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無能,亂國有餘,一文看懂西晉八王之亂

曉張說 發佈 2024-04-28T23:55:01.757589+00:00

一場司馬家族的內鬥, 不僅埋葬了司馬懿祖孫三代建立的基業, 也中斷了華夏文明持續近千年蓬勃發展的步伐。西晉司馬家族奪權靠的是士族門閥的支持, 其本身也是士族,士族我們簡單理解為就是世代為官壟斷政治權力的特權階層。

一場司馬家族的內鬥, 不僅埋葬了司馬懿祖孫三代建立的基業, 也中斷了華夏文明持續近千年蓬勃發展的步伐。



閒言少敘,直入主題。(全文6908字,時間不夠請先點關注[作揖])

先講原因。

第一個原因,為鞏固政權恢復分封制。

西晉司馬家族奪權靠的是士族門閥的支持, 其本身也是士族,士族我們簡單理解為就是世代為官壟斷政治權力的特權階層。司馬炎祖孫四代, 一邊剷除剷除曹家士族力量, 一邊拉攏其他士族支持自己。實際上,有不少當初幫曹操打天下的士族官僚, 到這裡其後代轉而投到司馬家門下。

比如那個參與誅殺魏帝曹髦的賈充, 西晉開國功臣, 後來禍亂宮中的賈南風皇后他爹,其父賈逵就是跟著老曹家打天下的重臣。

司馬炎即位以後,給了這些支持者巨大的回報,我們前文講過為了回報士族, 司馬炎頒布了官品占田的制度。允許這些人按照自己的官品占有相應的土地, 甚至將這種特權蔭及他們的門生子弟。

回報士族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畢竟他們曾經幫助你奪了曹魏的天下。

但是這就會造成另一種可能, 假以時日, 士族勢力壯大, 某一個世代為官的大臣會不會效仿自己逼司馬家禪位?他們當初可以支持自己反曹,未必不會支持別人來反自己。

所以在回報士族集團的同時, 司馬炎一口氣分封了27位同姓諸侯王。後來又不斷給這些諸侯王下放權力,比如擁有軍隊, 在王國內推薦任免官吏,掌握租稅等等。

僅僅如此還不夠, 司馬炎吸取曹魏主要以士族擔任關鍵崗位的教訓, 大肆任用司馬家的人擔任要職。也就是說這些封王,不僅在封國內有特權, 還在政治軍事上有特權。

比如,他四叔司馬亮不僅是汝南王,還擔任西晉大都督,也就是全國兵馬大元帥, 節制各路兵馬。他的第五個兒子,楚王司馬瑋,都督荊州諸軍事, 相當於一省的最高軍事統帥。

八王的封地和任職是不重合的。比如司馬穎雖然是成都王, 但他的軍隊老巢卻是河北鄴城,河間王司馬顒的老巢在長安。



封國的大小差不多相當於郡(地級市),但這些司馬王公擔任的官職,卻相當於掌管一州(省)或者多個州的的軍隊。

想像一下, 某一地級市的領導不僅可以掌管他轄區的租稅和軍隊, 還能掌管幾個省的駐軍,是一種什麼現象?

僅僅是恢復封國未必會給這些親戚造反的勇氣,實際上, 八王的主要實力恰好就是來自於他在朝中擔任的職務。

第二個原因,在繼承人問題上的重大失誤。

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想要加強中央集權並且保持這種集權統治的運轉, 需要兩個因素。第一是制度建設, 比如秦始皇定下的三公九卿,皇帝和官僚,中央和地方,以及皇權和軍權的從屬關係,三公九卿的本質就是地方集權於中央,官員集權於皇權。

第二個因素,就是擁有一個能夠認真的貫徹執行這個制度的集團,包括官員和皇帝,特別是皇帝的作用, 一個有威望和才幹的皇帝。 比如王莽篡政, 一方面是皇帝年幼,無法保證制度的執行, 同時外戚不守規矩, 破壞了這種制度。

這倆因素,缺一不可。


司馬炎作為西晉第一代皇帝, 加上一統天下的威望, 自然可以將中央集權制度貫徹執行下去, 大臣和軍隊將領, 在這個制度內安分守己的上班,服從皇帝的權威,這個王朝就能穩定運轉。

加上三國剛剛一統,天下安定,由於人口銳減,土地矛盾也沒那麼尖銳,司馬炎又重視農業生產,一不小心還搞出來個「太康之治」。儘管這個治世曇花一現。

但是司馬炎所立的太子,司馬衷, 後人稱之為白痴皇帝的那位, 就遠遠沒有這個威望和能力了。司馬炎不是不知道太子是傻子,只不過一方面他擔心皇位落於其他支系,畢竟他自己繼承的就原本是伯父司馬師的權力, 司馬師有女無子,才讓司馬昭這一系得了天下。

