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野蠻來客,西哥特人與與羅馬帝國之間的,宿命般"相愛相殺"

皮特休的小屋 發佈 2024-04-29T07:47:12.702487+00:00

文|皮特休編輯|皮特休公元376年,在匈人入侵的威脅下,生活在多瑙河北岸的哥特人請求得到羅馬帝國的庇護,進入帝國境內居住。東羅馬帝國皇帝瓦倫斯(Valens)以哥特部落的貴族少年做為人質的交換條件,允許哥特人以同盟者的身份居住在色雷斯地區,並且禁止渡河的哥特人攜帶武器。

文|皮特休

編輯|皮特休

公元376年,在匈人入侵的威脅下,生活在多瑙河北岸的哥特人請求得到羅馬帝國的庇護,進入帝國境內居住。

東羅馬帝國皇帝瓦倫斯(Valens)以哥特部落的貴族少年做為人質的交換條件,允許哥特人以同盟者的身份居住在色雷斯地區,並且禁止渡河的哥特人攜帶武器。

瓦倫斯以為這樣就能夠限制兇悍的蠻族,羅馬官員的腐敗,只要稍加賄賂,哥特人就可以保留自己的武器。

羅馬帝國的繁榮和富庶是哥特人嚮往已久的,他們懷著感激的心來到色雷斯,可卻事與願違。羅馬當地官員的貪婪逼得哥特人忍無可忍:

他們抬高賣給哥特人的糧食價格,一條麵包要付出一個奴隸的代價,迫於飢餓,哥特人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子女;因為高昂的物價,為維持生計,哥特人只能食用狗肉以及其他因病死亡的動物的肉。

最終,哥特人選擇了反抗。

與羅馬帝國的第一次交鋒——阿德里亞堡戰役

公元377年,羅馬地方官盧皮奇努斯(Lupicinus)和馬克西馬斯(Maximus)邀請哥特人的王弗利提格(Frithiger)參加在馬西安諾堡(Marcianople)舉行的盛宴。

在羅馬的世界,宴會通常都是一個充滿陰謀和背叛的地方,這次哥特人也選擇在宴會上徹底推翻壓迫,改變自身的命運。

弗利提格只帶領小部分的侍從進入馬西安諾堡,大部分的哥特人駐紮在城牆外,而盧皮奇努斯則安排主要的軍隊位於哥特人的營地與城牆間的中間地帶。很快哥特人與羅馬軍隊就發生了騷動,許多羅馬士兵被殺死,哥特人湧入城內搶奪糧食和財富。

約達尼斯在他的《哥特史》中曾說過,這些勇敢的人獲得了一個他們老早就希望的機會,寧可戰死沙場,也絕不願意餓死。於是,弗利提格帶領族人殺死了盧皮奇努斯和馬克西馬斯,隨後洗劫了整個色雷斯地區

由阿拉修斯(Alatheus)和薩弗萊克斯(Safrax)所領導的另一支哥特人格瑞蘇恩人(Greutungi)也趁機渡過了多瑙河,與弗利提吉爾恩帶領的哥特部落匯合,一路向著阿德里亞堡的方向進發。

途中,他們還釋放了當地受壓迫的奴隸,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哥特人的隊伍中。

此時,瓦倫斯正在敘利亞指揮與波斯帝國的戰爭,聽到這個消息,他立刻與波斯達成休戰,在378年的春天回到了君士坦丁堡

在這裡瓦倫斯鎮壓了不滿的人民的暴亂,懲處了不得力的將軍,徵集了一支將近三四萬人的軍隊準備對付肆無忌憚的哥特聯軍。

西羅馬帝國皇帝格拉提安(Gratian)也派出大軍援助瓦倫斯,以取得哥特戰爭的勝利,可是途中卻遇到了阿拉曼尼人的阻隔,遲遲未到。

瓦倫斯派探子先去阿德里亞堡刺探圍城的哥特聯軍,但並沒有得到準確的消息,認為哥特聯軍只有一萬多人的瓦倫斯頓時驕傲輕敵, 以為勝利的到來已經不遠了,迫不及待的想擊潰哥特聯軍。

東羅馬帝國將軍西布斯坦拉斯(Sebastianus)勸說瓦倫斯,等待西羅馬帝國的援軍到來,已成夾擊之勢

可是瓦倫斯覺得勝利在望,而且他也不願意與他名聲鵲起的侄子分享勝利的榮耀,所以決定快速出擊。

八月正是阿德里亞堡最炎熱的季節,熾烈的陽光煸烤著大地。公元378年8月9日的早晨,筋疲力盡的羅馬軍隊行進了大約八里遠的距離時,發現了哥特人的行跡。

瓦倫斯立刻命軍隊擺開陣勢,陣列的最前面是右翼騎兵,緊接著是大量的步兵,之後是左翼的騎兵。

正在這個時候,弗利提吉爾恩派出使者請求和談。

現代的歷史學家猜測,也許是因為由阿拉修斯(Alatheus)和薩弗萊克斯(Safrax)所領導的哥特騎兵去數里以外尋找糧草未回,他們是哥特聯軍的主力,為了拖延時間,所以弗利提吉爾恩才出此緩兵之策。

