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之死:來自始皇的猜忌

世界史說 發佈 2024-04-28T23:17:10.352434+00:00

韓非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法家思想的典型代表,也曾是讓秦始皇心心念念都想得到的賢士。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韓非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法家思想的典型代表,也曾是讓秦始皇心心念念都想得到的賢士。

但與此同時,他也是被秦始皇害死在獄中的萬千無辜冤魂之一,古往今來,中國歷史上有關韓非之死也有很多種說法。

有人認為,韓非是死於李斯等人的挑唆;有人認為,他是死於姚賈的構陷。其實,韓非是死於秦始皇的猜忌。

韓非與始皇的求而不得

韓非的出身可不簡單,他生於韓國宗室的貴族之家。因此,家族對韓非也十分重視,以繼承人的標準來教育和要求他。所以,韓非從小就飽讀經典,為他後來的學術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後來,韓非得到機會師從荀子。雖然,荀子本人其實是儒家的著名思想家,但韓非後來學成後卻沒有選擇繼續發展老師的儒家學說。

從師期間他就對「法」、「術」等法學思想尤為感興趣,後來學成歸來後,他索性就開始宣揚「刑名法術」等法家思想。

韓非本人其實是個學習能力極強的學者。這一點從他一邊向荀子學習儒家思想,一邊又能自己了解並學習到慎到、商鞅和申不害等人的法家思想就不難看出。

但即便韓非本人學成歸來後,依舊有著自己的求而不得。韓釐王二十年,韓國國難深重。韓非作為一個有思想抱負的思想家兼學者,他很希望能夠運用自己的學識救國家於水火。

於是多次上書,希望能夠得到統治者的重視。但是不幸的是,韓非這一上書就是整整五年,且五年內韓非的訴求都石沉大海。

而且,統治者還在不斷任用並不賢明的人,讓整個國家愈發危在旦夕。自古沒能得到統治者賞識的文人墨客,排遣心中憂慮的一大做法就是著書寫詩,韓非亦是如此。

他懷才不遇,只能將悲憤化為著述的動力。因此,在此期間,韓非發表了多篇著作。終於,韓非的作品得到了認可。但諷刺的是,這位認可韓非思想的人,並不是韓非一心追求的韓王,而是秦王。

更諷刺的是,韓非的作品都傳到秦國了,足以見其影響力之大。但秦王依舊沒有重用他,由此可見韓國政局之腐敗。

用而不信,英年早逝

秦王非常欣賞韓非的思想,認為此人一定可以輔佐自己成為天下霸主,於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派人到韓國將他帶到秦國。

秦王嬴政甚至還說:「要是能讓我與他見上一面,我此生死而無憾」等類似的話語。由此不難看出秦王對韓非的肯定。

很快,秦王對韓非十分欣賞並極力想將韓非歸入自己麾下的事情傳到了韓王耳中。韓王這才知道韓非的才華,於是開始重用韓非。但韓王沒有立刻採用韓非的思想主張,而是給韓非指派了一個特殊的任務——去秦國當臥底。

其實韓王的這番做法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當時的秦王也不過才20多歲,正是野心膨脹的年紀。韓國又是距秦國最近、實力最弱的國家。

此時如果韓國有任何動作,秦國首先滅掉的就是它。所以,倒不如保險起見,先將韓非送去向秦王「示好」,也算為韓國爭取一點時間。

就這樣,韓非在韓王的「默認」下,很快出使秦國。韓非和秦王的第一次見面意料之外地愉快,韓非本人其實是有點口吃的。

但秦王並沒有在意韓非的這點小小的缺點,反而熱情地招待了他,迫不及待地聽取他的治國之術。韓非果然沒有讓秦王失望,僅僅一天的接觸,秦王就徹底被他的思想折服。

而秦王此時明顯已經非常希望能夠和韓非有進一步合作的機會,他認為,韓非一定是可以合作的同道中人。

但他沒想到的是,眼前的韓非其實有自己的打算。韓非的中心思想,其實是想救韓國於水火。所以在和秦王見面後不久,他就向秦王提出了一個計劃。

韓非指出,秦王目前打算先攻韓國的做法不對,因為眼下韓國幾乎人人都已經信服秦國了,沒必要花更多的兵力打擊韓國。

另外,他又將矛頭對準了秦王的兩個大臣,一是他之前的同門,也就是當時韓國的當朝重臣李斯,二是秦國的外交大臣姚賈。

韓非此計可以說是一則離間計。他告訴秦王,外交大臣姚賈出身卑賤、收受賄賂,不應重用此人;又說李斯提出的「平韓國」之策,其實只是為了損耗秦國的兵力。

但秦王能夠成為千古一帝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很快就透過韓非的計策發現了他的不對勁。於是並沒有立馬採用韓非的計策,而是將韓非的奏摺拿給李斯看。

