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一 「瘋子」書法家,寫下《蘭亭序》2.0版本,放大10倍更好看

書法網 發佈 2024-04-28T23:19:44.337025+00:00

唐代書法鼎盛之後的五代十國時期,因為社會動盪,戰亂頻繁,許多經典的名家法帖這個時間段佚失或損毀,書壇也不似唐代時那般群星璀璨。這種書學「斷流」的情況,直接導致了宋初書壇的萎靡不振。但是從書法整體發展的階段來看,五代十國是承唐啟宋的重要階段。

唐代書法鼎盛之後的五代十國時期,因為社會動盪,戰亂頻繁,許多經典的名家法帖這個時間段佚失或損毀,書壇也不似唐代時那般群星璀璨。這種書學「斷流」的情況,直接導致了宋初書壇的萎靡不振。

但是從書法整體發展的階段來看,五代十國是承唐啟宋的重要階段。在新舊交替的暗夜中,書法家楊凝式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閃耀得讓人移不開眼。

楊凝式(873年—954年),唐末五代十國人,字景度,號癸巳人,華州華陰縣(今陝西華陰人)。因為性情狂傲,被人取了一個別號叫「楊風(瘋)子」。

因為身處五代十國,自己又不愛紙書,所以楊凝式留下的書法墨跡很少,自己的名號和實力嚴重不對等。在他留下的為數不多的作品當中,最突出的要數這件《韭花帖》。

《韭花帖》在整個書法史上位列「天下第五大行書」,又被稱為是《蘭亭序》2.0版本。

五代十國時期,頻繁的戰亂並沒有衝垮世人對王羲之書法的堅定信仰,反而讓他們在歷史混亂洪流中,更想攀緊王羲之這棵大樹,以尋得一方立足之地。

這件《韭花帖》將內擫與外拓的筆法相結合,點畫生動,結體妍麗,並且結構森嚴密不透風。

像這樣嚴絲合縫的文字結體,即便是放大十倍也不失勢,甚至更能發現其中的精妙。將作品放大,也是檢驗一件作品真實高度的試金石。

與文字結體的嚴謹精密不同,《韭花帖》的章法布局相當舒朗。這種寬綽有餘的章法布局,啟發於甲骨文、金文、隸書等古遠漢字的疏散排布;也在相當程度上,為這件作品增添了魏晉的蕭散風神。

從整體風格上看,《韭花帖》表現得端莊雅致,展現出含蓄蘊藉的魏晉風流。但是從字縫間細細看去,它的筆畫似乎又並沒有看上去那麼恬靜,反而躍動著楊凝式個人的孤傲與不羈,以及五代十國間的刀光劍影,這便是宋人意趣的曙光。

黃庭堅為楊凝式留下過這樣一首詩:「世人盡學《蘭亭序》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變到烏絲欄。」

「烏絲欄」原本指的是素紙上的烏絲欄界格,這裡取一語雙關之意,代表王羲之的魏晉風韻。在這首詩歌當中,黃庭堅高度讚揚了楊凝式的書法成就。

楊凝式就是承唐啟宋的橋樑,他的這件《韭花帖》不應該被稱作是《蘭亭序》2.0版本,說是《蘭亭序》升級版也不為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