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斯特要塞的英雄團長,打了10年零工,忽然聽到全蘇聯都在找他

枕貓 發佈 2024-04-29T12:54:48.244951+00:00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蘇聯誕生過一大批出色的軍人,除了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華西列夫斯基這些高級將領外,還有一批作戰勇敢的基層士兵和軍官。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蘇聯誕生過一大批出色的軍人,除了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華西列夫斯基這些高級將領外,還有一批作戰勇敢的基層士兵和軍官。

比如那個和戰友死守一座大樓擋住德軍的巴甫洛夫中士,那個高呼「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的政治指導員克洛奇科夫…

加夫里洛夫也是蘇聯的一名戰鬥英雄,他雖然級別不高、在世界上名氣不大,可是他的故事說出來也讓人佩服。

戰後他的日子過得並不好,直到後來蘇聯高層知道了還有這麼一個人,他才得到了應得的榮譽。

一場慘烈的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憑藉強大的閃擊攻勢擊潰了一個又一個歐洲國家的軍隊,一日內可縱橫數百里,十分迅猛。

入侵蘇聯後,德國軍隊仍然保持著極其銳利的攻勢,當時蘇聯政府以為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國人短時間內不會進攻蘇聯。

因此沒有充足的準備,再加上蘇聯經歷過大清洗,軍隊狀態不好、有經驗的指揮官都被撤了下去,戰鬥力非常弱。

德國入侵蘇聯後,短短數月的功夫,蘇聯就損失了大片土地和大量的軍事力量,德軍的鐵蹄與莫斯科近在咫尺。

與整個戰線大潰敗、大陷落相比有一個地方顯得很另類,這裡兵力不多、武器不多,可是卻讓實力更雄厚的德軍寸步難行,這就是布列斯特要塞,一個誕生戰鬥英雄的地方,一個讓德國士兵做噩夢的地方。

布列斯特要塞位於蘇聯的最西端,在今天白俄羅斯的布列斯特州首府布列斯特市的西部。

這是一個頗有歷史的要塞區,始建於1833年的沙俄,後來沙俄時代結束,這個要塞被繼承了下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要塞得到進一步建設。

這個要塞在蘇聯西部邊境上非常不起眼,長只有一公里多,但是它處在重要的交通樞紐上,要想抵達邊境線以東地區的各大城市必須從這裡穿過去。而在這裡除了堅固的要塞,還有複雜的地形。

穆哈維茨河和布格河把這裡分成了四個島,布列斯特要塞也被分成了四部分,分別是中心堡壘、科布林堡、沃倫堡和捷列斯波爾堡。

島與島之間有橋樑連接、大門相隔,要塞外面是成片的密林和泥濘沼澤。

1941年6月當德軍發動進攻的時候,這個歷盡滄桑的堡壘在炸彈下顯得十分脆弱,當時蘇軍只有兩個師守衛要塞,而且一半以上在德軍進攻前開出去訓練了。

對於守衛要塞的蘇軍來說最可怕的是,他們的堅持沒有希望,這場戰爭有上千萬人在作戰,蘇聯高層不會注意到這裡,即便注意到也沒有能力投送援兵。

要塞內的士兵只能儘量殺傷敵人,並且在德軍的嚴密封鎖下衝出去,他們的物資用一點少一點,沒有辦法補充。

在很多講述蘇軍政委的短視頻中,都引用一個片段,大批蘇軍喊著「烏拉」發起衝鋒,有的手裡提著菜刀,有的拿著板凳,還有的手握鐵鍬。其實那個片段是講述布列斯特要塞戰役的,而真實的布列斯特要塞之戰比電影要殘酷得多。

德軍第二裝甲集群第十二軍第四十五步兵師在轟炸機和重炮不斷發起猛攻,在蘇軍的頑抗下德軍始終不能徹底占領這裡。

到後來,失去耐心的德軍動用了坦克,強攻之下德軍把各個島嶼的蘇軍分割開來。

被分割後,蘇軍各個堡壘只能各自為戰,他們所剩的物資不多了,兵力也只有兩千人。在四個堡壘中,實力最強的是科布林堡,有一千多士兵和少量重武器,科布林堡也是四個堡壘中最大的。

這裡是布列斯特城的老城區,它的指揮官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彼得•米哈伊洛維奇•加夫里洛夫少校。

由於出身貧困,加夫里洛夫從小就能吃苦求上進,十八歲參軍後刻苦訓練,與白匪軍打過仗,還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過,逐漸有了很高的軍事素養。

