有戰勝國外的辣椒,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在辣椒的培育上,國內國外走的是兩條路。國外在培育高辣度辣椒的路上越走越遠。而我國則是把辣椒當蔬菜培育,要可口,要口感好,抗凍抗病害耐運輸。論吃辣程度,中國不如很多國家。

其次,就是我國國內對辣椒的需求也很大。即便是把辣椒放在調味品里計算,辣椒產值也占1/3。

2020年,全球辣椒產量3928萬噸,我國辣椒產量1960萬噸,占全球辣椒產量的一半 ,其中辣椒種植面積只占全球的39.32%。這其中的原因有多種。

  1. 我國在辣椒育種技術走在前列,畝產量高。
  2. 國外把辣椒當調味品,培育的品種主要是辣味出發,以辣椒為主;我國把辣椒當作蔬菜,培育的品種有為了辣味的辣椒,也有為了做菜的甜椒。

在國際市場,辣椒分辣椒干、鮮辣椒和辣椒製品。

根據海關數據,2020年中國進口的辣椒干,91.3%來自印度,8.4%來自越南。印度7成的辣椒干都是銷往中國。

而墨西哥自從2012年就是最大的鮮辣椒出口國。雖然墨西哥辣椒產量跟我國辣椒產量,相差一個量級,但是辣椒用途不一樣。墨西哥的辣椒是外銷創收,而我國的辣椒,自產自銷不夠吃,還得進口。

對於辣椒,無論是墨西哥、西班牙,還是印度,都認為辣椒是一味佐料,要進行辣度排行,孜孜不倦地培育各種高辣度的辣椒。當墨西哥考察團在江西贛州,吃到我國的「水果辣椒」時,充滿了問號。

我國不一樣,我國是把辣椒往蔬菜方向培育,在一定辣度的基礎上,力求「香」,力求「甜」。

吃香辣的湖南,乾脆就不種甜椒,四川也是主種二荊條、朝天椒,以線椒為主,別的辣椒不夠味。而山東、遼寧、河北的甜椒產量大。

在國內,有5億人無辣不歡。

在國外,中餐的標誌味道是辣味。


說好了全國一起吃辣椒,結果只有東北認真了

雖然每年我國鮮食辣椒過千萬噸,但是在吃辣椒這件事上,全國大多數地區的辣椒,仍然只是一種「味道」,是主菜的配料、點綴。

南北各地,辣椒被做成辣椒粉、辣椒油、剁辣椒、辣椒醬、泡辣椒、白辣椒、燒辣椒、干辣椒,甚至辣椒籽油、辣椒酒。其他品類的蔬菜,除了醃製和罐頭,很少有這麼多的加工工藝。

2021年,我國番茄產量6609萬噸,出口僅30.69萬噸;2021年我國辣椒產量2001萬噸,出口32.44萬噸,進口25.88萬噸。可見,我們並不「捨得」出口辣椒、番茄。

因多方數據不一致,本文採用的數據均為中國海關國家資料庫的統計數據。

「世界辣椒之都」貴州,辣椒種植面積占全球的1/10;河南則是我國朝天椒種植龍頭;雲南產出了我國最辣的涮涮辣和小米辣,由於太辣,多數是做泡椒;山東產量高,但省內消費不多,不過膠州辣椒市場,一定程度上掌握著世界辣椒的定價權。跟山東類似,寧夏種得多吃得少,辣椒主要都外銷了。

