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五代第一美女「花見羞」的悲歡

古裝美女薈 發佈 2024-04-29T09:38:16.613919+00:00

花見羞,淚凝眸,別時語言不應日。柳下秦謳,馬上吳鉤,何處寄風流?五湖范蠡漁舟,西風季子貂裘,青鸞遲遠信,白雁報新秋。

花見羞,淚凝眸,別時語言不應日。柳下秦謳,馬上吳鉤,何處寄風流?五湖范蠡漁舟,西風季子貂裘,青鸞遲遠信,白雁報新秋。愁,懶上小紅——(元)張可久《憶別花見羞》

公元9世紀,盛極一時的大唐抵不過歷史前進的步伐,日漸衰落並終顯頹勢。唐末,手握重兵的藩鎮將帥都欲在這亂世中分得一杯羹,陸續舉旗搶奪皇位。

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之初後梁時期,邠州有王氏,家世平凡無奇,依靠經營餅鋪營生餬口,然老天眷顧,誕下一女非凡多姿,襁褓之時便顯出難得的脫俗秀麗。

十七載過去,王氏之女已然娉婷裊娜,蘭質蕙心,回眸一笑百媚生,人稱「花見羞」。


花見羞,顧名思義,縱使千姿百態、奼紫嫣紅,面對其綽約風姿也自慚形穢,此當是何等姿色?

美人註定將擁有不平凡的一生。亭亭玉立之時,花見羞不只擁花月之色,更具七竅玲瓏之心,沈博絕麗通古博今,本想在這連天烽火的浮華亂世之中保得平安,可惜時代的巨輪不會輕放紅顏使其善終,從而使這絕代美人最終與子共赴黃泉,死於非命,一代傳奇亦落幕。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當時後梁有一大將名劉鄩,足智多謀,堪稱一步百計,叫人聞而生畏。

劉鄩在年過半百時覓得一妙齡少妻,這便是仙姿綽約、遠近聞名的花見羞。這場姻緣雖只維持了三年,卻是花見羞傳奇一生的發軔之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兩人年齡雖有雲泥之別,但與劉鄩在一起的日子卻美滿如意,美人亦算如願。可嘆好景不長,亂世中怎能如此輕易安生、獨善其身?923年,劉鄩兵敗後遭人誣陷,一代猛將悲情飲鴆而亡,撒手人寰。

樹倒猢獼散,劉家自此敗落,花見羞在車轔馬嘯的時代陷人喪夫的痛苦之中。她可以選擇離開選擇逃亡,但卻堅持為亡夫守節。亡夫墓畔,綠野茫茫,繞田無限草連雲,一寸相思一寸灰。

夫君去世沒多久,江山風雨換代,已非後梁天下,李存勖取而代之,建立後唐。

新朝代雖立得乾脆,帝王之位卻暗藏危機,時任天平節度使的李嗣源與後唐莊宗李存勖同為李克用養子,換代之時,李嗣源功高蓋主,這註定了李存勖王位不會長久。

驍勇善戰之李嗣源,私下也是柔情肝膽之人。因原配夏夫人已逝,經人提及得知重情重義冰肌玉骨的花見羞後,一見傾心,便納為妾室。

花見羞終在亂世中又有了依靠,爾時的她尚未知自己第二任丈夫即是之後的後唐明宗,連理一結,便也奏響了琴瑟和鳴的序曲。

花見羞年紀輕輕卻早早看透了人間疾苦與相處之道,馭夫手腕高明卻無自私自利抑或是賣弄之舉,她崇尚低調的為人處世風格,萬事求一安穩,或許是太早便喪失了第一任夫君,夫君飲恨離去的事實對她一介婦人而言,怕也是難忘的隱痛。嫁給李嗣源後,她更是視家人之安危為第一要務,據史書記載:

淑妃王氏,邠州餅家子也,有美色,號「花見羞」。少賣梁故將劉鄩為侍兒,鄩卒,王氏無所歸。是時,明宗夏夫人已卒,方求別室,有言王氏於安重誨者,重誨以告明宗而納之。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

話說劉鄩,雖與花見羞只得三年姻緣,卻在逝亡之後給自己倍加疼愛的妾室留下一大筆家財。心思細膩的花見羞深知若想在李嗣源身邊安身,必要先舍才可得,於是她慷慨獻出先夫留給自己的財富,討得李家上下妻妾與兒媳一片讚譽,也令李嗣源對其刮目相看。

