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時期,希臘文化和埃及的文化融合程度是怎樣的?

淮蕊觀事 發佈 2024-04-28T22:46:31.967500+00:00

#歷史開講#(一)亞歷山大時期的文化並存由於亞歷山大在埃及只停留了幾個月,希臘文化和埃及文化顯然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融合,同時亞歷山大只在下埃及進行了停留,對中埃及和上埃及並沒有涉足,那麼對這一時期的文化並存現象進行考察顯然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一時期的希臘文化和埃及文化一定是並存的

(一)亞歷山大時期的文化並存

由於亞歷山大在埃及只停留了幾個月,希臘文化和埃及文化顯然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融合,同時亞歷山大只在下埃及進行了停留,對中埃及和上埃及並沒有涉足,那麼對這一時期的文化並存現象進行考察顯然沒有任何意義,因為這一時期的希臘文化和埃及文化一定是並存的。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考察埃及人對亞歷山大以及希臘人的態度,即埃及人是否真正接受並歡迎馬其頓希臘人對他們的統治,埃及人的這種態度可能會影響托勒密時期的文化融合程度。

迪奧多魯斯的記載,因為波斯人褻瀆了神廟,統治過於嚴厲,遭到埃及人的激烈反對,所以亞歷山大兵不血刃便奪取了下埃及各城鎮,埃及人興高采烈的迎接馬其頓軍隊。但是,近來很多學者對亞歷山大的解放者身份,以及埃及人接受他的統治,進而接受希臘文化的觀點產生了懷疑。

首先,無論是一心為亞歷山大歌功頌德的阿里安,還是古典作家波里比阿都沒有提及亞歷山大的解放者身份,真正確切記錄此事的只有迪奧多魯斯一人,並且他的關於這方面記錄的著作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一部學術作品,而是傳記類傳奇故事。

其次關於波斯人在埃及褻瀆神祗,殘酷壓迫埃及人的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最近的一些證據證明波斯人在埃及的第二次統治是比較溫和的,而以往的那些證明波斯殘暴的材料可能是波斯人的征服者和埃及的繼任統治者希臘人為了詆毀他們的對手而捏造的,而埃及人對波斯的統治也是接受的。如果情況果真如此,那麼亞歷山大的解放者身份也就不成立了。

還有一些學者把波斯在埃及的總督不組織反抗亞歷山大的入侵當做是埃及人和他們的波斯統治者對抗的證據,但是近來學者提出,當時在埃及的波斯總督之所以不抵抗亞歷山大的入侵,完全是因為「聽說伊薩斯大戰的結局和大流士可恥的逃跑的消息,也知道腓尼基、敘利亞和阿拉伯大部分地區已落入亞歷山大之手」,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手裡並沒有波斯的軍隊」。

所以「促使馬查西斯投降的原因,可能是看到腓尼基的推羅和加沙的抵抗者悲慘的下場,而不是因為埃及人不可靠」。

不止如此,近年來學者對亞歷山大的法老身份也提出懷疑。有學者提出亞歷山大在埃及從來沒有作為法老被接受,法老亞歷山大不過是被編造出來的一個神話,關於亞歷山大被加冕為法老的唯一證據來自卡利斯提尼斯的著作《亞歷山大傳奇》中記載的一場埃及的宗教儀式。

他說這場儀式把亞歷山大加冕成埃及法老,但是其他古典作家完全沒有類似的記錄。另外,最近發現的創作於亞歷山大離開埃及的公元前331年秋,來自孟菲斯的世俗體銘文中亞歷山大的名字沒有王名圈環繞,這顯然是不符合埃及傳統的。因為埃及法老的名字一般都有王名圈包圍,如果亞歷山大已經被加冕,那麼他的名字必定是包含王名圈的。

不止如此,學者們通過對比發現,卡利斯提尼斯記載的這場儀式很可能「不是一場加冕埃及統治者的儀式,而是承認他的統治權的儀式」。因為他記載的這場儀式在形式和內容是不符合法老加冕禮的。在古埃及這兩種儀式是不同,並且一般是分開舉行的,前者只是承認其統治權力,後者才是把其加冕成法老。