湖南人愛吃辣椒,辣椒主要是鮮食,因為人人都愛,所以散戶種植的很多,跟其他省份不同的是,這樣的消費習慣,反而沒有催生大型辣椒企業。


比較特殊的是東北,東三省的辣椒品種非常多,而且畝產高,但因為需要大棚種植,因此種植面積不大,產量在全國居中。

東北人吃辣椒的特殊,在於東北人真的把辣椒當主菜,而不是配菜和調味料。

新式鍋包肉里,因為紅辣椒的鮮亮,很多做法中已經用紅辣椒替換了胡蘿蔔。

尖椒干豆腐,遼寧人會關心干豆腐是不是錦州的,錦州人則關注辣椒是不是北鎮(錦州)的。

東北人吃辣椒,不止配菜;東北人愛吃的辣,是甜辣。

如果讓天津人看到撫順做煎餅果子,加甜醬和辣椒,甚至酸辣醬,肯定不會承認這是煎餅果子。

同樣在撫順的麻辣拌,實際上是四川的麻辣燙演變的,也是酸甜辣。

2021年的《東北餐飲大數據報告》顯示,東北人愛的餐食,除了燒烤、東北菜,就是川菜。

燒烤是毋庸置疑的,東北的燒烤店平均10家店有一家燒烤店,夏天的時候比例更大。

跟其他地區吃辣椒醬濕料不同,東北燒烤的蘸料多數是乾料。很多東北人對一家燒烤店的認可度,是建立在這家店的乾料上的。

如果是自助調料,不管是吃燒烤還是火鍋,人人都會顯擺一下自己調製的蘸料。

只看以上這些,看起來東北吃辣椒,跟其他地區好像沒有太大的不同。

相比其他地區的蒸蛋羹,東北地區的「蒸蛋」是不一樣的。

在蒸南瓜、玉米、土豆、山藥等粗糧的時候,會順便蒸上一碗拌著辣椒碎的雞蛋燜子,咸香微辣,一口粗糧一口雞蛋燜子。

如果點一鍋豆腐,在東北的場景很可能是半盤青椒,青椒比豆腐可貴多了。

地三鮮是東北傳統家常菜,分別是青椒、茄子、土豆。長江以南也有地三鮮,是蠶豆、莧菜、黃瓜。

遼寧的「新三鮮」則是西紅柿、青椒、捲心菜。可見辣椒在東北菜中的地位,不是配角。

麻辣小龍蝦本來是用香菜點綴,到了東北,在一些俏皮的店家手下,也會以「紅配綠」的模樣出現在食客面前。


每個地區,都認為自己家鄉的燒烤不一樣。

東北也不例外。不過辣椒在燒烤中的展現形態,東北跟其他地區,是不一樣的。

精緻的燒烤裡面,辣椒是為了賞心悅目,作為錦上添花的存在。

東北的燒烤辣椒則是一個「盲盒」,永遠不知道烤好的辣椒辣不辣,有多辣。咬上一口,如果不太辣,接下來就風捲殘雲消滅它;如果很辣,接下來就是主動端起酒杯喝酒,喝酒不用勸,或者在辣味越過舌尖,直衝頭頂之前想好勸酒的說辭。

坐上了酒桌,會點上涼拌青椒、蘸醬菜、老虎菜一類的下酒菜。

一道老虎菜,歷史近百年。這道名字虎里虎氣的食材,用的是簡單樸素的烹製方式。

青椒切條、大蔥切絲,些許香菜,淋上醬油、醋、香油,然後拌好即可。為了菜色好看,也會加上紅椒絲。

蘸醬菜是東北宴席上的標配。

蘸醬之於東北菜,就如辣椒之於川菜。雖然配菜的種類隨季節變化,但是青椒和蘸醬是少不了的,少了就缺了靈魂。

大豆做的大醬,咸香同在,萬物皆可燒烤,萬物皆可蘸醬。而雞蛋醬則是大醬的升級版。

雞蛋醬是大醬、雞蛋和辣椒的結合,是對大醬咸香味覺的辣味延伸。

東北不屬於重辣區,辣度高的辣椒品種,基本都外銷了。韓國進口的辣椒,幾乎都產自東北,尤其是吉林白城洮南,這個中國辣椒之鄉產的金塔辣椒,就占了韓國進口辣椒的八成。

河南把辣椒和胡椒結合成胡辣,貴州把辣跟酸結合,川渝把辣味放進了火鍋底料和川菜,湖南和江西為「辣椒一哥」角力,西北則取了辣椒和熱油結合的辣香。原本當蔬菜種植的辣椒,逐漸成了「味道」,而不是蔬菜。

說好了全國一起吃辣椒,結果只有東北人認真了。

參考資料:

張歆皓.蔬菜中Vc含量的測定[J].赤峰學院學報,2018,3(34):29-31

孫華閩.江蘇省蔬菜及水果主要營養成分分析[J].職業與健康,2021,37(24):3361-3364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