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建南京晶片工廠,張忠謀選擇「回頭」,外媒:台積電變臉了

區塊前沿科技 發佈 2024-04-28T21:01:06.004497+00:00

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有各種高新技術出現,同時伴隨著科研投入的不斷增加,對於「根」技術的追求也成為各個科技強國的共識,而晶片這一融合了當前最尖端技術的產物也成為了必爭之地。

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有各種高新技術出現,同時伴隨著科研投入的不斷增加,對於「根」技術的追求也成為各個科技強國的共識,而晶片這一融合了當前最尖端技術的產物也成為了必爭之地。

此時掌握了先進晶片製程的台積電也就引起了所有試圖在半導體領域有所突破的國家的注意。將台積電掌握在手中有兩重優勢,一重是確保尖端晶片的供應,無論是雲計算、還是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都離不開晶片的支持,而高端晶片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可以說誰掌控了台積電,那麼誰就掌握了先進晶片的優先供應權,從而可以在眾多高新技術領域中先行一步從而取得優勢。

另一重優勢則是可以藉由台積電來構建起一條完整的晶片產業鏈,從而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崗位,並促進半導體技術領域的發展,推動產業向高端升級的同時也形成一種產業聚集效應。

因此美國不惜投入上千億的補貼來吸引全球晶片企業赴美建廠,也正是在如此巨大補貼的吸引之下,原本因為美國生產晶片成本將增加50%而拒絕赴美建廠的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終於被打動,做出在亞利桑那州修建5nm晶片工廠的決定。隨後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的規模又進一步增加,並決定繼續修建3nm工廠,總投資額也超過了400億美元,成為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海外投資案。

但是就當所有人都以為台積電將倒向美方時,張忠謀卻做出了一個相反的決定。最近多家海外媒體報導台積電已經再次擴張位於南京的晶片工廠,準備進一步擴大生產能力以提高出貨量。在當下晶片三方協議出爐之際,張忠謀和台積電的這個決定也有了不同尋常的意味。

張忠謀為什麼做出這個決定?首先是預定的補貼出現了挫折,上千億美元的補貼看起來不少,但是包括英特爾、美光、三星、LG在內的眾多企業全部都虎視眈眈。為了搶奪到更多的補貼,英特爾已經開始了遊說,試圖讓大部分補貼對美企發放,從而增加美國在晶片領域的技術實力。

從外媒紛紛報導英特爾將成為最大的贏家(Intel stands to be the biggest winner)來看,台積電和張忠謀在爭奪晶片補貼之中已經處於下風。一旦不能取得足夠的補貼,再加上必須承擔的高額成本,那麼亞利桑那州工廠和可能成為拖垮台積電的泥潭。

其次則是晶片產業的內在邏輯發生了變化。以往由於晶片供不應求,因此是半導體廠商掌握了話語權,英特爾、高通、英偉達等晶片廠商的產品一發售就被搶購一空。但是隨著科技發展逐漸接近瓶頸,摩爾定律神奇不再,晶片性能的提升也不足以吸引消費者的興趣,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的銷量都出現了大幅的下滑。

在高通剛剛公布的2023財年第一財季(截至2022年12月25日)財報中,營收為94.63億美元,對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2%;淨利潤為22.35億美元,對比去年同期暴跌了34%。英特爾2022年第四季度營收同比下降32%,同時虧損額高達6.64億美元;三星2022年第四季度營業利潤僅為4.3萬億韓元,對比2021年同期暴跌69%,;AMD 2022年全年淨利潤同比下降58%,僅為13.2億美元,。

此時作為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市場的中國也成為眾多晶片企業的必爭之地,此時選擇擴大在南京的工廠,也是台積電選擇的一條退路,在全球晶片需求萎靡不振的大環境下,買方市場在晶片產業中所擁有的話語權也將越來越大,張忠謀此舉可以說是在未雨綢繆。

最後則是國產晶片的迅速崛起和發展,2022年國產晶片數量達到了3241.9億塊,已經成為全球晶片製造產業的中堅力量,特別是在28nm及以上製程中,國產晶片更是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台積電擴張南京工廠,也是為了將釘子扎得更深,通過擴大規模來和國內其他晶片廠商進行競爭,雖然28nm及以上成熟製程的利潤可能不如10nm以下先進位程那樣豐厚,但是勝在穩定以及應用範圍廣泛,這也是台積電無法割捨的原因。

台積電南京工廠擴產既有好處,但同時也有隱憂。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軍企業,台積電進一步加大在南京的籌碼也有利於繼續推進國產晶片產業鏈的發展,同時也為其他晶片企業樹立了一個榜樣,從而吸引更多的晶片企業來國內建廠。

隱憂則是晶片產能的增加有可能擠壓國內晶片廠商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28nm節點上,中芯國際、華虹國際等國內晶片製造廠商對比台積電在技術和成本上並沒有優勢,很可能在競爭中處於下風並影響到自主研發的進行。

台積電的「變臉」確實是一個好信號,但是如何利用好這個信號,則需要慎重的考慮和決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