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觀丨口水歌泛濫,華語樂壇怎麼了

正觀新聞 發佈 2024-04-29T00:02:40.891561+00:00

先有李榮浩新歌《烏梅子醬》在短視頻平台爆紅後被樂評人批評是「俗不可耐」的口水歌,後有周杰倫演唱會重啟,搶票堪比春運現場,眾多歌迷一票難求。

最近,華語樂壇熱鬧了一把。先有李榮浩新歌《烏梅子醬》在短視頻平台爆紅後被樂評人批評是「俗不可耐」的口水歌,後有周杰倫演唱會重啟,搶票堪比春運現場,眾多歌迷一票難求。

熱鬧是熱鬧了,但很難不讓人對華語樂壇的現狀感到悲哀。盤旋在各大音樂榜單的,要麼是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的經典老歌,要麼是流水線製作的某音神曲,再不就是除了粉絲沒人聽的偶像音樂,甚至被認為是內地流行樂壇創作者「臉面」之一的李榮浩,都開始「投機取巧」走起了流量路子。華語樂壇,真的窮途末路了嗎?

華語樂壇,天下三分

華語音樂也曾有過光輝的過往。不必提上世紀90年代的人才濟濟和20世紀初的眾星雲集,哪怕是「超女快男」都為娛樂圈輸送了不少實力歌手。就連非主流時代,也誕生了以「QQ音樂」三巨頭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網絡歌手。

QQ音樂三巨頭(從左至右分別為:汪蘇瀧、許嵩、徐良)

但現在,打開音樂新歌榜,好傢夥,沒一個認識的。再看看熱歌榜,懷舊老歌、偶像歌曲和某音神曲三分天下,看似多元了,但這些音樂在質量上有著嚴重的參差。

前兩者不必多說,某音神曲則大多屬於歌紅人不紅的類型,只能憑藉抓耳旋律在短時間內霸榜。據抖音發布的《2022抖音熱點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度抖音十大熱點歌曲中,除因為《中國好聲音》走紅的袁婭維之外,其他歌手都沒有什麼名氣。

歌的紅也只局限於副歌的15秒。原因在於,這些歌曲往往和短視頻同時出現,旋律洗腦,氣氛拉滿,編曲和歌詞又足夠簡單,海量的翻唱視頻總會有幾個出現在個人信息流,讓人「聽一遍就記住,聽三遍就會唱」。

最近流行的神曲《愛如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動次打次的祖傳DJ編曲,完美卡點蛋仔甩手舞,搭上了時下熱門遊戲《蛋仔派對》的東風。眾多短視頻達人紛紛翻跳甩手舞收割流量,也讓「心在跳是愛情如烈火,你在笑瘋狂的人是我,愛如火會溫暖了心窩,我看見愛的火焰閃爍」成為新一代洗腦歌詞。

《愛如火》的火爆還可以看做是抽象文化浪潮的噴發。這首歌在誕生之初並沒有太高的熱度,轉折的契機在於創作者那藝娜與另外兩位網絡主播「三夢奇緣」「萬邦迷姐」的罵戰。三人歇斯底里互掐對罵了近20分鐘,成功把有著身份造假黑歷史的那藝娜與《愛如火》,帶入了所謂抽象文化愛好者的視野。

按照「土到極致便是潮」的圈層規則,《愛如火》成了網友玩梗、發泄情緒並從中感受快樂的絕佳載體。抽象文化愛好者不會在乎詞曲質量、歌手唱功與內容表達,只是把它當成構建圈內身份認同的社交貨幣。

狂歡之時,新的「愛如火」已經在路上,而留給華語樂壇的,什麼也不剩。人們真正願意去欣賞的音樂,還是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的經典老歌,這樣的音樂市場,實在稱不上健康。

流行音樂,只作為BGM存在

在一眾某音神曲中,《烏梅子醬》較為特殊,甚至說它是神曲可能都有些苛刻,因為它不是《愛如火》那樣粗製濫造的東西。但這首歌很好地體現了某音神曲的傳播機制。

它是李榮浩在2022年11月發布的單曲,後又被收入專輯《縱橫四海》中,爆火則是在今年情人節前後。其副歌部分的歌詞「你淺淺的微笑就像烏梅子醬,我嘗了你嘴角唇膏薄荷味道。是甜甜的愛情,來得這麼確定,因為你每個害羞的反應」酸酸甜甜,十分具有戀愛氛圍感,旋律又頗具「洗腦神曲」潛質,完美適配情人節的短視頻,所以作為BGM(背景音樂)走紅網絡,「你淺淺的微笑就像烏梅子醬」也成了最近最熱的表白話術。

