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丕平與宗教史蒂芬二世的圈地建國,經歷了哪些過程?

纖塵歷史 發佈 2024-04-29T10:46:54.425580+00:00

引言:754年初期,教宗史蒂芬二世來到了法蘭克王國,也正是由此,他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翻越阿爾卑斯山的羅馬教宗。於是在之後,史蒂芬二世在聖德尼大教堂,為法蘭克的國王丕平三世,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加冕和舉行塗油禮。

引言:

754年初期,教宗史蒂芬二世來到了法蘭克王國,也正是由此,他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翻越阿爾卑斯山的羅馬教宗。

於是在之後,史蒂芬二世在聖德尼大教堂,為法蘭克的國王丕平三世,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加冕和舉行塗油禮。

也正是藉此,他便與法蘭克王室結為了比較深厚的聯盟,這一段關係對於歐洲的歷史進程,也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但是自從20世紀中後期,一部分國外學界,就開始從法蘭克的立場轉向了教宗的立場,他們將在教宗的誕生,看為一個非常常見的歷史過程,而並不只是一個單一的歷史事件。

一、拉文納陷落,史蒂芬二世求援政策轉變

751年,倫巴德王國占領了拜占庭帝國在義大利的總督府。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為了避免倫巴德人進一步的將羅馬吞併,史蒂芬二世就決定,與艾斯圖爾夫進行和談。

雖然他沒有像前任的教總一樣,去親自求見國王,但是他還是派遣了自己的親弟弟保羅,以

及首席文書官安布羅斯,作為使者前去拜訪,這樣一來,他也對艾斯圖爾夫表達了自己的誠意。

艾斯圖爾夫他或許是出於禮遇,又或許是為了打探羅馬的消息,不僅接受了教宗的獻禮,而且還與教宗的使者簽訂了40年的和平條約。

對於當時的義大利來說,40年的和平條約,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期限。

對於752年的這一次談判,史蒂芬二世對於宗教世俗的統治範圍,並沒有超出傳統的地域界限。

到了扎迦利時代,他們與帝國的關係得到了緩和,而這也就影響到了史蒂芬二世繼續與帝國合作的政策。

752年,史蒂芬二世再次派遣保羅與使者,去和艾斯圖爾夫進行談判,但是這一次,艾斯圖爾夫並沒有屈服他的命令,而是派遣了一位使者去和皇帝談判。

史蒂芬二世擔心皇帝的裁決會對自己產生不利的影響,於是也派遣了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打探消息,很快,三方使者一同返回到了羅馬。

經過多次的周旋,史蒂芬二世也不再顧及帝國的要求,他將帝國的領土視為聖彼得的產物,而作為聖彼得的繼承者,教宗也成為了帝國領土的擁有者。

二、「聖彼得國」的提出與丕平身份建立

754年初,史蒂芬二世受到了法蘭克王國的熱情接待,雙方在巴黎附近進行了會晤。

為了能夠將聖彼得國這一理論能夠付出實踐,史蒂芬二世必須藉助聖彼得與丕平,和法蘭克人之間的緊密關係。

過了15年之後,史蒂芬二世親自又趕赴法蘭克王國,想要請求丕平,發動一場針對倫巴德人的遠征,但是,這並不是一件簡簡單單的事。

而這也引起了當時一部分法蘭克貴族們的反對。

除此之外,史蒂芬二世他刻意的強調,羅馬人為聖彼得的「特選子民」,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拜占庭皇帝對於羅馬人的統治。

最後,從《塞爾吉烏斯傳》當中來看,塞爾吉烏斯他並不支持史蒂芬二世將拉文納地區視為宗教領地這樣的意圖,相反,他對於拉文納的統治,就如同帝國總監一樣。

所以不管是在和艾斯托圖夫的談判當中,還是在向法蘭克王國的求援過程中,他也並沒有為史蒂芬二世提供任何幫助。

三、丕平獻土與「聖彼得國」的確立

正是在法蘭克停留時期,史蒂芬二世將「聖彼得」的一系列觀念,不斷的灌輸給了丕平和法蘭克人。

在法蘭克大軍進入到義大利時,史蒂芬二世懇求丕平能夠派遣使者,請求艾斯圖爾夫能夠將聖彼得的權益歸還,但是這最後一次的請求,最後也遭到了輕蔑和拒絕。

但是沒過了多久,艾斯圖爾夫就大敗於丕平,只能夠求和來換取自己的生存。

756年時,艾斯圖爾夫撕毀了條約,重新對羅馬進行圍攻,而這一次,他險些殺死了史蒂芬二世。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史蒂芬二世連發數封書信,希望能夠得到丕平的相助,很快,丕平再次打敗了艾斯托爾夫,並且逼迫他簽訂三方條約。

757年,艾斯圖爾夫死後,德西德里烏斯成功奪取了倫巴德的王位。

但是在當時,德西德里烏斯自己的地位還並不穩定,對外的話,在教宗和法蘭克的壓力之下,所以他以討好的態度,將一部分城市歸還給了史蒂芬二世。

但是沒過了不久,史蒂芬二世去世了,而史蒂芬二世的後繼者們,比如保羅一世,史蒂芬三世等,他們仍然堅持著前者的外交政策。

他們不斷的強化與法蘭克王室之間的關係,通過以此來拓展「聖彼得國」的生存空間。

773年,查理曼出兵討伐了倫巴德國王。

在774年復活節的時候,查理曼拜訪了羅馬,並且在丕平獻土的基礎之上,向教宗做出了領土捐贈的承諾。

雖然說這一份承諾,它兌現的這個過程非常的艱難,並且對於威尼斯、伊斯特里亞和倫巴的兩大公國的領土要求,極大地超出了可控的範圍。

但是實際上「聖彼得國」的存在,已經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普遍認可,並且教宗也成為了義大利中部的統治君主。

總結:

其實自8世紀以來,羅馬教宗一方面,面臨著拜占庭帝國的壓迫,另一方面,還有倫巴德人的威脅等諸多困境,但是他們依然在意識形態領域,藉助聖彼得提升了自己的宗教權威,主動地謀求了世俗的權利。

這同樣也使得羅馬宗教的權威性,不斷的得到增強。

不過從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聖彼得國」的形成以及發展,得益於8世紀多位教宗的共同努力,而史蒂芬二世也在其中發揮到了突破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史蒂芬二世傳》

《倫巴德續編》

《塞爾吉烏斯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