加上司馬衷在當太子的時候, 給生下一個聰慧的孫子司馬遹,頗有人君之相,司馬炎想著反正就一代嘛,兒子傻就傻嘛,等一等, 等孫子即位就好了。所以不顧當時已經意識到危機的兩位大臣衛瓘與和嶠的勸諫, 堅持立司馬衷為儲。

行吧, 具備這兩個原因以後, 八王之亂的禍根就已經種下了。


八王之亂第一階段

為了方便大家熟悉人物關係,我會不斷的以思維導圖的方式供各位朋友加深印象。


公元290,司馬炎病重託孤, 原本是以四叔司馬亮和外戚楊俊(司馬炎岳父)為輔政大臣,但楊俊不守規矩, 人家司馬亮不僅是汝南王、未來皇帝的爺爺, 還手握軍權,於是趁著司馬炎病的迷迷糊糊的神志不清之際,慫恿女兒楊芷奏秦司馬炎改為一楊俊一人為輔政大臣。

兩天以後,司馬炎病逝, 司馬衷即位為晉惠帝,外戚楊俊輔政,太后楊芷攝政,政令出於楊氏。司馬亮也擔心被迫害, 於是跑到許昌。楊俊位極人臣,達到人生巔峰。

關鍵人物賈南風出場。

賈南風是司馬衷的皇后,開國功臣賈充的女兒,對權力的欲望不必楊俊差。楊俊知道此人極難控制, 因此派人接管了禁軍,賈南風另闢蹊徑,秘密派人聯絡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請他們帶兵進京, 誅殺楊俊。

於是司馬瑋帶兵進入洛陽,楊俊猶豫不決, 賈南風皇后以皇帝司馬衷的名義宣布楊俊謀反,將其解除武裝,楊俊被滅三族, 太后楊芷被廢。

由於司馬亮原本就是司馬炎生前指定的輔政大臣, 資質和聲望都比較高, 於是這場政變以後, 司馬亮和元老衛瓘輔政。皇弟司馬瑋也因誅殺楊俊有功執掌禁軍。賈皇后的親戚也先後入朝為官。

這個人事安排本身充滿了詭異和脆弱,出力的是司馬瑋, 摘果子的是司馬亮, 賈南風皇后雖然也分到一杯羹, 但人家一開始就是衝著掌權去的, 這個結果顯然不能滿足人家的胃口。

所以三個月後, 賈南風密詔司馬瑋, 其實就是利用雙方的矛盾, 命司馬瑋誅殺司馬亮,順便將另一位輔政大臣衛瓘也一塊殺掉。

衛瓘老先生當初勸司馬炎重新立儲不成, 如今自己先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司馬亮被殺第二天, 賈南風趁司馬瑋立足未穩, 以司馬瑋矯招殺害司馬亮衛瓘為由,將其處死。

司馬家最先出場的兩位男主司馬亮、司馬瑋率先下線。

至此, 朝政大權完全掌握與賈南風之手, 賈氏族人也得道升天,賈南風的侄子族兄舅舅等等蜂擁進入朝廷,被委以重任。

肯定會有人問, 既然司馬瑋帶兵進京, 又怎麼會束手就擒對不對?

縱觀這三次政變, 我們會發現,誅殺楊俊, 誅殺司馬亮,誅殺司馬瑋,都出現了一個不可缺失的道具——詔書。也就是說此時的內亂還不算真正的亂, 儘管司馬衷是個傻子, 但是皇權的威嚴還在, 司馬瑋誅殺司馬亮以後, 賈南風派人去司馬瑋家宣布司馬瑋的那個詔書是他自己偽造的, 單靠這一點就解除了司馬瑋手下的武裝,司馬瑋束手就擒。

由此可見, 皇權的威懾力上對武將下對士兵, 都還是很有震懾作用的。儘管政變本身就是對皇權威信的損害, 但大家在破壞規則的同時, 還是有點畏首畏尾,以至於被人先下手弄死。

當然還有楊俊、司馬亮、司馬瑋等人的猶豫不決, 不能果斷下狠手。

在心狠手辣的賈南風皇后面前, 他們跟玩偶一樣灰飛煙滅。

這是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數一下, 死了兩個大臣,楊俊、衛瓘,兩個王,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

接下來並沒有出現大家所看到的的諸王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實際上賈南風一直掌權八年(290年——298年),原本這就是西漢呂后專權的版本, 賈南風如果能沉住氣,多培養一下自己的勢力, 搞不好還能走出後世武則天的路子。

