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永福寺古鐘與蛟龍大戰,府志《鍾潭行》記載真實不虛

湖南傾城武 發佈 2024-04-29T15:17:34.118100+00:00

《惠州府志》記載一則軼事:「北宋政和中,惠州永福寺鐘,常夜與龍塘蛟龍戰,半夜復回寺,邑人皆見之。一夕鍾竟不返,僧求之不得;來年夏旱發現鍾在水中,百牛挽之不動,唐博士有鍾潭行。

《惠州府志》記載一則軼事:「北宋政和中,惠州永福寺鐘,常夜與龍塘蛟龍戰,半夜復回寺,邑人皆見之。一夕鍾竟不返,僧求之不得;來年夏旱發現鍾在水中,百牛挽之不動,唐博士有鍾潭行。」

其大意說的是:「北宋政和年間,惠州永福寺內有一口鐘,時常與附近龍塘蛟龍打架,天不亮又返回寺廟,寺廟裡的和尚和當地人都見過此離奇之事,可有一天,那口鐘竟然沒有回來,寺廟和尚去龍塘邊求鍾再回來,但卻一直沒有回來。第二年夏天,龍塘里水也乾枯了,大家都發現了那口鐘,但卻無法移動,找來了上百頭牛去拉,還是沒能拉動。

宋朝的永福寺,與近年在紅花湖興建的永福寺不是同一處,不過都是在西湖附近。

古代西湖周邊大小寺廟十幾座,唯永福寺規模最大,據說惠州永福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歷年損毀重修多次。

關於這段記載看似太過於離奇,離奇到大多數人把它當成傳說,並未當真,以至於惠州當地也並未過多宣傳此事件。

畢竟,寺廟內的大鐵鐘怎麼會飛移到附近龍塘與水中蛟龍打架呢?

其實從各個方面分析來看,這種可能也並非就沒有。

首先,這件事當時許多人都親眼所見,就算外人瞎說,出家人不打誑語,不至於胡說此事。而且那口鐘不是一次兩次去龍塘和蛟龍打架,而是發生了多次,目擊者自然不少,再說能被記錄到當地府志中,就不會是虛無縹緲的傳說。

這則軼事最後一句,提到「唐博士有鍾潭行」,唐博士是指北宋進士唐庚,其時唐庚正好貶居惠州,為此寫下《鍾潭行》一詩,但詩中只言永福寺鐘會飛,未言與龍塘蛟龍斗。

唐庚《鍾潭行》詩日:

君不見惠州城之西,永福古寺鐘崛奇。夜輒亡去黎明歸,萍沙摹糊水淋漓,山僧初驚久恬嬉。一夕徑去不復棲,父老嗟惜僧垂浹。明年夏旱江水低,此鍾居然水中坻。奔走往視空城陴,挽以巨纜牛百蹄。牛喘纜絕鐘不移,度不可得乃去之。江花開落水東馳,到今過者猶俯窺。刻舟求劍真自痴,不應此物猶沙泥。

這裡再次介紹一下唐庚,北宋紹聖元年(1094),考中進士,任利州司法參軍。大觀年間,歷任宗子博士,得到張商英的推薦,升提舉京畿常平。政和元年(1111),張商英罷相,唐庚受到牽連貶官惠州。政和五年(1115)遇赦北歸,復官承議郎,提舉上清太平宮。在回到四川的路上病逝,享年五十一歲。

唐庚簡歷提到,政和元年(1111),張商英罷相,唐庚受到牽連貶官惠州。這麼說唐庚到達惠州,最早也是1111年後,從他其它詩句分析,到達惠州時是開春了,當時還下了雪。

因此了解到唐庚是1112年春到惠州,1112年是政和二年,而永福寺鐘飛到龍塘與蛟龍打架,也是在政和年間,那麼應該是在政和元年左右。

唐庚在惠州有四年之久,也寫過不少詩篇,但卻不及蘇軾在惠州有名,不過唐庚也有小東坡之稱。

唐庚比蘇軾晚到惠州十七年之久,蘇軾到惠州那年,唐庚也正好是那年才高中進士,兩人雖然是同時代的人,但不知二人是否有見過。

言歸正傳,正常來說,一口鐘不藉助外力或人力,是不可能移動的,一般寺廟內鍾少者幾百上千斤重,怎麼可能會飛移?

古時候,確實有許多神異之事發生,不凡從大膽分析,是不是因龍塘蛟龍作祟,有神秘人用法術操控鐵鐘去制服蛟龍,經過多次大戰,終於將蛟龍制服,而鐵鐘不再返回,應該是用來鎮壓蛟龍了。

自古就有鐵器鎮壓洪水先例,最常用的有鐵鍋、鐵鼎、鐵鐘等,因此,鐵鐘鎮壓了水中蛟龍也說得過去。

沒有蛟龍作祟,龍潭水也淺了,淺到第二年,都能看到了那口鐘,只是怎麼都拉不上來。

龍塘後來被稱鍾潭,現在不知在西湖哪一處,距今九百餘年,也許早就被填埋了,那口鐘也永遠淹沒在泥沙之中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