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城記之紅軍進漳·華安戰場史話之一

鴻源軒圖文廣告 發佈 2024-04-29T01:45:02.380750+00:00

90年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從贛南東征,英勇奮戰,橫掃頑敵,攻克漳州,威震八閩。

90年前,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從贛南東征,英勇奮戰,橫掃頑敵,攻克漳州,威震八閩。特別是1932年4月19日,中國工農紅軍在華安縣奇襲五峰山,漳州戰役總攻第一槍打響後,全線出擊,戰鬥激烈,敵軍潰逃,20日紅軍勝利進漳。


值此紅軍進漳90周年之際,華安縣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對紅軍進漳·華安戰場這段歷史進行進一步梳理和充實,旨在重溫紅軍進漳的光輝足跡,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卓越功勳,激勵全縣人民特別是年青一代,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弘揚革命傳統,汲取紅色力量,奮勇拼搏,攻堅克難,勇往直前,奮力譜寫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美新華安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932年2月,臨時中央推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政策,指示中央紅軍 「首取贛州」,繼而奪取吉安和南昌等。3月7日,歷時33天的贛州戰役以紅軍失利宣告結束。蘇區中央局江口會議後,紅軍總政治部得到情報,粵軍企圖進攻蘇區,鞏固閩西蘇區當即成為蘇區中央局急需考慮的重要問題。以周恩來為首的蘇區中央局審時度勢,同意毛澤東、林彪、聶榮臻的建議,決定紅一軍團和紅五軍團揮師閩西,以鞏固和擴大閩西蘇維埃區域。周恩來還授命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軍委委員身份,隨軍東征福建。

4月1日,在中共福建省委駐地——長汀中華基督教會二樓大廳,周恩來召開了紅軍攻打漳州的聯席會議。毛澤東、任弼時、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和中共福建省委、省蘇維埃政府領導羅明、張鼎丞、劉曉、郭滴人、李明光、譚震林等出席會議。羅明主持會議。會議決定,毛澤東、林彪、聶榮臻等人率領紅一軍團和紅五軍團,組成東路軍東征漳州。會議還決定由福建省蘇維埃政府發表宣言,號召閩西工農群眾立即動員起來,配合紅軍作戰,同時宣言內容要使敵人看不出紅軍行動的主攻方向。

4月8日,紅軍東路軍先頭部隊擊潰當地反動民團,進逼龍巖大池;9日,部隊在大池集結兵力,隱蔽宿營。10日拂曉,東路軍以紅一軍團的十五軍為先頭,四軍跟進,向小池迅猛開進,只用5分鐘全殲駐守在小池的敵前哨補充營和民團。接著,紅軍兵分三路,向考塘方向挺進,猛力衝鋒,銳不可擋,很快壓過敵人強火力,占據大路兩邊的山頭,攻破輝國樓、學鵬樓。紅軍消滅考塘守敵後,當即一鼓作氣,棄坎市於不顧,乘勝兵分兩路直取龍巖城。


龍巖一戰,顯示蘇區紅軍強大的戰鬥力,也宣告打開了東征漳州的大門。4月11日、12日在龍巖休整。4月13日,東路軍由龍巖出發,向東南挺進,沿漳龍公路向漳州進發,直下南靖和溪、水潮、金山、龍山、馬山,15日全部進入南靖、南坪至華安內洞、廟仔尾、內樓村莊一線,紅十五軍逼近敵之寶林、榕仔嶺防線和天寶大山。



從地理位置看,華安縣地處閩西、閩南兩地和漳州、泉州、龍巖三市交界地帶,九龍江中游,東與長泰區、安溪縣為鄰,南與薌城區相連,西與南靖縣臨界,北與漳平市接壤。華安縣總面積1315平方公里,境內群山聳峙,溪流交匯,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占全縣總面積的95.5%。

從歷史沿革來看,華安1928年正式置縣,置縣前屬漳州府龍溪縣管轄。儘管歸屬龍溪縣管轄(1934年6月――1947年4月劃歸龍巖管轄),但由於它地處閩西、閩南交界地帶,習慣上,北部、西北方向隸屬閩西,南面則融入漳州。因此,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閩西和閩南風起雲湧的革命風暴從北面和南面向華安全境迅速蔓延發展,華安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北南所轄區域內開展邊界革命鬥爭十分活躍。與華安相接壤的縣(市、區)中,大多是原中央蘇區縣。