但是現實問題讓她無法安分守己。

因為這裡邊有一個變數, 白痴皇帝司馬衷的太子,也就是備受司馬炎喜歡的那位皇孫——司馬遹,並非皇后賈南風所生!而且這位聰明的小伙子現在已經20歲,跟他爹不同的是,這位太子尤其反感賈南風的專權,所以在賈南風眼裡,是斷不可讓這位太子順利即位的。

除此以外,剛爬上來的趙王司馬倫也成為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 司馬倫通過這些年的阿諛奉承, 已經深得賈南風信任。但背地裡卻一直在惦記著怎麼取而代之。

299年, 賈南風又不安分了,為了除掉太子,她趁著太子喝醉, 忽悠他抄了一遍事先寫好的勸司馬衷退位的文章,據說太子醉的太厲害,抄了一半就睡著了, 剩下的是賈南風自己親自模仿筆記抄寫的, 然後拿去給皇帝司馬衷看, 然後鼓動司馬衷殺掉太子。

這位白痴皇帝對此沒有任何意見, 但是賈南風自己的親信張華一直在旁邊勸阻,估計司馬衷當時的反應是不管誰說,表態都是是是是,然後這事就拖到半夜結果, 賈南風怕第二天太子醒來不好收拾, 只好改主意讓司馬衷下詔廢掉太子, 將其囚禁。

這個時候,我們司馬家族的第三位主人公司馬倫就出場了。

司馬倫這時候因為討好賈南風,掌握了朝廷禁軍。太子被廢,這傢伙就跟親信孫秀商量要不要以此為由推翻賈皇后。孫秀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世人都知道你司馬倫是賈南風的人, 今天就算推翻了賈南風救出太子, 他日太子即位能容你?而且太子聰慧過人, 即位以後肯定是用賢人,哪裡還有你我的容身之地?所以救了太子也是自取其禍!

所以太子不能留, 得死。

於是司馬倫就派人到處放話,說有人要復位太子, 自己再跑到賈南風那裡煽風點火,太子要早點除掉啊, 否則局勢不穩啊。

賈南風就很緊張, 一緊張, 太子就被弄死了。

然後司馬倫馬上有樣學樣,偽造皇帝司馬衷的詔書, 以謀殺太子之名, 出兵將賈南風一黨全部逮捕殺掉, 賈南風也被辭逼喝下金屑酒死掉。



之後就是司馬倫掌權的兩年。

到301年, 僅僅是當個相國已經不能滿足司馬倫的胃口了, 他廢掉司馬衷,自立為帝。原本這傢伙道德水平就極低,又沒啥治國能力, 把整個朝野搞得雞飛狗跳,雞犬不寧。

掌權大家勉強接受, 稱帝是萬萬不可以的。憑啥啊。

所以司馬倫稱帝以後, 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乘機起兵討伐洛陽的「皇帝」司馬倫。司馬倫打不過,只好宣布退位, 把白痴司馬衷又扶上去當皇帝。但是大家依然沒放過他,用賈南風的死法將他一波送走。

好的, 司馬倫先生可以殺青了。


其實打司馬倫的主力是成都王司馬穎,但這哥們比較有節操, 不爭不搶的,受封完就回老家鄴城去了,所以當時諸侯王中, 司馬穎聲望最高。

《晉書·成都王穎傳》:至鄴,詔遣兼太尉王粹加九錫殊禮,進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假節、加黃鉞、錄尚書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推翻司馬倫後, 主事的司馬冏就順理成章成為當朝大功臣,雖然司馬顒和司馬穎也因功封官進爵,但洛陽城裡的司馬冏確實最大的受益者, 畢竟可以掌控皇帝以令天下。但是這哥們不思進取, 總覽大全以後天天吃喝玩樂, 也不按時上班打卡, 動不動就口出狂言,連表面的君臣之禮都懶得去維持。

這哪能行?皇帝雖然白痴, 但皇權是至高無上的, 你大司馬的權力也是來源於皇權, 破壞這個規則, 別人也就不用把你放在眼裡了。

這時候剛好一個不滿司馬冏的禁軍軍官李含,跑到長安見司馬顒,勸他趁機起兵,弄死司馬冏, 估計就是想以擁戴之功撈點油水。司馬顒本來就有點心猿意馬,也想感受一下司馬冏現在的待遇。於是就起兵了。

