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鼠兔時隔6年重現!到處打洞的鼠兔,是否真的會危害草場?

萬物靈 發佈 2024-04-29T03:43:24.760230+00:00

2月28日,人們在寧夏賀蘭山拍攝到了一種世界極危的小動物,而在2017年7月3日,網友在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拍攝到的照片,是這種小動物的第一張全身照,到如今它們再次出現,時隔整整6年。

2月28日,人們在寧夏賀蘭山拍攝到了一種世界極危的小動物,而在2017年7月3日,網友在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拍攝到的照片,是這種小動物的第一張全身照,到如今它們再次出現,時隔整整6年

這是一種叫做賀蘭山鼠兔的小動物,因為數量過於稀少,並且生活的地方特別偏僻,所以一直都沒能對它們進行專項調查,想要在野外看見它們,完全靠運氣。

賀蘭山鼠兔的再次出現,對科學家來說是好事,但是,它們其它的鼠兔親戚,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當成草場退化的罪魁禍首。這次賀蘭山鼠兔重現江湖,是否代表高海拔草原上的鼠兔越來越多了?它們會不會大量危害草場呢?

同一個家族,不同的命運

鼠兔整體外形很像老鼠,但有著比普通老鼠更大的耳朵,尾巴退化得比兔子還短,更重要的是它們和兔子一樣長著兩對上門牙,食性和習性都更像兔子,因此得名「鼠兔」,還被歸到了兔形目這個大家族裡。

全世界現在有30種鼠兔,斑頸鼠兔和北美鼠兔生活在北美洲,另外28種都生活在歐亞大陸,中國境內就有24種,其中有10種鼠兔都是我國特有的動物

中國的鼠兔分布在中西部草原青藏高原上,它們很習慣高原的氣候,很多都能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不會爬樹,專門打洞

在中國的鼠兔里,伊犁鼠兔高原鼠兔的名氣比較大,但命運卻截然不同。

伊犁鼠兔和這次拍攝到的賀蘭山鼠兔一樣,都是非常瀕危的物種,也非常難得一見。1983年,中國科學家在天山山脈意外發現了伊犁鼠兔,經過研究後確定它們是一種全新的鼠兔科物種。

伊犁鼠兔被發現之後,科學家只採集到幾個標本,1992年,通過監測它們的活動痕跡,估算伊犁鼠兔種群大概有3300隻左右,但在那之後就再也沒人見過這種小動物的活體。

直到2014年,科考人員才再次拍攝到伊犁鼠兔的照片,只可惜,這時候人們推算它們的種群數量,很可能已經不足1000隻了。再後來就是去年的8月份,動物保護工作者又一次拍攝到了活著的伊犁鼠兔

而這次出現的賀蘭山鼠兔,命運和伊犁鼠兔也差不多,因為知名度更低,甚至更加不受關注。

根據賀蘭山鼠兔拉丁學名Ochotona argentata Howell,1928,可以得知它們是在1928年被確定為新物種的,但接近一百年的時間裡,卻很少有人親眼見過它們

2007年9月8日,遊客在賀蘭山登山的時候遇上一隻賀蘭山鼠兔,它們的個頭比常見的鼠兔更大,毛色有些不同,所以才被拍了下來。在這之後,就是2017年7月3日,網友無意中拍攝到一隻賀蘭山鼠兔的全身照,一年後才知道它的真實身份。

根據資料顯示,賀蘭山鼠兔這個物種只生活在寧夏賀蘭山,並且分布範圍局限在山脊頂部數量稀少到一直沒能考察出它們的種群規模,直接被列為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和這兩種珍稀的鼠兔不同,中國境內還有好幾種數量不少的鼠兔,比如生活在西部高原的藏鼠兔、在亞洲東部大量分布的東北鼠兔,還有廣布於青藏高原上的高原鼠兔

這些鼠兔因為數量多穴居的習性,不僅沒有得到保護,反而長久以來都被當成危害高原草場的「兇手」,其中高原鼠兔就是最典型的一種。

但是,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三千七百多萬年的鼠兔,真的破壞了草場嗎?

這個洞,我鼠兔今天必須挖!

在我國中西部的山地高原上,長得既像老鼠又像兔子的鼠兔們,表面上是到處打洞挖坑「草場殺手」,其實它們真正的地位,是高原生態環境裡不可缺少的「高原大米飯」

大米飯是很多人類的主食,不難想像,有這麼個外號的鼠兔,在自然界裡真正的地位是什麼樣的。

高原上的生態環境非常獨特,這裡氣候嚴寒植被稀少,還有很多地方都是裸露的山岩,在這麼殘酷的自然環境裡生存下來的動物,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而穩定的生物鏈,鼠兔就是其中非常基礎的一環。

鼠兔們是純素食的動物,生活在草原地帶的鼠兔,主食是植物的嫩葉、花、種子和果實,要是像伊犁鼠兔這樣生活的海拔特別高,主食就會變成金蓮花、雪蓮之類的高山植物,如果生活在植被稀疏的裸岩地區,鼠兔甚至可以把石頭上的苔蘚、地衣當成主食。

別看鼠兔個子小,它們的飯量其實很大,每天吃下的食物重量有自己體重的一半,每到秋天,還會努力收集花花草草藏到洞穴里做儲備糧。

高原的動物本來就少,小型哺乳動物更少,鼠兔靠一己之力養活了這裡無數肉食動物,它們還不會冬眠,到了冬天,就連西藏棕熊都要靠鼠兔才能果腹。為了不讓自己滅絕,這些「高原大米飯」只能進化出強悍的繁殖能力

