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機迎來「破冰」,國產7nm晶片要來了?專家:認清現實吧

趣味科技秀 發佈 2024-04-29T05:57:52.182609+00:00

雖然光刻機屬於高度全球化的產業鏈成果,但如果能從光刻機的某個零部件領域取得技術積累,同樣是意義非凡的。


光刻機是製造晶片的重要工具,在各國開始重視晶片發展的背景下,也因此將光刻機當作主要的研究方向。

雖然光刻機屬於高度全球化的產業鏈成果,但如果能從光刻機的某個零部件領域取得技術積累,同樣是意義非凡的。而隨著國內傳來一些「破冰」消息,被人解讀為國產7nm晶片要來了,專家表態:認清現實吧。

EUV光刻機是生產7nm晶片的關鍵設備,雖然DUV光刻機通過多重曝光也能觸及7nm,但如果能得到EUV光刻機的支持,基本上就事半功倍了。

全球唯一能生產EUV光刻機的廠商是荷蘭ASML,只不過這家公司需要遵守市場規則,無法實現EUV光刻機的自由出貨。

至於DUV光刻機,恐怕在美日荷達成協議的情況下,也存在諸多變數。種種情況來看,恐怕就需要靠自己了。而光刻機市場傳來一則動向,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這則動向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布了一項「高速超精密雷射干涉儀」研發成果,可以在350nm到28nm製程內實現光刻機的樣機集成研製工作。

消息一出,在業內便被解讀為光刻機迎來「破冰」,國產7nm晶片要來了。先不說該項技術的實際應用情況如何,能否用在7nm製程,單單是光刻機的組成部分就十分繁雜。

能生產7nm晶片的EUV光刻機需要10萬個零部件,如果僅一項技術破冰就能代表整體的話,人類就不會花費幾十年的時間深耕鑽研了。

所以就突破本身感到高興是可以的,但如果盲目解讀,脫離現實的話就未必可取了。而且專家也發出了認清現實的論調,一切還需從實際出發。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刊刊登的一篇《加強半導體基礎能力建設,點亮半導體自立自強發展的「燈塔」》文章顯示,由於西方的行動措施,中國半導體發展進入「黑暗森林」。


在文章中強調,半導體物理是一切半導體技術的源頭,從第一次的量子革命誕生出了雷射器,電晶體等器件。在半導體領域內的11項成果中獲得了9項諾貝爾物理學獎。基於物理學,人類突破了巨大的晶片成就。

而文章中關於「黑暗森林」的解釋,主要闡述了尋找發展方向的重要性。

包括在晶片設計、製造、封裝三大環節中所涉及的EDA軟體,半導體設備和化學試劑等等。這些晶片的上中下游任何一個技術,配件都有可能成為制約競爭者的手段。

「黑暗森林」這一理論出在劉慈欣的《三體》小說,講述了宇宙中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不論帶有怎樣的目的,都不能發出一點聲音。

而放在晶片行業中,則強調了找不到方向。為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定下目標。

以物理學為例,在晶片行業中物理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一切半導體技術基本上都離不開物理規則。

摩爾定律強調的「集成電路可容納電晶體數量每隔兩年會翻倍」的概念也是物理現象。通過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不斷微縮晶片線寬,提高電晶體密度。

但電晶體終究離不開物理規則的束縛,摩爾定律已經接近極限。如果想要突破物理規則,那麼就得從新工藝、新架構、新材料入手。

可是該如何從各類新的方向中尋找解決方案,成為急需求解的答案。值得一提的是,業內已經在嘗試創新突破了。國內延伸出來的小晶片技術就是一個解決方案,通過晶片堆疊,改變電晶體組合方式來提高晶片性能。

其餘的量子晶片,光子晶片也是破冰的方向,能否實現彎道超車尚未可知,但已經提供了發展思路。

至於光刻機,恐怕在後摩爾時代發揮出的效果十分有限。因為新工藝,新材料會採用另一種製造方式,對於高端先進光刻機已沒有太大的依賴。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傳統光刻機的發展。

不管怎麼說,傳統的矽基晶片依舊是主流,很難實現替代,只能做到多種晶片解決方案並行發展。

簡單來說,國內晶片需要在「黑暗森林」中找到方向,在摩爾定律面臨極限的情況下,尋求更多的解決方案。這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用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換來最終的厚積薄發。

在這個過程中,對於「破冰」的消息還需結合實際情況,切記盲目自嗨,認清現實,才能做出理性,正確的判斷。

同意的請點讚,歡迎轉發,留言和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