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看文物 | 火銃——我國最早期的射擊型金屬熱兵器

敦煌市陽關博物館 發佈 2024-04-29T13:44:30.635992+00:00

火銃又稱「火筒」,是中國元朝和明朝前期對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的通稱,它的出現,使熱兵器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對後來的戰爭形式和軍事技術的發展開展了新的篇章。


永樂二十一年銅火銃(明)陽關博物館館藏

火銃又稱「火筒」,是中國元朝和明朝前期對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的通稱,它的出現,使熱兵器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對後來的戰爭形式和軍事技術的發展開展了新的篇章。

永樂二十一年銅火銃(明)陽關博物館館藏

上陰刻楷書銘文二行「天字伍萬捌千玖佰捌拾貳號,永樂貳拾壹年玖月 日造」22 字。

火銃以火藥發射石彈、箭、鉛彈和鐵彈,是在南宋長期使用的各種火槍的基礎上,隨著火藥性能的提高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是元明時期軍隊的重要裝備。元朝時,管形火器得到發展。火槍,火炮的竹管改用金屬製作,起初是用銅鑄造,叫做「銅火銃」,後來又改用生鐵鑄造,稱為「鐵火銃」。這時金屬管形火器不僅裝填火藥,而且還裝有球形鐵彈丸或石球,從而開創了在金屬管形火器中裝填彈丸的先例。是中國勞動人民對兵器發展的重要貢獻。這一時期火銃的發展,大量生產和裝備軍隊,特別是專用火器軍隊的組建,使交戰雙方開始發生了變化。火器的巨大作用,已便它成為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

火銃採用青銅鑄造管身,能耐較大膛壓,可以填較多的火藥和較重的彈丸,因而大為提高了火器的威力。火銃使用壽命長,能反覆裝填使用發射。因此,在發明以後不久就成為軍隊的重要裝備之一。

在元代火銃問世後,發展很快,元末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明朝建立後,大量製造火銃,加強了邊防、海防和城防設施,並於永樂年間組建了專用火器的神機營,促進了明軍訓練和作戰方式的改變,創造和發展了火銃同冷兵器相結合的戰術。嘉靖以後,明軍裝備的輕型手銃和重型火銃,逐漸被鳥銃和火炮所取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