在高原氣候最溫暖的的4—9月,就是鼠兔重要的繁殖季。一隻成年雌鼠兔每年最少生一窩,最多能生三次,每次產下1—13個幼崽,孕期和哺乳期都只需要二十多天,雄性小鼠兔出生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傳宗接代了。

當小鼠兔長大之後,它們必然要出去自立門戶。高原上平均氣溫很低,冬季時間更長,要想不被凍死,就只能找石頭縫或者往地下打洞。這裡還沒有茂密的植被能隱藏自己的行蹤,所以為了保命,每個鼠兔的家結構都很複雜,標準配置還要有五六個出口。

除此以外,鼠兔們還經常會搬家,當一片地方的食物吃得差不多了,它們會舉家搬到另一個地方重新打洞,被它們拋棄的洞穴,就成了高原上許多動物避寒的藏身處

有一種白腰雪雀就喜歡跟著鼠兔生活,憑藉自己視力更好更容易發現天敵,給鼠兔發警報來當房租,就連兔猻藏狐、艾虎這種小型獵食者,有時候都會借住鼠兔的家

除了給高原上的動物們居住以外,規模正常的前提下,鼠兔打洞對這裡的植被其實很有好處。首先,它們到處搬家囤糧其實幫助一些植物擴散了種子增加了植物多樣性,吃不完的食物和便便都會變成很好的肥料,有益植物生長。

鼠兔打洞還會把地下的底層土壤刨到地面上,不僅可以疏鬆土壤,還能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滲水性。到了乾旱的時候,雨水可以順著它們的洞穴輕鬆滲到更深處,假如高原河水暴漲,有鼠兔挖洞的地方,滲水的速度都要快很多。

但是,如果鼠兔挖洞真的有那麼多好處,那為什麼人們總會在高原草場退化的地方,發現更多鼠兔呢?這其中真的沒有關聯嗎?

鼠兔我啊,因為打洞被殺了

2006年,有報導稱青海省在這一年裡,往將近36萬平方公里的高山草原里投放了大量毒藥,後來又撥了大約3500萬美元的巨款進行新一輪毒殺,而當時人們的目標,就是以鼠兔為主的、會打洞的高原小動物們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中西部高原上的牧民們,就認為到處打洞的鼠兔、鼢(fén)鼠等小動物會吃掉植物的根,造成草原上植被減少,草原沙化嚴重影響了畜牧業的發展

高原氣候條件惡劣,農業很難發展,這裡的人們要想養家餬口,基本上只能靠畜牧業,因此草場的質量與牧民的生活是直接相關的,一旦草場面積減少甚至沙化,會對牧民的收入造成嚴重打擊

之所以會認為鼠兔造成草原沙化,是因為牧民們發現,茂密的草原深處鼠兔數量不多,但是在退化的草場裡它們就會頻繁出現,受限於時代背景,人們才會簡單的認為,是鼠兔的增加造成了草原退化。

除了鼠兔,會在草原上打洞的還有鼢(fén)鼠旱獺等嚙齒類動物,整體數量非常多,還都藏在地下,要想消滅這些鼠害,最簡單快速的方法就是投放老鼠藥

從幾十年前到本世紀初期,人們在高山草原投放了大量鼠藥,的確殺死了很多小型哺乳動物,但是,幾十年過去,草原沙化的問題並沒有因為這些小動物的減少而得到明顯改善。

隨著時代發展,經過動物學家長期的考察研究才發現,鼠兔並不是草原退化的「兇手」,反而是因為氣候變暖過度放牧等問題先造成了草原退化才吸引來了更多的鼠兔它們密集出現其實是提醒人們已經出現了草原沙化的問題。

這和鼠兔們的生活習性有關,其實它們並不是很喜歡生活在植被茂密的地方,這些地方雖然食物豐富,但是鼠兔個頭小,假如周圍的草長得都比它高,在它專心尋找食物的時候,就不容易發現偷偷潛伏接近自己的獵食者

草原發生退化之後,這樣的地方一是能讓鼠兔更早發現獵食者,二是土質會變得更鬆軟,挖起洞來更輕鬆,所以鼠兔才會頻繁出現在這樣的地方。

當然,也不是說鼠兔就完全不會危害草原植被,當一定範圍內鼠兔的數量超過了自然能承受的極限,飯量不小的它們也會讓牧草減少。

而鼠兔在草原上泛濫的原因,其實大部分還要歸功於人類的毒鼠行為。在高原環境裡,鼠兔是這裡的「大米飯」,基本上所有食肉動物都會捕食鼠兔

兔猻、藏狐,還有大鵟(kuáng)之類的猛禽,食物里大約有40—50%都是鼠兔,要是在食物減少的冬季,還有更多頂級獵食者也會靠鼠兔為生

說到這裡其實原因已經很明顯了,這些獵食者不會分辨哪些是被老鼠藥毒死的鼠兔,一口氣吃完之後,很快也跟著一命嗚呼了。

鼠兔為代表的高原食物鏈底層動物,繁殖能力都很強,當人們發現老鼠藥造成的危害之後停止毒鼠,它們很快就能恢復元氣,但是被牽連毒死的獵食者們沒那麼容易恢復曾經的數量,也就造成鼠兔們沒有了天敵,數量越生越多。

當然,現在人們已經知道了,要怎麼科學應對這些小動物造成的鼠害。比如,在它們分布密集的地方,每500畝地就安裝一個鷹架,方便蒼鷹等猛禽降落,吸引它們來這裡捕食鼠兔。又或者科學放生一些赤狐、沙狐有能力的本土獵食者來控制鼠兔的數量。

這種方式叫做「生物防治法」,雖然見效並不快速直觀,但只要科學實施嚴格控制,就是一種有利無害的好方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