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之死:人要學會急流勇退

歷史博物館館長 發佈 2024-04-29T06:39:36.773093+00:00

「商鞅變法」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變法,通過這次變法,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居戰國七雄之首。但商鞅卻不知道功成身退,最後落得個死了還被車裂的下場,讓人唏噓不已。棄魏投秦,醞釀變法商鞅本是戰國時期衛國人,當時人稱衛鞅,商鞅見衛國勢弱,就到魏國,做了魏相公叔痤的家臣。

「商鞅變法」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成功的變法,通過這次變法,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居戰國七雄之首。但商鞅卻不知道功成身退,最後落得個死了還被車裂的下場,讓人唏噓不已。

棄魏投秦,醞釀變法

商鞅本是戰國時期衛國人,當時人稱衛鞅,商鞅見衛國勢弱,就到魏國,做了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見他是個難得的賢才,推舉他為中庶子,一有大事,公叔痤總要與商鞅一起謀劃,並且結果總是能夠成功,公叔痤很器重他,想把他引薦給魏惠王。

公孫痤告訴魏惠王:「衛鞅雖然年輕,但他是當世奇才,他若做了相國,比我強十倍。你如果不用他,就把他殺了,千萬不要讓他出境,以免後患。」

公叔痤又對商鞅說:「我已建議魏王用你,不用就殺了你。如果不告訴你的話,是我不義,你趕快逃走吧。」

商鞅回答道:既然魏王不聽你的話用我,那他也不會聽你的話殺我。」於是不走。

果然,惠王認為是公叔痤病重在說糊塗話,一會讓他重用商鞅,一會又讓他殺了商鞅,便不再理會,沒有用商鞅,也沒有殺他。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繼位。當時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中原各國諸侯有啥大事,根本不理會秦國,像對待夷狄一樣。秦孝公繼位後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在國內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

商鞅聽說秦孝公四下招賢,欲收復秦之失地,於是便攜帶著李悝的《法經》來到秦國,求見秦孝公,向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種君主之策。孝公見商鞅高談闊論、泛泛而語、不著邊際,聽了一會兒就睡覺了。後來一連三次皆如此。商鞅此時已領會孝公心中的意圖。最後商鞅再見孝公時暢談富國強兵之策,孝公聽時十分入迷,膝蓋不知不覺向商鞅挪動,二人暢談數日毫無倦意。孝公大喜,封商鞅為左庶長。於是,商鞅醞釀實施變法。

舌戰群儒,徙木立信

秦孝公打算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又害怕國人議論紛紛,所以猶豫不決。於是,秦孝公召開朝會,命臣工商議此事。

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

從而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

這是以歷史進化的思想,駁斥了舊貴族所謂「法古」、「循禮」的復古主張,為實行變法作了輿論準備。 這個觀點也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變法之初,商鞅想測試一下民眾對變法的態度,更為了取信於民,以便新法能順利地貫徹、實施下去。於是,商鞅派人把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放在鬧市中,下令說:

「誰能把木頭搬到北門去,就獎賞十金。」

老百姓紛紛來看,但都抱懷疑的態度,無人去搬。商鞅把賞金加到五十金,大家更加猜疑:秦國可是從來沒有出這麼重的獎賞的。有個人看到後心想即使不給獎賞,也應該沒啥禍事吧,於是壯著膽子把木頭搬到了集市北門。商鞅如數獎賞了他五十金,大家這才相信:商鞅出令必行!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徙木立信」。

第二天,商鞅頒布新法,並使新法順利地實施了下去。

兩次變法,助秦稱霸

秦孝公將變法之事,全權交給商鞅去做。於是商鞅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了變法。

第一次實施變法,一是頒布法津,制定連坐法;二是獎勵軍功,鼓勵秦人作戰勇猛;三是重農抑商,發展農業生產,鞏固和發展封建生產關係;四是建立郡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強中央集權。

第二次變法,一是廢井田,開阡陌(阡陌就是田間的大路);二是建立縣的組織,把市鎮和鄉村合併起來,組織成縣,由國家派官吏直接管理;三是遷都咸陽,為便於向函谷關以東發展,公元前350年,秦孝公根據商鞅的建議在咸陽營造新都,並於次年將國都從櫟陽遷至咸陽。

秦國經過10多年的變法,經濟得到了發展,國力增強,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商鞅便建議秦孝公主動去攻打別國,開疆擴土。

公元前341年,秦國聯合齊、趙兩國攻打魏國。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進攻魏河東,魏派公子卬迎戰。兩軍對峙時,商鞅派使者送信給公子卬,說:「我當初在魏國與公子相處,情誼很深,如今你我成了敵對兩國的將領,不忍心相互攻擊,我可以與公子當面相見,訂立盟約,然後各自撤兵,讓秦魏兩國相安無事。」公子卬不知是計,前去赴會時被商鞅埋伏的士兵俘虜,商鞅趁機攻擊魏軍,魏軍群龍無首,兵敗如山倒。魏惠王被迫割讓河西部分土地求和。

秦孝公終於實現了收復河西失地、恢復秦穆公時期霸業的願望

受封商君,作法自斃

秦孝公實現稱霸的願望,知道商鞅功勞最大,所以也沒有虧待他:將商地15個邑,封賞給商鞅,稱他為商君。

公元前339年的一天,秦國公族趙良去見商鞅,勸誡商鞅說:「當初你制定的法律太過刻薄無情,百姓對您是敢怒不敢言;軍功爵制度更是得罪了秦國貴族,他們對你都是怨大仇深。而你現在還要貪圖封地的富有,以獨攬秦國的國政為寵幸,當今秦王一旦不能當朝,秦國想要拘捕您的人還能少嗎?您喪身的日子就會像抬起腳來那樣迅速地到來。您還打算要延長自己的壽命嗎?那為什麼不把封地交還給秦國,到偏僻荒遠的地方澆園自耕;勸秦王重用那些隱居山林的賢才……」但商鞅沒有聽從趙良的勸告,依然我行我素。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即秦惠王。

有人向秦惠王說:「大臣功高蓋主就會危害國家社稷,對身邊的人過於親近就會惹來殺身之禍。現如今秦國的男女老幼只知道商鞅的新法,而不知道君上您。」

正在這時,曾違反變法制定的法律而被商鞅處罰的公子虔等人藉機告發商鞅謀反,秦惠文君於是派人捉拿商鞅。商鞅逃亡至邊關,想要在客棧住宿,客棧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任何憑證,便告訴他說「商君之法」規定,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連坐」治罪的。商鞅感嘆:「我自己制定的新法竟然用到了我自己身上。」

無奈的商鞅便潛回到他的封地商邑,組織封地的士兵對抗秦惠王的討伐。然而以卵擊石註定失敗,商鞅在鄭國黽池(今河南澠池)被殺。其屍身被帶回咸陽,秦惠王下令處以「車裂之刑」,商鞅的家族人員也全部被殺害。

寫在最後

秦孝公末期,別人都看了商鞅所處的危險,也許是「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緣故,商鞅本人並沒有看清局勢,沒有急流勇退,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