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驚蟄 |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半島網 發佈 2024-04-29T06:53:26.081626+00:00

驚蟄節氣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從驚蟄節氣開始,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時節。

驚蟄節氣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從驚蟄節氣開始,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時節。民諺云:「春雷響,萬物長」以及「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等等,這些均為驚蟄節氣的特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驚蟄三候

古代將驚蟄節氣分為三候:

一候桃始華:

桃花是月始開,山野儘是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二候倉庚鳴:

倉庚就是黃鸝鳥,「倉庚」之名源自其鳥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處處可見鶯兒啼、燕兒舞。

三候鷹化為鳩:

指鷹變化為鳩,鷹指鷙鳥,鳩指布穀,因感春時氣候而變化。

驚蟄節氣習俗

吃梨

在傳統文化中,一般節日忌諱吃梨。不過驚蟄吃梨,寓意著和害蟲分離,遠離疾病。驚蟄節氣,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就讓人感到口乾舌燥,身體不舒服。因此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風俗習慣。

蒙鼓皮

響雷,是驚蟄節氣的重要特徵。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註:「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

祭白虎

在廣東一帶民間有在驚蟄「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據稱白虎為口舌之神,每年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傷人,所謂「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繪製黃色黑斑紋的紙老虎。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驚蟄養生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在起居方面,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經絡氣血正常運行,則身心健康。

中醫講「動能生陽,也能耗陽」,春天很適合運動,但是注意不要過度,大汗、過勞,都有可能耗傷本就稚嫩的陽氣。所以春天比較推薦的運動是拉筋、八段錦、太極拳、散步這種溫柔緩和的運動,身體底子好的人可以選擇慢跑、瑜伽、登山,但要牢記,微微得熱即可,不可大汗。

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

初春時節,菠菜是最適宜養肝的綠色蔬菜。中醫認為,菠菜性甘涼,入腸、胃經,有補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等功效,對肝氣不舒並發胃病、頭痛目眩和貧血等有較佳的輔助療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