布列斯特要塞之戰開打的時候他只有四十一歲,是第四十四步兵團團長。

整個戰役期間,加夫里洛夫都在槍林彈雨中奮戰,他把各部隊散落的戰士組織起來打退了德軍多次進攻。

與強大敵人多次正面交手並獲得勝利,這也足見加夫里洛夫的軍事素養很高。

6月29日,德軍發出最後警告,若不投降將發動更大規模的強攻,蘇軍拒絕了德軍的警告。

隨即德軍以卡爾臼炮的炮擊為總攻的開始,四十五步兵師強攻要塞,要塞的大部分面積被德軍占領,只有零星分布在各處的蘇軍還在抵抗。

被找到的英雄團長

由於大部分蘇軍官兵已經陣亡,所以戰事的有關細節後人也無法得知了,當時加夫里洛夫少校的去向不明,直到後來人們找到了加夫里洛夫,歷史的細節才逐漸被補上。

德軍占領要塞大部分地區後,加夫里洛夫一直還活著,他躲在一個隱蔽的地道里沒有被德軍看到。等他在夜晚出來的時候驚喜地發現還有十二名機槍連的戰士頑強抵抗,這十幾個人就在廢墟里穿梭打擊敵人。

再後來他們遭遇德軍圍剿,加夫里洛夫只能藏在一個馬棚里吃著飼料、喝著髒水堅持著。

7月23日,被炮彈炸得奄奄一息的加夫里洛夫最終被德軍俘虜,那時候他已經渾身泥土和傷痕了,鬍鬚和頭髮散亂。

據給他治療的醫生說,剛被俘虜的時候他的身體幾乎喪失直覺,連吞咽的動作都很難做到。

可是抓住加夫里洛夫的德國士兵卻說,俘虜他之前,他還在拿著武器頑強戰鬥。這是何等強大的戰鬥意志!

被俘後加夫里洛夫活了下來,並被德軍先後關在哈默爾堡集中營和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數年之久,後來又被轉到毛特豪森集中營,直到1945年蘇聯紅軍才將他救出來。

戰後加夫里洛夫仍然留在軍隊,但是由於有被俘經歷加上他丟了黨員證,他的前途大受影響,同時還要長期承受著來自身邊人壓力。

1945年秋天,蘇軍對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短時間內俘虜了數十萬日本關東軍,蘇聯把他們安排到西伯利亞勞動改造,加夫里洛夫被安排到戰俘營里任職。

在任期間加夫里洛夫表現很好,對營區的管理井井有條,在防止疾病傳播和對待士兵方面他成績突出。

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加夫里洛夫離開軍隊返回故鄉,這時候人們對他的誤會很深。

他先後在農場、陶器廠工作過,最後都因被俘經歷遭到辭退,這位名校畢業、經歷豐富且年近半百的男人被迫四處求職,靠打零工維持生活。

孤獨且貧窮的加夫里洛夫遇到了一位同樣命運悽苦的女性,兩個人組成了新家庭互相扶持,他們住在一個偏遠的破土坯房裡,沒有子女陪伴。

後來一個叫謝爾蓋•斯米爾諾夫的蘇聯作家改變了加夫里洛夫的命運,此人喜歡研究衛國戰爭史,在翻閱歷史檔案的時候他注意到了一些倖存者,其中就有加夫里洛夫。

布列斯特要塞的資料太少了,斯米爾諾夫想把這些故事儘量挖掘出來,於是經過大量的查找和採訪,他寫了《布列斯特要塞》一書。

這本書一經問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布列斯特要塞里的戰士們頑強抗敵的故事每個都感人肺腑。

很多資料證明,要塞里絕大多數蘇軍戰士都是堅定的,有些人是至死沒有投降,而那些被俘的很多是長期水米不進喪失行動了能力,不得已做了俘虜。

於是全蘇聯就掀起了尋找英雄的行動,1955年蘇聯電台播出了名為《尋找布列斯特要塞的英雄》的節目,並呼籲各地民眾積極提供線索。

當年12月24日上午斯米爾諾夫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的聲音非常激動,他聲稱自己就是戰爭中那個被俘的團長。

這個消息瞬間傳遍了蘇聯社會,所有人都跟著沸騰了。

1957年加夫里洛夫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金星獎章、列寧勳章。

他的生活因此而改變,他有了新住處,各種採訪、演講邀請接二連三地傳來,加夫里洛夫也開始撰寫回憶錄講述他過去的故事。

作為一個用生命捍衛過國土的軍人,加夫里洛夫主動站出來說自己是當年的倖存者肯定不是為了那些金錢和地位。

在他的心裡一個軍人的榮譽是更重要的,他要證明自己不是懦弱,也不是叛徒,而是一個真正的勇敢者。

布列斯特要塞之戰由於絕大多數士兵都戰死了,少有的倖存者被分割在各處不能了解戰友的情況,所以很多故事都沒有留存下來,這是個遺憾。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像加夫里洛夫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也許他們的故事沒有被廣泛流傳,也許他們沒有像那些大元帥一樣有一本本厚厚的傳記和回憶錄,他們的人生短短几句話就能概括,可是他們與法西斯英勇作戰的精神值得後人去紀念。


參考文獻

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第一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