通過前述埃及祭司對亞歷山大實行的儀式,我們推測有一部分祭司接受了他的統治,但是這種歸順可能只是為了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對於埃及的祭司階層來說,亞歷山大和波斯人沒有什麼兩樣,「地方貴族為了種種利益與原波斯統治者曾經沆瀣一氣,這同樣也可以看出他們歸順亞歷山大的目的」。

只要這些外來統治者尊重埃及的神,並且沒有對他們的利益造成損害,那麼他們就會支持其統治。同時,對埃及祭司階層來說,通過神化亞歷山大,把他作為阿蒙神的兒子,避免了服從外國人命令這一難以接受的事實。

另外,亞歷山大的軍事壓力也是埃及祭司歸順的原因之一,亞洲的希臘人並不把亞歷山大當做解放者,最近出土的一些楔形文字的資料顯示,這種態度也存在於巴比倫人中間,在阿貝拉戰役之前,巴比倫的祭司和貴族是熱情的支持大流士三世的,但是在此戰役後他們大多歸順了。

在埃及也大致如此,例如當時的埃及祭司之一索姆圖坦那赫特在亞歷山大征服埃及後歸順希臘人,但有資料顯示,在公元前333年的伊蘇斯之戰中,他曾熱情的支持大流士三世對抗亞歷山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一部分埃及祭司對亞歷山大的態度轉變的最主要原因是軍事壓力。

這一時期埃及的祭司階層可能出現了分化,一部分祭司對於誰統治埃及並不十分在意,而另外一些祭司顯然對他們的新統治者不滿意,但是迫於軍事壓力,也不得不承認他的統治。

另外,根據總督石碑記載,托勒密一世時期,還在歸還之前被波斯人掠奪的神廟財產,這反映出在亞歷山大時期,應該有一部分神廟的財產是沒有被歸還的。另外,在亞歷山大占領初期曾和他合作的下埃及總督皮提西斯後來也辭去了總督職務,可能是與希臘人不和的原因。

與埃及祭司階層不同,根據曼涅托著作的殘片,一個出土於孟菲斯的銅幣和所謂的總督石碑上的銘文,「我們可以推斷出普通的埃及人對亞歷山大的態度其實是很矛盾的」。

曼涅托作品的第十個殘片記述了預言家預言埃及將被反叛者和外國人聯盟占領13年,埃及原來的統治者逃亡上埃及,十三年後收復失地,驅逐外國統治者,這一預言出現在亞歷山大占領埃及後不久。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曼涅托這篇著作的殘片是類似於埃及歷史上祭司的預言的,斯坦勒認為這篇預言可能是暗示馬其頓希臘統治者最後同樣會被來自上埃及的埃及民族統治者所取代。

更神奇的是,孟菲斯地區出土的一個未完成的鑄幣上的亞歷山大的形象竟然身著波斯總督的權標,這可能說明「埃及人……對征服者的更替毫不關心」。甚至對於很多埃及人來說,亞歷山大可能還和波斯人一樣不受歡迎。

另外亞歷山大征服埃及後,「尊重埃及的傳統和埃及的統治階層,特別是埃及的管理者和祭司,當他在公元前331年進入埃及時,他原封不動的保留埃及的地方政府」,埃及的社會組織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對於在波斯統治時期遭到破壞的埃及傳統,「他根據埃及古老的標準重組埃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亞歷山大並沒有對埃及進行深入改造,在上埃及和中埃及,可能人民並不了解他們的新統治者。

綜上所述,以往的學者認為亞歷山大被埃及人當做解放者歡迎可能是不真實的,只是一些埃及祭司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創作出來的,而古典作家宣揚他的權威的也是有目的的。

所以有學者精闢的總結道:亞歷山大的統治是「他的前任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繼續」,「更確切的說,亞歷山大的征服更像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結而不是希臘化王國的開始」。而後來的「托勒密王朝,像公元前三世紀的其他希臘化國家一樣,深深地植根於波斯人的統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