雖然瓦倫斯現在滿眼都是期盼戰爭的勝利,可他並沒有拒絕哥特人的和談,羅馬人派出代表前往哥特的營地。

據歷史記載,由於東哥特人的及時到來,羅馬的代表還沒有進入哥特軍中,戰爭就爆發了

關於瓦倫斯的死,最有可能的記敘是這樣的:他身受重傷,被侍衛和宦官抬出了戰場,隱藏在一間農舍內治癒傷口。

但很快就被哥特的士兵發現了,但是他們可能並不知道裡面是羅馬皇帝瓦倫斯,所以一把大火焚燒了整個農舍,除了一個護衛跳窗逃跑外,無一倖免

這次戰爭,無疑羅馬遭到了慘敗,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四萬羅馬將士陣亡,幾乎占了全軍人數的三分之二。

阿德里亞堡之戰雖然不是羅馬帝國所遭受的最慘敗的戰役,卻是對羅馬帝國影響最深遠的戰役之一。

從吉本開始,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這次戰鬥應當被看成是歷史的重大轉折點,至少從軍事史意義上來講是這樣。

阿曼從戰爭藝術的角度來考察,他認為阿德里安堡(就是阿德里亞堡)戰役具有代表性意義。

阿德里亞堡戰役標誌著羅馬軍團和陣列的徹底失敗,步兵占據主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直到百年戰爭期間,尤其是15世紀瑞士步兵的出現,步兵的優勢才得以重生,戰爭的藝術才再一次得以重現。

其次,從政治上來說,羅馬帝國的軍隊就成為了一紙幌子,以蠻族的僱傭軍為主,蠻族將領成為了羅馬帝國和宮廷的主要依靠,甚至比羅馬帝國的皇帝更具有權威。

最後,阿德里亞堡戰役後,羅馬帝國開始徹底轉變對蠻族的認識,採取以蠻制蠻的懷柔外交手段,但是最終這也導致了不可避免的致命的危機。

公元379年,西羅馬帝國皇帝格拉提安任命狄奧多西將軍為新的東羅馬帝國皇帝。這位新皇帝在看盡了羅馬與蠻族戰爭的苦果後,決定採取懷柔政策。

狄奧多西大帝在公元382年與哥特人簽訂了新的永久和平條約,將色雷斯和小亞細亞地區賜予哥特人居住生活,並且不受羅馬法的限制,用哥特人的習慣法管理自己的地區,並贈送了大量的金幣和牲畜。

唯一的條件就是哥特人為羅馬帝國提供兵源,他們將作為一整支軍隊,且享有很高的榮譽和特權。哥特的貴族也大多進入羅馬政府和宮廷供職,羅馬人和哥特人一片和諧。

攻占「永恆之城」——羅馬

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大帝the great Theodosius)去世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分別由他的兩個兒子統治

他的小兒子霍諾里烏斯(Honorius)繼承了西羅馬帝國。之後,新皇帝撕毀了羅馬帝國與蠻族間簽訂的和平條約,無奈之下西哥特人起兵反抗

這次他們的領導者是一個叫阿拉里克的年輕人,他出身巴斯家族的貴族家庭,曾在羅馬軍隊中服役,並獲得「軍事長官」(magister militum)的頭銜。

西哥特人在阿拉里克的率領下,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席捲了馬其頓和塞薩利地區,沿途得到許多奴隸的響應和幫助,順利了通過了著名的溫泉關(pass of Thermoplae)進入希臘地區,直插伯羅奔尼撒半島。

雅典、斯巴達、科林斯等希臘名城落入蠻族之手,慘遭蹂躪。

公元397年西哥特人到達伊皮魯斯(Epirus)。東羅馬帝國不堪其擾,付給阿拉里克大量的金錢,並任命他為伊利里亞行省總督。他利用這一合法地位,為西哥特人謀得了大量的武器和糧草,阿拉里克本人也成為西哥特人公認的國王。

之後的幾年中,西哥特人都與羅馬帝國相安無事,阿拉里克並沒有放棄建立西哥特人自己的國家的想法,他們只是在等待一個時機。

公元400年的秋天,西羅馬帝國大將軍斯提利戈(Sitilicho)被派往高盧,阿拉里克決定進兵義大利。因為此時匈人已經開始在色雷斯和馬其頓地區進行掠奪,他深知西哥特人不是匈人的對手。

