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橋鋪路、解放數據:區塊鏈「數實相生」的路徑探索

鈦媒體app 發佈 2024-04-28T20:19:54.298141+00:00

在這一背景之下,近兩年來,國家一方面鼓勵數據要素在全國範圍內的流通,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先後發布成立國家級大數據交易所,另一方面《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密集出台,規範數據流通合規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現在很多單一機構內已經建立起了信息高速公路,但是一旦走出機構,遇到的就是羊腸小道、甚至是『此路不通』。」

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魏凱在2022產業區塊鏈年度峰會暨FISCO BCOS五周年生態大會上,如此形容當前數字經濟發展遇到的現實困境。在他看來,受制於可信數據流通受阻,即使擁有再好的算力、數據和網絡,數字經濟的效率不得不大打折扣。而造成堵點和斷點的主要原因,是網際網路天然不具有信任屬性,難以實現跨機構的可信數據傳遞。

在這一背景之下,近兩年來,國家一方面鼓勵數據要素在全國範圍內的流通,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先後發布成立國家級大數據交易所,另一方面《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密集出台,規範數據流通合規性。

尤其引起廣泛關注的是,《個保法》明確了個人信息可攜帶權,即「個人請求將個人信息轉移至其指定的個人信息處理者,符合國家網信部門規定條件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提供轉移的途徑。」個人信息可攜帶權賦予了個人主動在企業間流轉個人信息的權利,正是試圖解決個人數據流轉困難的問題。

可信數據流通難的現實困境和數據要素流動的政策要求,兩方壓力之下,亟需建立起可信數據傳遞的網絡。

技術手段是解決可信數據流通壁壘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微眾銀行一直在探索利用區塊鏈思路解決不同機構、區域間的數據流動和驗真的問題。比如,基於自身的區塊鏈探索,已經幫助澳門實現了澳門身份證明局、澳門電訊、CPTTM、澳門理工學院等多家機構的數據互通。居民政務材料辦理時間從原來的14天至30天不等縮短至7天以內。

在探索過程中,微眾銀行逐漸意識到這個思路應該會有更大的應用場景,繼而在此基礎上逐漸完善思路,提出了分布式數據傳輸協議DDTP(Distributed Data Transfer Protocol)。

如今,以DDTP為代表展現出的區塊鏈技術的驗真等屬性,正在展示解決可信數據流通問題的能力,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數據要素的價值正在得以體現。

為數據流通搭橋修路

DDTP是如何建立起一條可信數據傳遞的通道的?《DDTP:個人信息可攜帶權的中國路徑倡議》這一報告曾有過具體描述:

利用DDTP,個人信息攜帶和傳輸可分為兩步:第一步是用戶從數據提供者處下載個人信息數據,並存儲在個人指定的位置。存儲位置可以是本地,也可以是雲或其它位置。

為了確保個人真實意願、防止真實數據被篡改、保持傳輸給接收者的個人信息與提供者提供的個人信息一致,經用戶授權後,可進一步引入權威中立的第三方機構參與見證該個人數據文件的存儲和傳輸過程,並獲取相關文件的哈希值作為「數據指紋」存儲於區塊鏈上。

第二步,用戶將已下載的個人信息數據傳輸給數據接收者,並對使用範圍和使用目的等進行授權。數據接收者在收到個人信息數據文件之後,可以通過區塊鏈進行基於哈希值的可驗證數字憑證「數據指紋 」的核驗,從而完成驗「真」的過程,確保文件沒有被篡改。

與此同時,個人的所有授權記錄、數據接收者的具體使用情況也皆可在鏈上進行記錄,便於個人未來追溯相關文件的流轉。

簡言之,在DDTP這一數據通道之中,用戶能主導個人信息的下載和上傳,不依賴於數據提供者和接收者的雙方合作,也不依賴中心化機構推動,可支持跨機構、跨行業、跨場景協同。在信息流轉環節,可以做到能溯源、防篡改、傳遞信任,實現「我的數據我做主」。

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向鈦媒體App表示,基於DDTP協議及區塊鏈技術,微眾銀行已經為合作夥伴提供了「數據快遞鏈」技術解決方案,該方案已應用於多個行業,幫助了百萬級的人群實現了個人數據在機構之間的流轉,針對金融行業有250萬人(截至2022年底)體驗過這一數據流轉服務。

比如,用戶可以自主下載A銀行的流水信息,通過「數據快遞鏈」傳遞給B銀行進行貸款申請,而全程保證數據未經篡改。相似的應用也落地入職背調等場景,用戶的學歷等個人信息就可以由系統自動驗真,不必人工審核,同時防止數據流失或濫用。

解放數據,紮根實體

DDTP走通之後,更多實踐案例選擇基於區塊鏈技術來支持安全高效的數據流通。2022年3月,粵澳跨境數據驗證平台上線,並在「個人資產證明跨境驗證」場景中成功落地。澳門居民在橫琴辦理資信信息跨境驗證的相關業務時,使用手機銀行自主向橫琴機構提交個人在澳門側的資產信息,橫琴側機構對用戶上傳的資信信息進行鏈上可信驗證,全程5分鐘可以完成。