天寶大山是1932年紅軍攻打漳州的主戰場,華安境內的十二嶺是紅軍東路軍東征漳州的主攻目標。天寶大山連綿於華安、南靖、天寶邊界,是漳州市西北郊的天然屏障與歷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天寶大山周圍百餘里,自榕仔嶺、風霜嶺至十二嶺,南北走勢,五峰山亦在其中,群峰連綿,山勢挺拔,石壁陡峭,延伸至當時華安管轄的內洞、蓬萊一帶。

由於當地申請,1957年9月,經福建省人委文件批覆同意,將華安縣沙建區蓬萊鄉(307戶)和高安區的迎富鄉(216戶)與新民鄉劃歸南靖縣管轄。

關於迎富方面,迎富位於華安西北部,原稱永富社,又稱營富社、橫富社,是迎新與迎富兩個行政村的合稱,境內山多林密,社內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山澗水由北向南流,上游坑頭是迎新村,下游坑尾是迎富村。

關於蓬萊方面,經國民政府內政部批准,1928年華安置縣時,有原龍溪二十五都浦西、桃源、歸德、迎富、昇平、龍嶺、宜招、華豐、珍山、大深、蓬萊大坑11保及二十三、四都的銀塘、沙建、寨坂3保等共14保,蓬萊大坑保在華安南部。根據民國時期《華安縣平治鄉蓬萊保佃農調查冊》《華安縣平治鄉蓬萊保失學民眾調查表》進行不完全統計,蓬萊保包括內洞、大坑、桐子寮、溪腳、南坑、北坑、省山、黃牛內、大畓、蛇形、侖尾碑、田螺胡、溪州洋、下圳、樹林尾、寨門、牛桐口、坐仔坑、蛤仔坑、洋尾、金交、坪侖、竹林頭、桐坑、八斗洋、尾埔、過坑、過溪、後溝洋、庵後、南山、柯仔侖、下尾、石等30多個大小村社。

在漳州戰役中,許多黨史資料、將帥回憶錄等常提及「南坪」「內洞」等地名。對照相關史料與多方查證可知,當時內洞屬華安縣平治鄉蓬萊保管轄,其中內洞寨前山是東路軍前沿指揮部,寨前山墓仔頂是毛澤東指揮作戰場所,五峰山是官古與內洞之間,五峰山下即是十二嶺,紅軍十一師在內洞帝君廟宿營,紅軍尖刀連在內洞畓埔召開戰前誓師會。


不過,由於歷史久遠和緊緊相鄰,「南坪」往往容易被誤以為是華安管轄。1957年蓬萊鄉劃由南靖管轄,據華安縣與南靖縣移交時的《蓬萊鄉各階層戶數人口登記表》可知,蓬萊鄉劃出的村包括內洞、大坑、桐子寮、溪腳、南坑、北坑、省山、黃內等八個村,並沒有南坪。其實,南坪歷來為南靖管轄,內洞當地人稱南坪為「外洞」,當時華安內洞寨前山與南靖南坪(外洞)是以大丘頭為界。另外,據《南靖縣誌》記載,清乾隆七年(1742年)南靖行政區劃分為1坊5里27總。其中,習賢里管轄南坪、涌口、竹員、中埔、硿口5個總。南坪總管轄院前、下路、石堀、溪仔、巷頭溪、花坪嶺、金雞寨、石碑牌、鬼仔坑、峰蒼嶺、月嶺埔、南坪社、坪頂社等鄉村。清朝屬灣橋保。民國初年硿口區轄永豐、丹蔗、南坪。民國32年屬龍豐鄉龍橋保,36年屬龍豐鄉灣橋保。山城另有「南坪」,不同片區。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特殊的地理區位中,紅軍從龍巖出發進漳,與南靖縣接壤的華安縣西南部一些村社、山頭是紅軍行軍必經地、宿營駐紮地、戰略要害地和前沿指揮地,這些為紅軍勝利攻克漳州提供了重要的地利保障和強有利的後勤支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