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十歲,才明白,不必對兄弟姐妹家的子女太好

夏莫mo 發佈 2024-04-29T08:22:13.619049+00:00

文/夏莫01、卷首語人這一生,會和很多人有密切的關係,就像是樹的根系,錯綜複雜。親情,是一抹暖陽。很多親戚,雖然不常見面,但在血緣上,緊密相連。劇作家晚晴說:「不管和你有沒有血緣關係,這世上的親人只有一種,那就是關心你心疼你的人,反之亦然。

文/夏莫

01、卷首語

人這一生,會和很多人有密切的關係,就像是樹的根系,錯綜複雜。

親情,是一抹暖陽。很多親戚,雖然不常見面,但在血緣上,緊密相連。

劇作家晚晴說:「不管和你有沒有血緣關係,這世上的親人只有一種,那就是關心你心疼你的人,反之亦然。」

小時候,會覺得家裡親戚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叔叔給買件衣服,姨媽給個紅包,日子過得熱熱鬧鬧的。

長大之後,想努力對兄弟姐妹的子女好點,可漸漸發現:並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他人的感激。

前不久,在一場聚會中,一位走到四十歲的男人說,真的不必對兄弟姐妹家的子女太好,引發了在場朋友的共鳴。原因,有以下幾點。

02、兄弟姐妹家的子女,付出得不到感恩

人到四十歲,對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再好,漸漸會悟出一個道理:即使,你給予孩子再多的幫助,他最終也只會和自己的父母更親。

甚至,因為幫襯兄弟姐妹的子女,成為了一種習慣,漸漸導致兄弟姐妹覺得你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付出,很難得到理解,也很難得到反饋。

人生路上,父母與子女之間,是漸行漸遠的關係。更何況,是與其他兄弟姐妹子女的相處。

孩子長大後,會漸漸開始與你變得生疏。與你沒有交流,沒有溝通,雖然記得你的好,但是,對你始終是陌生的。

人到四十歲,其實不必對兄弟姐妹的子女太好,因為,彼此之間其實只是親戚而已。

與兄弟姐妹的關係再好,結婚後,各自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與生活方式。彼此之間,保持距離的相處,反而會讓關係變得更加親近。

03、兄弟姐妹家孩子長大後,關係疏遠了

很多人,有這樣的感嘆:兄弟姐妹家的孩子還小時,給他們買衣服、鞋子,送禮物,可是,他們長大後,關係卻並不親近。

這是因為,兩代人之間,總會有難以跨越的溝壑與距離。

《安家》中的江奶奶,姐妹三人,一套老洋房,三個人一人一層。兩個姐姐去世之後,房產歸屬給了孩子。

江奶奶的老伴宋爺爺身患重病,江奶奶想把房子賣掉給老伴治病。

兩個外甥有了各自的家庭,對江奶奶和宋爺爺的感情比較淡漠。不想救人,只想二老去世之後,分得他們的房產。

之後,他們找各種理由拖著,不願意賣房,一直到宋爺爺去世。

江奶奶看清了親情的淡薄,一氣之下,把自己的那層洋樓,捐獻給了國家,讓他們誰都別想得到更多的利益。

活著,不必對兄弟姐妹的孩子太好,因為,每個家庭都有各自要走的路,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選擇。

而且,孩子們各奔前程,去到不同的城市,有各自的發展。交集變少,親情缺乏經營,最終也會變得淡漠。

04、兄弟姐妹的子女習慣被幫助,養成依賴習慣

對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再好,遇到不懂得感恩的人,無論你付出多少,都無法打動他們的心。

相反,可能會養成他們索取的習慣,最終導致親情關係充斥著利益,而變得破裂。

有些年輕人,沒有多大的工作能力,但是,撒嬌哭窮的手段層出不窮。經常找親戚,哭訴著謀取利益。

如果你因為親戚的情面,給過他一次幫助,那麼他會一次又一次地上門。而他的父母並不領情,反而會埋怨你多管閒事,慣壞了孩子。

這種情況,不要貿然伸出援手。

如果讓兄弟姐妹家的孩子,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對他的成長沒有幫助。就算被他記恨,斷了往來,也不要養一個「蛀蟲」。

不管有多愛兄弟姐妹家的孩子,要有度去愛,別縱容他的壞習慣,別慣壞了他。

05、總結

人到四十歲,與兄弟姐妹之間相處,保持分寸感,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寫道:「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並不在於把親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

人到中年,還是要多為自己著想。如果真心想幫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儘量地不要直接給予錢財。

可以幫忙找份工作,也可以傳授一些經驗。幫忙也要有分寸,不要過度付出。

如若,遇到不懂得感恩的兄弟姐妹,遇到理所當然向你索取的孩子,要學會拒絕。人生這輩子,要把愛和關心,用在值得的人身上。

-END-

作者:夏莫,新銳情感導師,心理學學者,全網超10億人氣情感作家,幸福女人管理師,專注情感、兩性、婆媳答疑十餘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