在醫療領域,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微眾銀行、華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協作,共同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創新應用平台」引入微眾銀行場景式隱私保護解決方案WeDPR。基於隱私計算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實現在保護數據隱私安全的前提下,開展醫療數據分析研究。

在雙碳應用領域,區塊鏈也在建築運行期節能管理過程中發揮作用。在萬物數創提供的基於FISCO BCOS 的區塊鏈技術支持之下,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SADI)主導研發了一套「智慧樓宇低碳節能運維平台」。空調及照明系統管理、能耗精細化管理、碳數據的鏈上存儲及流通等多項功能可以基於這一平台實現。

凡此種種,皆是近期發布的《2022 FISCO BCOS產業應用白皮書》中收錄的典型應用。而FISCO BCOS,正是微眾區塊鏈牽頭研發的國內最早開源的國產聯盟鏈底層平台之一。

FISCO BCOS每年都會匯總基於自身開源平台萌發而出的產業應用案例。參與編纂工作的金盟鏈常務副秘書長姚輝亞今年遇到了「幸福的煩惱」——往年苦於收集案例,今年苦於篩掉案例。

這份最新版的《白皮書》收錄了169個典型案例,涵蓋了領域除了以上提到的金融、醫療、雙碳之外,甚至還廣泛覆蓋了鄉村振興、文旅、公益慈善乃至食品安全等諸多場景。

而實際的應用案例也已經遠遠不止169個,據微眾銀行分布式商業科技發展部副總經理、微眾銀行區塊鏈負責人、金鍊盟開源工作組組長范瑞彬介紹,截至2022年末,FISCO BCOS已支撐300餘個產業數位化標杆應用,開源生態圈匯聚超4000家機構 、超90000名個人成員,以及38家認證合作企業、400餘名核心貢獻者,逐步成為了最大最活躍國產開源聯盟鏈生態圈。

可以說,通過與隱私計算、分布式數據傳輸協議、大數據、物聯網多類前沿技術的結合,作為「製造信任的機器」的區塊鏈正在逐步紮根實體。

元宇宙也要服務實體經濟

如前所述,以DDTP為代表展現出的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已經推動數實融合獲得部分進展,但是馬智濤向鈦媒體App表示,在數實深度融合上,行業目前仍面臨現實瓶頸。

比如,實體世界中很多場景的數位化程度低,或是部分領域數位化程度較高,但是場景呈現散點化,難以產生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

馬智濤認為依託一個能夠將各產業分散的數位化應用從「點」整合成「面」的載體,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助力實現更全面的數位化。而元宇宙就是一個集成了多類前沿技術能力,全面數位化的載體。在他看來,目前的元宇宙正如當年之區塊鏈,正在面臨一次發展路徑的抉擇和取捨——究竟是專注於純粹虛擬世界,還是選擇「數實相生」。

馬智濤認為必須選擇後一條道路,並將目前元宇宙如何「數實相生」的行業探索總結為三個方向:

首先,是構建數字孿生體,通過虛實的映射來提升透明度,並提升治理能力。「比如元宇宙和智慧城市相結合,類似韓國的元宇宙首爾,其實就是把整座城市的物理建築、道路,通過虛實映射放到虛擬世界中。」

第二,在數實交融的服務場景下跟用戶進行交互,提升用戶體驗。正如在遊戲世界裡會獲得沉浸式服務體驗,這種體驗最終也能夠回到實體經濟,可以通過沉浸式的體驗進行交互。甚至可以運用AIGC等先進技術,讓數字人更加聰明地與用戶進行交互。

第三,實現數據資產化和資產數位化。現實世界內諸多資產的交易效率、流轉效率有待提升,可以通過數位技術來對真實世界的物理資產進行錨定,並通過這些錨定關係,對合規的標籤化的資產進行流轉、交易。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具備巨大的價值,但遠遠沒有被充分挖掘和安全高效地應用。

未來,元宇宙在「數實相生」的路上,還需面對對金融穩定的挑戰、文化衝突、科技倫理、數字鴻溝、新型壟斷等多維挑戰。為此,馬智濤提出,未來元宇宙的發展,可以基於區塊鏈等技術,來完善其「ABCD」的能力,即:

KYA(Know Your Asset):數字資產驗真,確保資產的真實性及可溯源性;

KYB(Know Your Business) :企業身份驗真與業務合規治理,確保交易對手機構的真實性;

KYC(Know Your Customer):個人身份驗真;

KYD (Know Your Data):數據驗真,驗證交易數據的真實性。

在馬智濤看來,以DDTP為代表的來自微眾銀行等眾多機構的嘗試,正是對於元宇宙時代驗真能力的探索,是「數實融合」背景之下元宇宙時代基礎設施的雛形。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 | 蔡鵬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