公元401年,西哥特人在阿拉里克的帶領下從伊利里亞出發,經潘諾尼亞,越過阿爾卑斯山脈,於11月份進入義大利地區。

西羅馬皇帝霍諾里烏斯一接到西哥特人大軍壓境的消息,就躲入了被沼澤環繞的拉文納城。

在這危急時刻,斯提利戈火速召回了在不列顛和萊茵河的羅馬軍隊,分別在波倫提亞和維羅納兩次擊敗了阿拉里克,西哥特人被迫退回了伊利里亞地區。

雖然,這次進攻沒有達到阿拉里克預期的目的,但是卻對西羅馬帝國造成了意外的嚴重後果。

由於不列顛和萊茵河地區羅馬軍隊的撤離,大量的日耳曼人趁機侵入到不列顛和高盧。

由於霍諾里烏斯聽信了小人的讒言,在公元408年8月,西羅馬帝國蠻族血統的大將軍斯提利戈以與蠻族勾結的叛國罪被殺害,他的家人以及部下都沒能倖免。

部分蠻族將士逃出羅馬,投奔阿拉里克,要求他再次進軍義大利

此時,唯一能阻止阿拉里克的人已經被處決,於是公元408年冬西哥特人再一次侵入義大利,並包圍了羅馬城

憑藉著奧萊里安城牆(Aurelian’s wall),羅馬城易守難攻,所以阿拉里克放棄了強行攻城的想法,而是採取死守,切斷城內的糧食供給

很快,羅馬城內派出使者與阿拉里克議和,最終以羅馬城交出5千磅黃金、3萬磅白銀,4千匹絲綢、3千卷牛皮、4千磅胡椒和釋放蠻族出身的奴隸為代價換取羅馬人的自由。

但是好景不長,公元409年年底,阿拉里克率領西哥特人第二次圍攻了羅馬城。他向西羅馬皇帝霍諾里烏斯提出每年得到一些糧食,以及將諾里庫姆行省贈予西哥特人永久居住的要求。

但是,躲在拉文納的霍諾里烏斯拒絕一切和談要求,阿拉里克再也沒了耐心。他扶植羅馬貴族阿塔魯斯(Attalus)做羅馬的長官,與西羅馬帝國霍諾里烏斯抗衡

但是必須要說明,阿拉里克從來沒有想過要徹底征服義大利,或者徹底推翻西羅馬帝國。

很多學者研究認為阿拉里克想組建的國家,也是希望得到羅馬帝國的承認,在帝國的保護之內的。

最終,阿拉里克罷黜了阿塔魯斯這個傀儡皇帝,並希望得到霍諾里烏斯的諒解,但等到的只是使者宣布阿拉里克將成為帝國永遠的敵人的通告。

希望破滅的阿拉里克帶領西哥特人第三次圍攻了羅馬城,並最終攻占了這座偉大的城池。

公元410年8月4日,不可否認是西方歷史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天。

在這一天,永恆之城陷落了。自羅馬城建城以來,這是第一次被蠻族攻占、大肆劫掠,西哥特人攻占羅馬成為後來羅馬城幾次慘遭掠奪的序幕,而且是一次比一次嚴重。

但是,作為阿里烏斯派教徒的阿拉里克

命令戰士不得侵犯教會的財產,無論是天主教堂,還是阿里烏斯派教堂,更不能在教堂中殺人,所以很多人到教堂尋求庇護。羅馬城內的聖彼得教堂和聖保羅教堂因此在這次災難中並沒有受到很大的侵擾。

經過洗劫的羅馬,幾乎變成了一片廢墟,城中到處充斥著火光、哭喊聲、瘧疾和成堆的屍體。阿拉里克不得不帶領西哥特人離開,他打算到北非去尋找新的安居之所,永遠解決糧食的困擾。

西哥特人到達了義大利最南端,準備渡海到西西里去,一場風暴摧毀了他們的艦隊。不久,阿拉里克也死於疾病,西哥特人的歷史也就此改變了。

參考文獻

[1]Henry Bradley, The Goths: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end of the gothic dominion in spain,New York: G.P.Putnam’sson,1838,p.68.

[2]Michael Kulikowski, Rome’s Gothic War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p.132.

[3]Michael Kulikowski, Rome’s Gothic War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p.142.

[4]菲迪南·羅特著:《古代世界的終結》,王春俠、曹明玉譯,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第217頁。

[5]Henry Bradley, The Goths: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end of the gothic dominion in spain,New York: G.P.Putnam’sson,1838,p.8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