李斯也是個聰明人,他立馬上書指出韓非就是想維護韓國,將戰火引到趙國那裡,到時候韓國好坐收漁翁之利。

李斯大膽地向秦王提出,要檢驗一下韓非是否是誠心為秦國效力。於是,李斯自請擔任出使韓國的特使,特召韓王來秦朝覲見。

如果韓王不肯親自前往,或者僅是派身邊的任何一個人來見秦王,都說明韓國根本沒有臣服秦朝的想法,那麼就說明,韓非在說謊。他的最終目的,其實還是想保住韓國。

秦王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即刻派李斯出使韓國,召韓王前來覲見。

但果不其然,事先沒有和韓非溝通過的韓王根本不知道秦國的此番行為是什麼意思。只是一心想到:「我乃一國國君,豈有親自去朝見你的道理?」

事實證明,李斯的判斷完全正確,韓非根本就是在撒謊。他根本無心輔佐秦王一統天下,只是想幫助韓國。

秦王知道韓非的用心後,立刻將他關進大牢。但值得一提的是,像秦王這樣雷厲風行的人,其實並沒有明確指出,要將韓非處死。

後來,秦王在李斯和姚賈的挑唆下,給獄中的韓非送去了一碗毒藥,將他毒死在獄中。韓非臨死前還想向秦王解釋些什麼,但李斯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就這樣,一代大家就這樣客死於秦朝的大牢中。

兩國博弈的犧牲

看到這裡,也許會有讀者感到疑惑:秦王此前如此求賢若渴,怎麼就這麼輕易賜死了韓非?

也許也會有讀者當即認定:韓非就是死於李斯等人之手。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其實,韓非之死,最主要的儈子手還是秦王。

試想,如果沒有秦王的猜忌,小小李斯怎能有機會解決掉這個秦王心心念念的賢士?其實韓非在被秦王發現「其心不一」後就難逃一死。但秦王沒有明確指出,無非就是想等個人主動向自己獻策,替自己背負毒辣的罵名罷了。

雖然不少古文典籍記載,秦王在韓非死後還是非常悲傷的,遺憾沒能有機會和他合作。但其中究竟有多少真情實感?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

秦王和韓非之間,其實不過是一場博弈。從秦王了解到這個人的治國思想並打算見他的時候,秦王就已經明白了一個事實:

此人如果為己所用,那必將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如果此人有二心,必定是自己統一天下的大禍。

日後秦王必定是要討伐韓國的,如果韓非真的為秦王所用,那討伐韓國勢必會得罪他。所以,從這裡就基本可以確定,韓非必死不可。

而李斯一事,顯然讓秦王意識到,眼前的韓非並非自己的同路人。他的心思永遠都向著韓國,只能是自己統一大業路上的絆腳石。

「得不到就毀掉」,這個道理自古以來就是霸王心術的重頭戲。所以,儘管非常欣賞韓非的治國之術,但在大業面前,此人的生死不值一提。

但秦王既然早就疑心韓非,並想「毀掉」對方,又為何在韓非死後還要向世人表達自己的遺憾和悲痛呢?其實,這也不過是霸王心術的又一體現。

秦王早年本就是借欣賞韓非之由出兵討伐韓國,將韓非納入麾下發現對方不為己用後又設計將他殺害,這一切都不免會讓後世認為,秦王不過是虛偽之人。

但若秦王適當表達自己的悲痛和遺憾,無非就是想為自己洗白,不想讓世人覺得自己心狠手辣,給自己留下一個好的名聲。

所以,綜上不難看出,韓非的死其實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不過是時間早晚問題。古人有言:「伴君如伴虎」,事實的確如此。

自古以來,像秦王一樣能夠站上權力巔峰的人,必定都不會是心思簡單之輩。其實,韓非不過也只是大國博弈下一個小小的犧牲品。

秦王企圖統一天下的決心不可動搖,弱小的韓國必然只能是其統一大業的犧牲品。一個韓非的死亡,不過只是韓國滅亡的先兆。

果不其然,在韓非死後第三年,秦國出兵討伐韓國,輕而易舉就俘獲了韓王。至此,韓國滅亡,韓非的政治實踐也以失敗告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