自此,她便在李嗣源心中占得不可比擬之席,也為自己之後的道路謀得一線生機。這時剛過二十歲的花見羞不僅在小事上明察秋毫,對於政事也是洞若觀火,頗具見地。她悄悄提醒自己的丈夫要提防李存勖恐對其為難,凡事須謹小慎微以自保。

李嗣源驚訝於花見羞這般細膩的心思,試著探問道:「如何自保?」

不想花見羞早已備有對策,她勸李嗣源常於軍中同部下在一起,以防遭不測,這個建議不可謂不深遠、高明。此後,李嗣源確遇多次劫難,虧得宦官李紹宏的周旋保護,才屢屢死裡逃生。

天不絕人命,自有後來福。事已至此,李嗣源遠走燕趙稱帝,同兩面三刀的李存勖分庭抗禮。然而在當時的情勢之下,河北並非立國良境,在李嗣源感到舉步維艱的時候,花見羞再施良計,她提議橫渡黃河後,從開封攻入洛陽,這膽大而心細的主意是日後李嗣源順利登基的一塊奠基石,而歷史的巧合也仿佛是早已註定之事。

正當李嗣源率領軍隊按照花見羞的提議渡河時,李存勖已因治國無方而走到末路,他在突發的兵變中逝去。隨後,趕到洛陽的李嗣源受擁,繼而順理成章登基稱帝,史稱後唐明宗。真可謂人情薄似雲,風景疾如箭。

此時對於這位後唐明宗而言,花見羞早已超越了一般妻妾的身份,幼年飽讀詩書的她不只具有慧心巧思,更持雄才偉略與恢宏大度之胸懷。

在治國策略上,李嗣源也採納了許多花見羞的建議,老天眷顧,百姓終於在連天烽火中度過一段難得的安康時光。


在李嗣源登基的初始,他便想著要立花見羞為後,因為無論從容貌、才情,還是謀略上來看,她都是不二人選,然而花見羞卻婉拒了如此巨大的榮耀,問其原因,答曰:「原配夏氏當為後。」

所謂高風亮節,大概就是如此吧。在天子身旁卻不貪戀名分,內心如何強大的女人才能做到如此呢?花見羞從社稷大局上考慮,建議明宗追封原配夏氏為後。

她深深得知,夫君為一國之主,凡事不可以兒女情長為第一要義。如果自己與夫君的情是花朵,需要土壤、陽光與細雨,那麼國便是給予這一切的基礎。

這番決定之下,她既表現了自己的赤誠愛意,又顧及了夏氏族人的感情,為李嗣源樹立了重情重義之態,同時對朝局穩定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可謂一舉三得,贏得萬民稱頌。

此時的李嗣源不得不嘆道,平日裡不矜不伐、賢淑溫柔的花見羞總能憑藉千伶百俐的智慧做出驚人之舉,不讓鬚眉之胸懷常常帶給其意外之喜。而花見羞終被冊封為妃子,人稱王淑妃。

時光荏苒,層層落花間便已是三年後,早已得盡人心的花見羞又一次被時代推到皇后的位置之上,群臣推舉她,她卻再一次選擇了辭尊居卑,並堅持立後宮曹氏為後。曹氏曾侍奉李嗣源原配夏夫人及兩子,終在花見羞的堅持下坐得皇后寶座。

隨後不久,花見羞也有了自己的「兒子」,即之後的許王李從益。李從益不是花見羞的親生之子,其生母是李嗣源身邊的一位妃子,然而紅顏薄命,誕下李從益不久後便溘然長逝,李從益便被李嗣源抱給花見羞撫養。


膝下無子的花見羞將小小的孩子輕攬人懷,寶寶自然散發出的奶氣令她瞬時有了身為人母的真實感,也許從第一次擁抱開始,已註定了她的後半生都要為這孩子奉獻。

若讓她再次選擇,想必她也不會有所改變。作為李嗣源最幼小的兒子,又有皇帝最為喜愛的王淑妃在側,李從益的幼年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誰也不會想到,十七年後,花見羞終因自己摯愛之子踏上黃泉之路。

