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塌房」,治癒了無數正在焦慮中的媽媽

讀者 發佈 2024-04-28T19:03:58.882437+00:00

究其原因,是因為在生下第三個孩子之後,自己已經沒有能力保持家裡的整潔了。近藤麻理惠「塌房」了,卻讓很多焦慮的媽媽鬆了一口氣:當媽媽比想像中難得多,不需要強求完美,適當「放棄」也未嘗不可。

不久前,一則新聞在國外掀起軒然大波。

以整理聞名全球、被稱為收納女王的近藤麻理惠,宣布自己放棄了收拾屋子。

究其原因,是因為在生下第三個孩子之後,自己已經沒有能力保持家裡的整潔了。

看到一位網友的評論,深表贊同:

「讓有小孩的家庭保持整潔,就好像一邊刷牙一邊吃奧利奧……」

近藤麻理惠「塌房」了,卻讓很多焦慮的媽媽鬆了一口氣:

當媽媽比想像中難得多,不需要強求完美,適當「放棄」也未嘗不可。

被譽為日本收納女王的近藤麻理惠,曾對整理房間有著絕對的信心。

她對整理的熱情,可以追溯到幼兒園。

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就喜歡打掃、做家務。

15歲,她正式開始研究整理家務,甚至以此為主題完成了大學畢業論文。

2011年,她將自己打掃房間的方法和哲學,寫成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在真人秀《麻理惠的整理秘訣》一期節目中,近藤麻理惠來到弗蘭德一家。

和很多普通家庭一樣,這對有著兩個孩子的夫婦,家裡的物品越堆越多,整理的事情讓媽媽崩潰焦慮。

媽媽的衣物沒有章法地放滿了臥室,而爸爸的衣物則堆在孩子的遊戲室里。

他們會為了洗衣服和家務吵架。

堆疊的鍋碗瓢盆也成為他們的壓力來源。

而近藤麻理惠則用一雙巧手拯救了他們的家庭。

在她的協助下,整理後的房間煥然一新,使他們的家庭關係得到了改善。

和真人秀中展示的一樣,近藤麻理惠給人的感覺一直是積極、完美的。

她曾自信地表示:

「誰都能使整理過的房間長久保持整潔的狀態。」

她在視頻網站上教大家如何把衣服疊得方方正正,又如何收納在一起。

即使有了3個孩子,她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照片,也一直是整潔、乾淨的狀態。

作為媽媽,她需要陪伴孩子、整理家務;

作為職業女性,她還要寫書、參與活動和節目。

這樣的故事,一度讓很多人成為了她的擁躉,尤其是家庭主婦,無不追求成為她這樣的完美模範。

就當所有人將她奉為主婦模範的時候,她卻宣布「放棄整理」。

今年1月,在剛出版的新書里,她透露了自己的真實狀況。

在生完3個孩子之後,家裡不可控制地亂了起來,一直強迫自己保持家裡整潔的她,在疲憊和掙扎之下決定妥協。

有網友評論說:

「生二胎後和她的心路歷程一模一樣,我原諒了自己想偷懶的心情,也接受了房子不整齊的樣子。謝謝她的誠實!」

事實也證明,即使是近藤麻理惠這樣的收納達人,也會在熊孩子手裡敗下陣來。

所以,沒必要苛求自己一定要把家庭打理得完美無缺、井井有條。

一個不完美的媽媽,或許才是家庭生活最真實的模樣。

2014年至今,近藤麻理惠的三個孩子相繼出生,她終於逐漸意識到保持房間整潔有多難。

她要一邊看著正在做的晚飯,一邊給修水管的師傅打電話,身旁的洗碗池裡,還堆著髒了沒洗的碟子……

這對於從前有強迫症的她來說幾乎是不能想像的。

人類幼崽拆家的本領,相信所有媽媽都見識過。

他可以把你正在疊的衣服丟了,可以弄髒剛清理過的地板,以及做一切你無法想像的破壞……

比如,用手撈油往自己身上抹……

一位爸爸曾在知乎分享自己帶孩子的經歷,獲得了上萬人的點讚。

一開始他和很多已婚男人一樣,認為:

「為什么女人天天在家照顧個孩子,只做一些瑣事,還抱怨個沒完沒了一直喊累呢?男人養家餬口不是更累?」

所以,當決定讓妻子全心工作,自己承擔帶孩子的責任時,他向妻子拍胸脯表示,帶孩子而已,不在話下。

然而,僅過了幾天,他就意識到困難程度遠超想像。

孩子渴了、餓了、拉了、尿了,一切都不可控,讓他時刻處於精神緊張、疲於奔命的狀態,這比他以前一整天在公司埋頭苦幹還要累。

只有孩子睡著了,他才能感覺到一點點放鬆。

曾經他不理解妻子的行為:

「在孩子睡著的時候,你多看看書不行嗎,幹嗎抱著手機沒完沒了?