最精彩的一幕來了。

司馬顒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的孫子,這個關係就有點遠了, 師出雖然有名,但是要得到司馬懿那幾個後代諸侯王的支持就得有個拿得出手的藉口,於是就到處散布謠言, 說大家快看, 駐軍洛陽的司馬乂就是我的內應,嘿, 我們是一夥的。

司馬乂是司馬炎的第三個兒子, 當朝皇帝司馬衷的弟弟, 這位當時就在司馬冏控制的洛陽, 等司馬冏弄死司馬乂, 司馬顒就有了藉口去拉攏其他諸侯王一起出兵,還能坐收漁翁之利。

這個主意千算萬算, 就是沒算到處於弱勢的司馬乂會反殺司馬冏。

司馬冏聽說司馬乂是內應以後,馬上派人去逮捕司馬乂,後者也得到消息, 馬上帶領親兵跑到皇宮,將宮門堵住,挾持皇帝司馬衷死守, 最後一不小心還把司馬冏打敗了。

司馬冏戰敗被殺以後, 被滅三族,司馬乂獨攬大權。

始作俑者司馬顒還沒到洛陽,這事就結束了。給司馬顒看傻眼了。司馬冏啊, 你可是真菜。你怎麼可以這麼菜?

司馬乂雖然總領大權, 但這人還算謙虛,事無具細都會向鄴城的司馬穎報告和詢問,故此司馬穎實是遙距執掌朝政。

司馬顒一時抓不到司馬乂的把柄,明的不行就玩陰的,於是就多次派人刺殺司馬乂,但都被司馬乂弄死,煽動幾個親信造反, 也被司馬乂鎮壓。

這還怎麼玩?

實在沒辦法,乾脆臉也不要了,然後以皇太弟之位拉攏司馬乂的異母弟司馬穎,起兵反了。

皇太弟, 顧名思義, 和皇太子是一個意思, 都是皇位繼承人。意思就是打敗司馬乂以後,擁護司馬穎為皇儲。

權力的欲望是無窮的。司馬穎的野心就這樣被遠方堂叔司馬顒撩撥起來了。

公元303年, 司馬顒派親信張方領兵7萬, 跟司馬穎派出的20萬大軍討伐洛陽的司馬乂。雙方混戰了幾個月, 不分勝負。司馬乂雖然糧草匱乏, 但是手下士氣高昂,誓死堅守洛陽。

這個時候有請我們的終極boss司馬越先生出場。

司馬越是司馬懿三弟司馬馗的孫子,算起來跟司馬顒是堂兄弟。這位除了之前在誅殺楊俊的時候幫忙出力過,後來就一直處於蟄伏狀態。

司馬越冷眼旁觀了大半天, 覺得司馬乂堅持不了多久, 等司馬穎他們殺過來,自己即便不被牽連, 也不會有啥好處。於是聯合一批禁軍將領, 背後捅刀子, 趁司馬乂不備,將其逮捕囚禁。

然後就是司馬顒部下張方進入洛陽,將司馬乂放在火上活活烤死。

八王之亂里,其實我是比較同情司馬乂的,這位兄弟先是被司馬顒強拉入伙,捲入和司馬冏的戰爭, 事後又不專權,大事小事還跟弟弟司馬穎商量, 在八王裡邊還算是比較正常的一個, 不曾想結局確實這麼悽慘。

甚是可惜。

這一波內鬥就暫且結束了。司馬乂死後,前邊這個三馬共同瓜分勝利果實。司馬顒如願成為太宰, 太子司馬覃被廢, 司馬穎出任丞相,為皇太弟,也就是新皇儲,司馬越出任尚書令。完事以後,大家合作愉快, 各回各家。司馬顒回長安,司馬穎回鄴城,司馬越繼續留在洛陽上班。

這一戰以後司馬穎成為最大贏家。

這位掌握大權回到鄴城以後, 繼續遙控洛陽, 並且日益驕橫怠慢,也不再把他那個傻哥哥司馬衷放在眼裡。

皇帝司馬衷沒有急,野心家司馬越看不下去了。說是看不下去, 實際上是想取而代之。

公元304年, 司馬越傳檄四方,擁立廢太子司馬覃復太子位,召集了十來萬人並且裹挾司馬衷前往鄴城攻打司馬穎。過程比較複雜,我們簡單概括:司馬穎打敗了司馬越!

