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老臣諸葛誕就是一隻被司馬昭用來鎮壓群雞的猴子

歷史小侃哥 發佈 2024-04-28T22:37:37.492048+00:00

雖然,司馬昭是野心家的代表。可這主要來自於那句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從歷史上看,最牛軍師司馬懿本身並不看好自己這個老二,司馬昭。根據《三國志》的描述,司馬懿在決議與曹魏拼個魚死網破時,只於自己的嫡長子司馬師進行了謀劃,卻並沒有將司馬昭拉入小群。

雖然,司馬昭是野心家的代表。可這主要來自於那句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從歷史上看,最牛軍師司馬懿本身並不看好自己這個老二,司馬昭。

根據《三國志》的描述,司馬懿在決議與曹魏拼個魚死網破時,只於自己的嫡長子司馬師進行了謀劃,卻並沒有將司馬昭拉入小群。

同時,司馬師在事發之前,已經偷偷在民間養了三千死士。這可是要花大錢的。司馬師不可能不事先請示司馬懿(當然,具體數目可能不必備案)。可司馬昭對此還是一無所知。

這些事雖然沒有「豎子不足與謀」的味道,但至少說明司馬昭在司馬懿和司馬師眼裡,當時還遠不夠分量,不夠成熟。

此外,《三國志》也記錄了司馬昭的心態以及器宇也不如司馬師。例如,在事發前一晚,司馬昭獲知消息後,不能安坐枕席。可司馬師卻是呼呼大睡到天亮。

雖然司馬昭哪哪都不如的司馬師,甚至也不是家族接班人的備胎,但是司馬昭命好,贏在了兒子多。

司馬師夫妻由於之前連續生了五朵金花,始終沒能有自己的兒子,只能從弟弟司馬昭那裡過繼了一個富裕的。

當正值壯年的司馬師即將突發性故去,作為聰明人的司馬師在臨死前,還能琢磨不過來是「兄終,弟繼」合適?還是「兄終,弟弟的兒子繼承」合適?

好人要做到底,好兄長也要做到底!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司馬昭能夠上位純屬於撿漏。這和宋朝的橋段不同。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們可以推測被天降大餅砸中的司馬昭在突掌大權之後,對族群的統治也必然會有著深深的憂慮。

首先,司馬懿的其他幾個兒子各有建樹,都不是省油燈。而司馬昭在接位前,很難與這些人比較優劣。

例如,諸葛誕的女婿司馬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司馬伷是司馬昭同父異母的兄弟,在年輕時就有才名聲望,深得司馬懿和司馬師的信任,之前一直被派在鄴城看管曹魏王公。

諸葛伷的情商很高。他做事常以安撫開導為主,因而和曹魏勛貴們相處的很好。這麼一來,司馬伷的聲望也就更加水漲船篙,深得人心。

可是,我們注意到這麼一個有才華的人直到諸葛誕死後五年,在司馬昭坐穩了板凳後,才有了能夠帶兵外出打仗的機會。

其次,當時的司馬家只能說是豪門大族和士人階層的代表,而一些曹魏老臣無論在社會面還是局部的軍隊系統中,還是有著很強的把控力和影響力的。

例如,諸葛誕作為一個既在中央當過御史中丞,又在地方幹著封疆大員的元老級高管,且手裡還拿著十萬精兵,就很危險(很有威脅)。

而司馬昭卻不像他的父兄一樣做過這些人的領導,因此個人的威信有限。故此,立威對當時的司馬昭而言不是很重要,而是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對於這一點,《三國志》和《晉書》的認知高度統一。

國際慣例,一場親征是贏得手下人心的絕好機會。

在戰爭中,司馬昭不僅可以讓自上而下的軍士們感受到無比榮光的親近感,同時也可以通過及時封賞和認可增強全軍的向心凝聚力,極大提示自己的威望和領導力。

如果司馬昭當時要挑選一個對外對內可以起到殺猴震雞作用的理想下手對象,那麼有權有名、而且還是一個名望很高的弟弟的老丈人的諸葛誕就非常合適。

如前所述,結果證明,司馬昭做對了。經過諸葛誕事件,上位三年來,曾經日夜難安的司馬昭在政治與軍事上都得到了足夠的自信。

綜合以上,個人認為,諸葛誕並不是司馬昭或司馬家謀取天下的絆腳石,而是司馬昭用以建立威望、贏得忠心以及穩固地位的踏腳石,是被司馬昭在坐上位置後算計的第一個人。

當然,賈充在整個過程中,是不是為司馬昭做了一條龍服務,我們也不難想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