五代時期,戰亂從未真正停歇,當一代明宗年老多病之時,又是烽火再燃之日。李嗣源本欲傳位於秦王李從榮,卻不肯明說,而在看望花見羞時隨口玩笑說千秋萬代之後將傳位給李從益。

不想此話卻被早已和秦王勾結的李從益的乳母王氏傳給了秦王,陷人絕望的秦王發動了政變,卻不敵宮中衛兵之力,死於這場荒唐的戰亂之中。

其時,李嗣源「聞從榮已死,悲咽幾墮於榻,絕而蘇者再」,可見李從榮此舉多麼無謂而愚蠢。白髮人送黑髮人,遭此磨難的李嗣源也終於在病魔前潰敗,告別了自己崢嶸的一生。

「雲夢去時高鳥盡,淮陰歸日故人稀。如何不借平齊策,空看長星落賊圍。」

李嗣源是花見羞第二任丈夫,也是最後一任,故人已去,心中所有的愛意便只為小兒。之後,宋王李從厚接棒帝位,史稱閔帝,可這皇位尚未坐穩便遭李嗣源養子李從珂篡奪。

君主更迭時,身為皇家子嗣的李從益又怎可能獨善其身,心思縝密的花見羞早已洞察到愛子的危險,心急如焚的她使出渾身解數從中斡旋,只為愛子可安身立命。

花見羞謀慮深遠,心裡非常明白這只是權宜之計,便待李從珂即位後便提出出家為尼的打算,所有的打算都是為了十年前那被抱到懷中的小小生命,雖非親生,但對一個重情重義、有勇有謀的女人而言,孩子帶給她的快樂與感情早已超越了血脈之緣。

花見羞聲淚俱下道:「小兒處偶得命,若大人不容,則死之日,何面見先帝!」

她一心為子的舉動一目了然,真可謂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此情此景,令本對李從益抱有敵意的李從珂也不禁唏噓,之後再無為難之舉,並厚待母子二人。

然而江湖向來險惡,世事終難預料。贏得皇帝庇護的花見羞以為終於用「退」的策略贏得了靠山,卻不想在亂世凶年中再度折戟。

本就對李從珂不服氣的後唐大將石敬瑭得到契丹耶律德光的支持,氣勢洶洶地殺進洛陽,已不惑之年的李從珂選擇了偕同全家老幼於玄武樓之上自盡,以保自己最後的尊嚴與顏面。

看著尚未成年的愛子,花見羞怎捨得就此讓他離開人世?危急之下,他偕李從益以及養女永安公主藏匿了起來,最終竟偷得絕處逢生之機。

歷史就像一塊巨大的岩石,凜冽而厚重,以勢不可當之姿巋然而立,花見羞一生都在這無情的墨黑中尋找縫隙以安身立命,倔強地不肯放過每一個時刻。

石敬瑭登基立國,是為後晉,這成為花見羞經歷的第三個朝代。


一心為自己和兒女謀生機的花見羞深知難尋立足之地,再度自請出家。也許上天終被她的苦心所打動,再次為她打開一扇窗。

石敬瑭的妻子李皇后為李從益同父異母之姊,血緣至親的情分令花見羞母子三人終於獲得了喘息的機會,不再忙於逃命。

之後,李皇后也視花見羞為母,與其相處甚為愉快。母子二人終於過了七年算得上安穩的生活。

七年後,風起雲湧,石敬瑭卒,他的侄子石重貴所任命的宰相景延廣是一位積極反遼的人士,種種行為下終於惹怒了契丹,舉兵進犯後晉。對當時的後晉來說,這是亡國之災,但對花見羞個人而言卻未必,因為耶律德光向來敬重花見羞的先夫李嗣源,在主持降將趙延壽與永安公主婚事之時,曾畢恭畢敬對花見羞道:「明宗與我約為弟兄,爾吾嫂也。」

隨後李從益婉拒了彰信軍節度使的任命,隨花見羞一同回到了都城洛陽,卻不知雖在母后庇護下得以偷生,自己終將於不久的將來迎來生命的絕章。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因國內頻頻發生反契丹起義而攜軍隊家眷北歸,後漢也在向來野心勃勃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的計劃下得以於晉陽建立,唐朝滅亡後天下已四次改姓,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本被耶律德光下令留守在汴梁的玄武軍節度使蕭翰,忌憚劉知遠的起兵,於是絞盡腦汁,想出令李從益充當替死鬼的主意,於是他詐稱遼太宗封李從益為監國,以此來牽制劉知遠,自己可好趁機北去,逃離兇險是非之地。

