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子宮與1個大腦的對話:拒絕生育的女性,才配稱得上獨立?

急診室老苗 發佈 2024-04-29T00:05:05.409326+00:00

前段時間,3名「北大才女」採訪東京大學女教授、女性主義作家上野千鶴子引發熱議。有網友將其調侃為:「3個子宮與1個大腦的對話。」「北大的裹腳布,治好了我的學歷崇拜。」「愛因斯坦在給3個猴子開會。

前段時間,3名「北大才女」採訪東京大學女教授、女性主義作家上野千鶴子引發熱議。

有網友將其調侃為:

「3個子宮與1個大腦的對話。」

「北大的裹腳布,治好了我的學歷崇拜。」

「愛因斯坦在給3個猴子開會。」

不得不說,網友們的嘲諷水平令我大開眼界,我也從沒想過北大畢業的才女,竟有一天會成為大家群嘲的對象。

為何3名北大的高材生,會受到如此猛烈的抨擊呢?

我覺得問題的關鍵在於,她們所問出的問題以及展露出的眼界,並不符合大家印象中「北大才女」獨立、自強的基本水準。

這3位自稱「女性主義者」的北大才女,表現出了一種盲目的自信,她們上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問上野千鶴子,」你之所以不結婚,是因為被男性傷害過嗎?還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上野千鶴子則認為,真正的女性主義者是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尊重別人喜歡的生活方式,兩種生活方式都應該獲得理解和支持。

而這3名「女性主義者」則認為,女性離不開男性和婚姻,婚姻才能代表幸福,結婚生子才是人類最終的歸宿,按她們的想法,大概只有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對男性的頤氣指使,才稱得上是女性主義吧。

但顯然,這與現代女性意識覺醒是背道而馳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了拒絕生育,前段時間「我國女性終身無孩率接近10%」衝上熱搜。

而在2015年,這個數字還是6.1%。

那麼從現實角度考慮,那些不願意結婚、不生孩子的女性,她們的生活狀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國丁克家庭數量超60萬

上世紀80年代末,「丁克」的概念從西方傳入我國。

所謂「丁克(DINK)」,指的就是「Double Income No Kids」,即「雙倍收入但沒有孩子」。

有數據統計,目前我國大中城市的丁克家庭數量已經超過60萬。

這些拿著雙份薪水,能生育但不生育的家庭,選擇了另外一條人跡罕至的道路,擁有了不同的人生軌跡。

而之所以會選擇丁克,不外乎以下這些原因:

渴望實現自我價值,自由高於一切;

受原生家庭傷害,從小對婚姻和生育留下了心理陰影;

一心忙於事業,不指望「養兒防老」;

沒有信心給下一代好的生活,不想讓他們來這個世界「受苦」。

但人的奇妙之處在於,思想是會隨著時過境遷發生改變的。

很多年輕時的「鐵丁(堅決不生育)」,到了中年時會變成「白丁(丁克數年後反悔,白白做了一場丁克夢)」,為此很多夫妻出現分歧,乃至於不得不走向分開的結局。

不生孩子,養老是個問題

拒絕生育最大的難題,在於如何養老。

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老了以後大不了住進養老院,再大不了找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夥伴」,一起抱團養老,也很不錯。

但現實證明,「養兒防老」的觀念流傳至今,並非沒有道理。

如果不生孩子,養老是個大問題。

首先,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養老院也不例外。

有博士曾對養老院做過調研,他說:
「養老院就是一個小江湖,那裡有兩種老人,一種是有子女的,一種是沒有子女的。」

如果沒有孩子,就算是住進養老院,也會面臨受欺負無處伸冤的窘境,成為這個世界上最軟的軟柿子:

連生活自理都成問題,又無依無靠,不欺負你欺負誰?

其次,抱團養老看似完美,但實際上也很難解決問題。

日本NHK曾播出一部紀錄片,7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人。

她們的平均年齡近80,且已買房同居10年,期間既保留了自己的世界,又能夠互相取暖,不僅一起組織旅行,還相約去看煙火晚會。

但一切如此美好的前提是,彼此性格平和,能夠和睦相處,且有足夠的生活自理能力,心態健康。

紀錄片結尾,80歲患癌的老人清田,被其他老人拒絕回到公寓,不得不一直住在康復醫院。

理由是組團之初,她們就已經定下了「不提供護理幫助」的原則。

確實,都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弱者怎樣幫助弱者呢?

所以這條路的限制也很多,真正實現的難度相當大。

生不生孩子,都是自由

現在很多人將生育與「女性獨立」掛鈎,似乎拒絕婚姻、拒絕生育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獨立,覺得只要生孩子就很虧。

但我覺得,生不生孩子,都是自由。

如果選擇了丁克,一輩子不生孩子,就要提前多為晚年生活做準備,儘量攢下一些經濟基礎。

畢竟錢財傍身才是硬道理,要想退休以後全世界各地不停地觀光遊覽、住進高級養老院,雄厚的財力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如果選擇了生娃,則要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儘量給子女好的教育,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之心。

否則一旦孩子被溺愛成性,家長又指望著「養兒防老」,晚年生活也很難太幸福。

老苗結語:

到底要不要生孩子,歸根結底要看自己。

但在做出這種事關整個人生的重大決定前,我們一定要想清楚,是否能夠承擔選擇背後所代表的結果。

正如一位讀者寫給史鐵生的書評:

年輕時,天不怕、地不怕,偶然撿到一把手槍後扣下了扳機;

沒有人死,也沒人受傷;

等到三十歲或者更老,才聽到背後隱隱約約傳來風聲,轉過身去,子彈正中眉心。

今日話題:你覺得應該選擇生娃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