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的歷史要翻篇了?BAT扛起科技戰大梁,晶片產業加速國產化

財經偵探社 發佈 2024-04-29T01:11:40.914155+00:00

特別是科技領域,美國是晶片半導體的「發源地」,衍生出眾多晶片巨頭,以至於這些美國企業每年憑藉著專利技術就能賺的盆滿缽滿。

一直以來,美國都仗著自己的「三大霸權」在全球範圍內作威作福。特別是科技領域,美國是晶片半導體的「發源地」,衍生出眾多晶片巨頭,以至於這些美國企業每年憑藉著專利技術就能賺的盆滿缽滿。

然而,進入21世紀後,中國迅速崛起,以至於被美國視為「眼中釘」,甚至是「假想敵」。

華為就是最好的例子,在5G領域走在了美國的前列,以至於遭遇了美國不留餘力地打壓。除此之外,為了遏制中國晶片半導體的崛起,美國更是出動了各種手段。

中興事件就是一個令國人不堪回首的例子。

但中國也沒有因為美國這封鎖打壓而妥協。2022年我國全社會研發(R&D)經費投入達到3.09萬億元,是2012年的3倍,穩居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R&D經費投入快速增加,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1.91%提升至2022年的2.55%,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同時,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穩步增長,2022年基礎研究經費達到1951億元,是2012年的3.9倍,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的比重為6.32%,連續穩定在6%以上。

另一方面華為騰訊阿里等企業紛紛加大力度投入研發,同時中科院也喊話要在2025年之前實現晶片自給率70%以上,減少對晶片進口的依賴。

從這些數據和表述,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徹底擺脫「卡脖子」的困境的決心和行動。

中興事件暴露了我們的痛點

中興一直被視作中國通信業成就的代表企業之一。無論是從科技創新能力、市場運營能力,還是企業國際化程度,這個全球通信行業的馬拉松選手,熬過太多的苦難。

看看這一連串的光環:全球四大通信設備廠家之一、連續8年全球PCT專利申請量業界前三的企業、中國高科技企業走出海外的「標杆」企業代表……誰能相信,美國這一擊,會讓中興缺「芯」的痛點如此顯露?

像中興這樣體量巨大的公司,被外界瞬間擊打到「休克」,歷史上鮮有先例。

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上的「制約」與「反制」,博弈日趨白熱化。晶片,已成大國博弈的「鎖喉技」。人們擔心,一旦一個「大棒」用得熟練,持續揮棒必成習慣。不掌握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遲早的事。

好比在大海中隨意敞開傷口,鮮血的味道很快就會招來鯊魚的無情攻擊。面對禁「芯」,中國晶片產業開始反思「集體傷痛」。晶片業發展不繁盛,原因何在?這是失望之冬,這是希望之春。我們越想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越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

中國「芯」的先驅者早就深刻認識到,唯有自力更生才能突破,唯有開放才能進步,唯有試錯才能讓進步持久。

從清醒到奔跑,BAT開啟制芯新賽道

2018年4月20日,中興事件後第四天,阿里巴巴集團高調宣布介入晶片研發,全資收購了中天微系統公司。後者是一家以晶片架構授權為核心業務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成立於2001年。

事實上,阿里與中天微系統的合作至少始於2016年,當時,中天微系統負責研發阿里旗下智能作業系統YUNOS所使用的晶片,雙方有過深度磨合。這場收購絕非心血來潮。在宣布收購消息後,阿里的技術部門負責人第一時間表示,此次收購是「基於阿里對晶片領域的長期關注和自身業務需求」,並希望藉此收購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晶片競爭「新賽道」上提升中國晶片的競爭力。

中國晶片自主研發的新賽道上,還有百度和騰訊的身影。

百度(Baidu)、阿里巴巴(AIibaba)以及騰訊(Tencent),是中國近10年來市值高、風頭勁的三家網際網路企業,它們名稱的英文首字母連起來,簡稱「BAT」。

中興事件後,BAT都進一步表露出加大核心技術投入的意願。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說:今天,很多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爭奪市場、爭奪流量、爭奪投資金額。未來應該爭奪在技術領域的創新。今天中國的公司數量龐大,也充滿活力,是創新的生力軍,但是掌握技術的大公司太少。

三家網際網路大廠在進軍晶片時,它們的晶片業務,大多服務於企業發展戰略。並且不是單純地錨定某一個領域,而是連接多方元素,朝向更廣闊的市場。2018年,百度正式發布國內首個雲端AI晶片——崑崙1,開啟了網際網路大廠造芯的先河。

在百度發布崑崙1的2018年,阿里成立了晶片公司——平頭哥。平頭哥主要擔負有兩個任務,對外構建外部生態和對內服務於雲計算。

相比百度和阿里,騰訊的「造芯」動作,更多採用「投資+自研」的形式。2018年,騰訊戰略升級,明確擁抱產業網際網路。晶片是硬體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產業網際網路最核心的基礎設施,騰訊自然不會錯過。

同樣在2018年,百度推出首款崑崙晶片、阿里成立平頭哥,騰訊領投了AI晶片初創公司燧原科技3.4億元的Pre-A輪融資。其後幾年,騰訊連續投資了多家晶片公司。與此同時,國內AI晶片行業股權融資也開始不斷快速增長。

當然,騰訊並非只是投資晶片,也在自研晶片。因為在某些領域,它也需要專用晶片實現業務上的降本增效。

去年年底,騰訊首次公開自研晶片研發進展——三款晶片「紫霄」、「滄海」和「玄靈」都屬於專用晶片,分別用於AI計算、視頻處理和高性能智能網絡。眼下,騰訊在這三大業務板塊都存在大量的場景需求,需要用專用晶片來降本增效。

一條是投資,一條是自研,騰訊用兩條腿走的方式跨入晶片領域。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說:最近的中興事件,更加讓大家清醒地意識到,行動支付再先進,沒有手機終端,沒有晶片和作業系統,競爭起來的話,你的實力也不夠。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說:中國對晶片研究的投入程度還不夠,而晶片在人工智慧和網絡安全中的作用舉足輕重。這需要很多基礎性的研究、長期的投入。無論是科研院所、大型國企還是民企,都需要一個更好的支持機制來實現突破。

在新興領域和優勢領域打破國際巨頭的技術壟斷,乃至形成反制能力,是全球化語境下保護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供應鏈安全的一條重要出路。

今天,我們已經度過了「饑荒時期」,有些領域也走到了行業前頭。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吃了不少苦頭,中國企業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晶片行業可能是中國所需攻克的最後一個技術堡壘。在今後的日子裡,中國終將在所有產業里占據最重要的地位。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也是中國在工業革命4.0中應有的地位,這將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即將親眼見證的偉大的中國工業革命的必然結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