司馬越兵敗以後輾轉回到自己的封國東海國(在今天的山東一帶),他的部下帶著那位臨時太子司馬覃退守洛陽, 被長安的司馬顒派張方撿漏打敗,司馬覃再次被廢,張方占領洛陽。

接下來的故事就比較複雜,因為捲入的勢力越來越多, 內遷的胡人也在這段時間捲入戰爭。涉及的人物非常多, 細講恐怕我自己也會被繞進去。所以省略具體情節, 只概括一下故事線:

這一時期的主線,就是司馬越跟司馬穎交戰, 司馬顒作壁上觀, 偶爾下場子支持一下司馬穎。

司馬越兵敗退守東海國以後, 司馬越的親弟弟司馬騰從北方并州起兵,聯合烏桓、鮮卑段部、羯等胡族攻打司馬穎。司馬穎不低, 敗退洛陽,大本營鄴城失守。

同年, 匈奴人劉淵起兵, 建立漢趙政權,與司馬騰交戰, 司馬騰再拉攏鮮卑拓跋部加入混戰。

司馬穎帶著皇帝司馬衷跑到洛陽,司馬顒命張方將司馬穎以及皇帝送往長安本部。司馬穎失去利用價值被廢除皇太弟身份,被勒令走人(回到封地)

司馬越以「張方劫遷車駕,天下怨憤」為由起兵攻打司馬顒,再敗。堂侄范陽王司馬虓下場幫忙, 擊敗司馬顒部下。

河北司馬穎舊部公師藩起兵擁護司馬穎,羯人出身的奴隸石勒(後趙開國皇帝)前往投奔,司馬顒見司馬穎還有利用價值,分兵命其前往洛陽拒止司馬越。

司馬越聯軍攻破洛陽, 司馬穎等人敗退長安,司馬顒殺部下張方向司馬越求和, 被拒。

司馬越聯軍攻破長安,司馬顒和司馬穎逃亡山中。鮮卑部隊大掠長安,殺2萬餘人。隨後率諸侯聯軍帶皇帝司馬衷回到洛陽。

司馬穎輾轉跑到新野, 帶著家屬準備北上投奔河北舊部公師藩,途中被范陽王司馬虓逮捕囚禁。一個月後司馬虓病死,其部下擔心司馬穎引起動亂,矯詔將其勒死,連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穎絕嗣。

公元207年,西晉第二代皇帝司馬衷中毒而死(據說是司馬越所為),弟弟司馬熾即位,史稱晉懷帝。

司馬越回到洛陽以後,司馬顒 重出江湖,在舊部的幫助下重新占領長安。不久司馬越矯詔徵召司馬顒入朝為司徒,司馬顒赴洛陽上任, 路上被司馬越部下掐死, 連同他的三個兒子。司馬顒絕嗣。

至此,持續16年的八王之亂結束。參與混戰的諸侯王里, 司馬懿的後人基本被誅殺殆盡,司馬懿三弟司馬馗幾個孫子贏得勝出,其中東海王司馬越獨掌大權,成為八王之亂最大的贏家——但絕不是最後的贏家。

經過這十六年的內亂,西晉朝廷已經失去對局勢的控制,我們經常說八王之亂毀掉了西晉王朝,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八王混戰把帝國的軍力打崩潰了。最典型的事情就是司馬騰起兵的時候不得不僱傭大量鮮卑人、羯人、參戰。這些部落首領在戰爭中也看到了司馬家族的腐敗和不堪一擊,司馬越儘管贏得八王之亂最後的勝利,但洛陽北方已經陷入少數民族的混戰中,匈奴人劉淵也趁亂建立了漢趙帝國, 而依附公師藩的羯人石勒也逐漸壯大,並長期和司馬越交戰。蜀地的成漢帝國早在混戰初期就已經宣布獨立。

只有長江以南地區偏安一隅,少有戰亂。

司馬越本身並沒有絕對的號召力,加上劉淵、石勒的威脅, 因此極力拉攏關東士族,琅琊王氏因此成為司馬越的重要幕僚。琅琊王氏就此崛起。

雖然司馬越逐漸陷入崩盤,依附於司馬越的琅琊王氏代表王衍以狡兔三窟之計,勸說司馬越派琅琊王司馬睿南下經營後方,順便推薦自己族兄王導、王敦輔佐司馬睿,說是為司馬越考慮,其實是為了保全其家族。這就是後來「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結構的開端。

八王混戰雖然結束了,但五胡亂華馬上就接踵而至,司馬越最後也死於焦頭爛額之際,死後屍體在運回東海國的過程中,被石勒部擊破,幾十萬人慘遭殺戮。

八王之亂這場司馬家族的內訌,將司馬懿祖孫三代建立的帝國基業掏空,不論這些人多麼自以為是、自作聰明, 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這群無能之輩都不過是自欺欺人,為一己之私毀掉祖宗基業,成為天下人笑兒。

全文完,原創不易, 喜歡請關注後續更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