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0年!一號文件要求「開展新一輪農業氣候區劃工作」 有何深意?

光明網 發佈 2024-04-29T05:36:13.042211+00:00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中明確指出要求摸清一項農業家底——研究開展新一輪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農業氣候區劃工作,作為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抓手之一。

百事農為先,中央連續多年以「三農」作為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顯示出「三農」問題在我國重中之重的地位。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中明確指出要求摸清一項農業家底——研究開展新一輪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農業氣候區劃工作,作為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抓手之一。時隔40年,新一輪全國農業氣候區劃工作被提上「日程」。

什麼是農業氣候區劃?

為什麼黑龍江的水稻香軟可口、備受喜愛?為什麼雲南的茶葉芳香四溢、暢銷全球?為什麼海南的椰樹連年高產、獨具特色?作物的生長狀況與當地的農業資源息息相關,哪裡能種植一種作物、哪裡又不能種植,其實這些都是由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決定的。

天氣氣候條件對糧食產量、作物品質和種植結構有重要影響。我國擁有南北跨越熱帶到北溫帶、東西涵蓋海洋到內陸、垂直分布高程到世界屋脊的立體氣候,農業氣候資源豐富且多樣。為了提供氣候依據,降低培育風險,使栽培生產收益最大化,農業氣候區劃應運而生。

農業氣候區劃根據不同地區農業氣候條件的差異將地區進行區域劃分,將一個地區劃分成為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其自身的農業氣候特點。這樣一來,不同區域的氣候特點、適宜栽培的作物也就一目了然了。農業氣候區劃是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基礎,也是時下我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科學依據。

黑龍江水稻秋收(圖源來自光明圖片)

中國的農業氣候區劃發展如何?

中國現代農業氣候區劃研究始於竺可楨,他在1929年發表了《中國氣候區劃論》一文,緊密聯繫中國的農業和氣候特點,提出東部以冬季溫度、西北地區以雨量為分區標準,將全國劃分為八大區,這也標誌著我國現代自然區域劃分的開始。後經胡煥庸、涂長望等老一輩氣象科學家以及新一代氣象人才的不斷努力才有了現在較為完整、準確的中國農業氣候區劃。

1964年,中國氣象局為了適應國家需求、利用氣象部門的優勢為農業發展和規劃服務,成立「農業氣候區劃辦公室」,正式啟動了全國農業氣候區劃工作。1979年,第二屆全國農業氣候區劃工作會召開,國務院決定繼續開展農業自然資源調查和農業區劃工作,國家農委成立了全國農業自然資源調查和農業區劃委員會。到1985年,全國除西藏和台灣外,28個省、區、市都完成了農業氣候調查和農業氣候區劃及若干個縣級農業氣候區劃和農業氣候調查。

農業氣候區劃的完成使得之前因對氣候資源時空分布不清楚而造成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樣性銳減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有力保障了國家食品安全與生態安全,提高了農業資源利用率。

新一輪的農業氣候區劃對未來農業會有什麼影響?

當前,距離上次全國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區劃工作已過去將近40年,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我國農業氣候資源發生了顯著改變,我國農業氣候帶和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地區也在改變,如我國的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的種植北界持續北推。對於玉米種植區域來說,春玉米的耕作區表現出明顯的北移和東擴特徵,適宜種植區呈現顯著的面積增加趨勢,夏玉米氣候適宜區也呈現了向我國南部擴張的態勢。同時,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農業氣象災害發生的區域、頻率等也隨之改變,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加劇,過去的一些研究成果已不能很好地指導現代農業生產。

另一方面,現代農業的發展,例如農業技術進步、作物品種改良、糧食種植格局優化等,對氣候資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近年來,許多學者對作物在特定地區的種植作出了更加精細的區劃研究,如河南省的強筋、中筋和弱筋小麥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表明,豫北、豫西是優質強筋小麥種植區;豫中、豫東是優質中筋小麥種植區;豫南淮河地區是優質弱筋小麥種植區。這些研究成果的產出對我國的農業生產能夠起到更加針對性的指導作用,對生產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為此,啟動新一輪全國農業氣候資源普查和區劃工作的呼聲再起,相信不久的將來更加精細完整的農業氣候區劃會給我國的現代農業生產帶來新的突破。

出品:科普中國智惠農民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作者:陳琦(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研究生)

科學性把關:胡琦(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高級實驗師,碩士生導師)

策劃:武玥彤 塗子怡

來源: 光明網-科普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