風華正茂的李從益聽說了這樣的安排,以為自己終於迎來了大展宏圖的良機,年輕氣盛的他激動萬分地將此聞告知了母后,哪想花見羞無一絲欣喜之色,當頭一盆冷水潑下來,謂之狂妄而輕信他人。

經花見羞冷靜分析複雜時事,方才頭腦發熱的李從益才知曉了其中利害,決定和母親一同逃出眾目睽睽之下的洛陽都城。一對母子的亡命天涯就此展開。

兩人來到了李嗣源徽陵旁守陵村戶的家中,卻並未遠離危殆。在蕭翰的大肆搜捕下,母子二人終被同村莊戶揭發,被迫再踏上進人汴梁城的道路,而此時的汴梁已非往日,殺機四伏、深淵薄冰之上,花見羞與自己最為疼愛的兒子最終淪落為池魚幕燕。

歷經數次兵變、看盡天下大事的花見羞,想必此時對自己的命運已達地知根。當李從益被擁立為傀儡皇帝,花見羞被冊封為皇太后時,眾臣謁見,花見羞卻絲毫不留情面地道出每個人都知曉卻不敢言的真相:「吾家子母孤弱,為翰所迫,此豈福邪?禍行至矣!"

成為傀儡皇帝之後,李從益與花自羞身邊更是危機四伏,劉知遠得知李從益在汴梁被擁立稱帝後,立即發兵以破竹之勢掃蕩了幾個鎮,眼看離洛陽及汴梁只剩咫尺。

向來在母親羽翼下安然成長的李從益頓時慌了手腳,惶惶不安。此刻只剩花見羞審時度勢地幫愛子理出生存之頭緒。她指出劉知遠野心勃勃而兵強將勇,當下只有守汴梁、隨即奉地獻城以為保命之計。


然正值十七歲年華、血氣方剛的李從益卻不肯如此輕易束手就擒,欲放手一搏,花見羞只好在愛子的堅持下指出可嘗試著致書數位節度使,望他們看在往日情分上派兵支援,守住汴梁。「亂世為王,不若盛世為狗。」正是花見羞在如此大環境中憤然而說的。

送出的書信石沉大海,李從益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幼稚,羽毛未豐。至此,花見羞再度苦口勸兒,戰亂政事非她母子可輕易運籌的,迷途知返的李從益立刻退稱梁王,虛位以待後漢皇帝劉知遠的蒞臨。

然而縱使他已做出這般姿態,命運也沒有露出善待的面孔。劉知遠從別處得知了之前李從益意欲招回舊將抵擋自己,只是未料到竟無一人回應的事,二話未說便派遣了部將郭從義提前一步到汴梁,賜鴆酒毒殺了花見羞及愛子李從益。

至此,一代傳奇落幕,而在臨死前,花見羞唯一牽掛的事便是愛子,她苦苦哀求,為自己雖非親生卻灌注了全部愛意的兒子求生,令聞者落淚,無不為之動容:「吾家母子何罪?何不留吾兒,使每歲寒食持一盂飯灑明宗墳上。」

然而在社稷天下面前,亡國之人和螻蟻又有何區別?

公元947年,花見羞與剛滿十七歲的愛子終離開了風雨人間,一杯黃土,瘞玉埋香。


花見羞在世之時,福慧雙修,胸懷韜略,對自己的夫君情深意濃且全力輔佐,待人謙虛溫和,對名利恬淡無欲;而作為一位母親,她雖未有親生子女,卻將養子及養女視為己出,自己的後半生,無論生命還是靈魂都在為子女牽掛解紛擾,春暉寸草,舐犢情深。戰亂五代,她歷經其四,閱盡傳奇,而自己也活出了一世傳奇。

憶往昔,夢回兒時,王氏餅鋪下,王家掌上明珠已出落成楚楚動人亭亭玉立的少女,來往鄰里忍不住多望她幾眼。少女頷首低眉,梨渦里藏有動人笑意,再鼓勇氣抬頭之時,第一次聽到了鄰里那句驚嘆不已的「花見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