經過人氣音樂博主們接力翻唱,截至3月2日,《烏梅子醬》已連續兩周霸QQ音樂榜單,相關話題視頻在抖音播放29.4億次,甚至帶火了電商平台上的同款烏梅子醬。

在瘋狂傳播的同時,樂評人丁太升點名批評這首歌的歌詞「俗不可耐」,認為《烏梅子醬》是一首「投機之作「,從而引發了大規模的討論。

丁太升表示,「這首歌的主歌部分沒有什麼可吐槽的,但是一進入到副歌,一股濃郁的中國鄉土風摻雜著當下短視頻平台的火爆元素就撲面而來……(李榮浩)太知道那些短視頻平台的那些廣大用戶的痒痒肉在哪了。」

「痒痒肉」的形容很妙,它暗示了《烏梅子醬》不具備過高的藝術水準,聽眾對這首歌的喜歡更多只是源於詞曲技巧刺激下的本能。憑心而論,《烏梅子醬》作為小甜歌還是很稱職的,在神曲中甚至算得上良品,但它確實是一首極具短視頻BGM特質的作品。極具畫面感的歌詞,加上與此前流行的眾多某音神曲都極為相似的節奏、旋律和唱法,再配合舞蹈、卡點、剪輯等玩法,這首歌已經部分脫離了音樂屬性,損傷了聽者對音樂本身的討論和想像空間。

當一首歌只作為BGM存在,可能只需幾個月或者更短時間的大浪淘沙,就會從公眾視野消失。一茬又一茬的神曲,現在還火的有多少呢?但是王菲、周杰倫、孫燕姿、陳奕迅等歌手的音樂,依然在被人們翻來覆去地聽。如今的華語樂壇,缺少的就是這樣具有長久傳唱度的新作。

無所謂雅俗,同質化才可怕

作為大眾藝術的流行音樂,雅俗之爭始終存在,只是隨著傳播媒介的發展而變化。曾經被鄙視的KTV金曲、彩鈴音樂、網絡音樂,在短視頻橫行的時代,變成了某音神曲。

一直以來,大眾都有類似的朦朧觀點:短視頻平台對應的是下沉市場,某音神曲是劣質音樂的代名詞,代表的是低級趣味。《烏梅子醬》能引發廣泛的爭議,一方面就在於雅俗觀點的碰撞。

喜歡《烏梅子醬》的人認為這首歌「朗朗上口,讓人上頭,還說不好聽,這種混亂的思維是在為黑而黑」,還有人搬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才是好的藝術」來反駁;討厭的則稱《烏梅子醬》俗不可耐,是一首口水歌。

李榮浩沒有對最近的爭端進行回應,但他很早之前就發表過一種論述:「音樂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你喜歡和你不喜歡這兩種方式。」許嵩也在歌曲里唱道:「快寫一首情歌雅俗共賞,落筆傳神還要容易傳唱。」直指「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所帶來的創作困難。

不管怎樣,這首歌既然能夠有火爆的市場效應,就說明它符合相當一部分聽眾的審美。俗不俗、土不土不是重點,問題在於,這首歌出自李榮浩。

丁太升指責李榮浩投了「小鎮青年、初中畢業的文藝骨幹、想談戀愛但是談不著的那些打工者」的機,同時強調「創作者應該向上突破,而不是向下兼容」,透露出一種「恨鐵不成鋼」式的悲哀。也有不少大V用「有功利心」「不真誠」來形容這首歌給人的觀感,表示完全想不到這會是李榮浩的作品。

當主流歌手都開始向流量妥協,寫口水歌,唱和個人定位存在明顯錯位的作品,這就是投機主義。就像一位網友所說,「關鍵問題在於他是李榮浩,是創作型歌手,不是不知名的網絡歌手。」大家期待的,是歌手不斷突破自己、引領大眾審美,而不是去創作這樣「不夠水準」的同質化作品。

當然,這不能全怪李榮浩和《烏梅子醬》。有多項金曲獎傍身的專業歌手有意無意間對短視頻神曲的妥協,體現了當今華語樂壇的創作困境。當市場規則向流量傾斜,當流水線製作的某音神曲更能得到關注,專業歌手的生存空間所剩無幾。更別說,在推薦算法的運轉下,用戶有限的注意力被越來越多的同質化內容搶占,即使有好的音樂出現,也很難被人們看到。

在一定程度上,音樂是社會發展的折射。AI繪畫已經很成熟,AI音樂席捲網絡可能也只是時間問題。到那時候,被短視頻流量圍剿的專業歌手,又該何去何從呢?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