「幹嗎為一點小事生那麼大氣?」

而現在,他也因為「補償性心理」不停玩手機,為了垃圾掉在垃圾桶外面的小事沖妻子生氣。

有心理學家指出,媽媽做的很多重複性的、缺乏價值感的瑣碎工作,會導致一種「慢性疲勞綜合徵」

家庭瑣事,遠比想像中要困難得多。

近藤麻理惠宣布放棄之後,有人開玩笑說:

「她對我們這些受她影響的人的正式道歉在哪裡,我家有三個孩子,可我還在把我們的衣服疊成小信封!」

其實,讓媽媽們喘不過來氣的根源,或許並不在於她所塑造的模範主婦形象,而在於很多人對「當媽的」有太多的嚴格要求。

電視劇《二胎時代》中,有這樣一幕。

這邊媽媽正為了生病發燒的小兒子急著上醫院,另一頭患抑鬱症的婆婆鬧著要跳樓。

好不容易安撫好婆婆,5歲的大女兒又因為好奇喝了兌了洗潔精的牛奶,嘔吐不止。

一番折騰將孩子們送到醫院,孩子的外婆得知後劈頭蓋臉責備她:

「你孩子怎麼帶的?

「一個在發高燒。

「一個喝泡泡水。

「你這個媽媽怎麼當的?」

疲憊、無力和自責,讓媽媽徹底崩潰了。

在很多人眼中,身為媽媽,就應該勇敢、耐心,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家庭一塵不染,這才是一個「好媽媽」。

事實上,沒有誰能一邊打理好永無止境的瑣碎家務,一邊事無巨細地照顧孩子,或者還要兼顧工作和家庭而不抱怨。

如果有,那也是付出了百分之兩百的辛苦,是超人般的存在。

「媽媽是超人」,這句話是讚美,而非標準。

哪怕有的媽媽不能成為會飛的超人,在生活的小路障前絆了個跟頭,也請伸手扶她起來,而不是責怪她跑得太差。

更多不完美的媽媽,需要在理解和包容下,被允許偶爾「擺爛」。

前段時間,主持人朱丹陷入了深深的自責。

作為一位媽媽,她扛著病照顧生病的孩子和老人,還為此擔心受怕,覺得是自己疏忽才導致他們感染。

她的描述里,字裡行間都是沒照顧好家人的愧疚:

「我藉口衝進了衛生間,眼淚大顆大顆地掉。

「為什麼我消毒工作都做足夠仔細了,還是沒能保護他們。

「自責,又有些無助,再加深深的擔心。」

朱丹經歷的,是很多媽媽都時常面臨的一種狀態,因為做得不夠好而愧疚。

沒整理好屋子、讓孩子生病了、對孩子發了脾氣……

就像最初的近藤麻理惠,當她執著於維護家裡的整潔卻發現無法做到時,就會陷入掙扎和內耗中。

她說:

「就在我的大女兒出生之後,我因為無法像以前那樣管理自己的生活而感到無法原諒自己。」

要求自己事事完備,是一種道德枷鎖,只會讓我們在自責的情緒里泥足深陷,給生活蒙上陰霾。

看過一則視頻,因為兒子調皮,媽媽對他發了脾氣,事後覺得非常內疚。

她的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媽媽也是生了你之後才當媽媽的。」

誰都不是生來就是媽媽,沒必要因為做得不夠好就自責愧疚。

第一次做媽媽,難免不完美,誰又不是在慢慢學習、摸索和成長呢?

近藤麻理惠不是超人,普通人更不是。

給自己多一點空間,生活才有鬆弛的可能。

對自己寬容一些,才能不被失敗的情緒裹挾,重新找到家庭生活的初心。

對於整理,近藤麻理惠一向的理念就是:不追求完美。

就像她在書里表達的那樣,丟掉沒有用的,只留下讓自己怦然心動的。

在放棄了保持「完美的家」之後,近藤麻理惠發現,她更加珍惜和家人孩子們相處的時光了。

她說:

「我現在有3個孩子。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它更大、更混亂、更不完美。所以,我的使命改變了。

「在現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在家裡和孩子一起度過的時光。」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提出一個概念,即「good enough mother」,翻譯過來就是60分媽媽。

與之對應的,是「perfect mother」,100分媽媽。

他發現,追求完美的媽媽會因為擔心犯錯而感到過度焦慮,還會把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做60分的媽媽,就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無需焦慮和自責。

麻理惠的選擇,體現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智慧。

當媽不必事事完美,更重要的是抓住使我們感到幸福的部分,體味生活的自在和從容。

作者:麥芽媽。來源:媽媽抱團(ID:mmbaotuan)。媽媽的辛苦和幸福,我們都懂;媽媽們的成長交流平台,歡迎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