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策略、保利潤,誰來為「硬傷難治」的PICO買單?

集微網 發佈 2024-04-28T17:41:43.997419+00:00

雖然重新勾畫了一幅宏大的市場藍圖,但迄今為止,AR/VR類的頭戴設備仍是「元宇宙」產業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動輒上萬的Meta Quest Pro相比,PICO 的定價屬實「親民」。

集微網消息 對於產業鏈部分廠商來說,「元宇宙」之夢似乎又遙遠了一些。

雖然重新勾畫了一幅宏大的市場藍圖,但迄今為止,AR/VR類的頭戴設備仍是「元宇宙」產業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設備也被稱之為「元宇宙」的入門裝備。然而僅僅是入門,也沒有預想當中的容易。

近日,有供應鏈廠商向集微網透露:「PICO 考慮到2022年實際銷量與預期相差較大,今年銷售目標會有較大的調整;除此之外,該品牌的產品定價策略也會有變動。在無法保量的前提下,合理範圍內增加每台產品的單價。」

被迫放棄低價策略

與動輒上萬的Meta Quest Pro相比,PICO 的定價屬實「親民」。

集微網查閱其官網及購物網站發現,8+256G的PICO 4VR一體機售價2949元人民幣,而6+256G的PICO Neo3 VR一體機價格已經來到1699元人民幣,甚至不及一台中等配置的國產品牌手機。

「其實PICO用的硬體規格並不低,整機售價定這麼低只是為了沖銷量,不過這類產品到目前為止仍缺少剛需場景,所以再便宜也很難大規模起量。尤其是近兩年用戶的消費力明顯下滑,娛樂為主的頭戴設備銷售變得更難。」上述供應商說到。

事實上在字節跳動收購PICO之後,對其傾注了大量資源。

「因為我們給PICO 供應的物料品類不算少,所以對它的用料成本水平也有一定的判斷,按照之前的那個定價賣一台虧一台,幾乎都是依靠字節對它的補貼。隨著時間線拉長,市場反響遠不及預期,字節肯定會重新考慮下個階段的方向。」

量和價,PICO希望至少能占一頭。此前期的走量的策略告吹之後,PICO不得不找到一條新的、適合自己的路徑。

「之後PICO的新品定價可能會有比較明顯的上漲,以保本盈利為主,當然,也不可能漲到跟Meta同樣的價位。」其實該品牌之前的策略,已經一定程度上給用戶形成了「性價比VR設備」的印象,因此考慮到用戶對新價位段的接受度,PICO上調產品價格的空間也較為有限。

不僅如此,雖然價格已經比國際品牌的產品便宜不少,但仍引來不少用戶的吐槽;集微網翻閱該品牌產品的用戶評價發現,這些負面聲音主要集中於設備軟體內容的問題。

一位PiCO4的用戶表示:「一開始對產品期待頗高,但使用後的體驗明顯不如Quest 2。其實PICO4整體的產品硬體設計並不遜色,主要的差異在於手柄質感、頭部追蹤定位的穩定性以及軟體內容方面。」這些差距的存在,讓該用戶明確表示PICO4的性價比不如Quest 2。

二手市場價格降幅明顯

在集微網此前採訪中,一家國內VR零部件供應商就曾表示:「其實以國內消費電子供應鏈目前的製造水平,大部分硬體都能做到很好了,與硬體相比,軟體內容生態的升級更加迫在眉睫。」

自VR設備問世至今,是否有豐富的軟體內容的支撐一直是衡量產品好壞的重要標準。因此可以看到,以Meta、Sony、Google為代表的品牌過去數年中發布的產品,對軟體內容升級的側重其實是要高於硬體的。

反觀國內品牌近年來推出的產品,在內容生態方面的確乏善可陳。「除了直播外沒什麼新意,商店應用都是海外品牌玩剩下的,產品表現和價格對第一次購買的用戶來說還算不錯,但對老玩家來說改善空間確實很大。」上述用戶談到。

有行業人士認為,PICO在內容上的短板並非僅此一家,而是普遍存在於國內的VR設備廠商當中。對方解釋道:「內容匱乏或許跟國內的審核環境也有關係,很多內容沒辦法過審;不過隨著這些品牌設備廠商與運營商的聯動越來越密切,國家也有意發展AR/VR產業,如果將這類產品的推廣模式類比電視機頂盒,會有比較大的想像空間。」

誠如上述,雖然價格比海外品牌要低不少,但受限於軟體內容的短板問題無法解決,也進一步導致PICO在二手市場的價格大跳水。上述行業人士表示:「現在二手網站上很多渠道商都是全新的產品出貨,這是最能反應市場供需的,也因為產品本身供過於求,導致其價格在很短時間內就大幅下跌。」

照目前二手市場行情和用戶反饋來看,PICO最大的吸引力依然在於價格,而被這項指標所吸引的用戶,主要的購買原因都是為了「嘗鮮」。這也意味著PICO新一代產品如果提價幅度較大,或許會丟失原本青睞其售價的這部分用戶。

另一方面,提價後的PICO還將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2023年,幾家國際大廠的新品陸續面市,但內容上的不足則削弱了PICO的產品競爭力,該品牌想要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穩定用戶群仍需對產品有更大改善。如果新一代產品不能有效提升體驗感,依然很難長期留住用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