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清退令開始實施,超6000萬農民工該何去何從?

歷史說talk 發佈 2024-04-29T16:17:14.157171+00:00

「李師傅,這個月清退令就要實施了,你看?」「趙老闆,我求你了!我跟著你都幹了五年了,不喊苦不喊累,就是為了養家還債,這一走,我可咋辦?」

文|歷史說TALK

編輯|歷史說TALK


「李師傅,這個月清退令就要實施了,你看?」

「趙老闆,我求你了!我跟著你都幹了五年了,不喊苦不喊累,就是為了養家還債,這一走,我可咋辦?」

「趙老闆,我身子骨還硬,還能再干幾年,你看看能不能.....」

「別,李師傅,你年紀大了這都是為你好,我已經把你寫名單里了,你明天收拾東西吧」

這是發生在工地上的一幕,也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清退令即將實施

清退令,是最近幾天被熱議的一個話題,

什麼是清退令?簡單來說有兩點:

第一:60歲以上的男性和55歲以上的女性禁止從事建築施工行業。

第二:55歲男性和45歲女性禁止從事高空高溫工作,特別是一些影響身體的繁重體力勞動。

今年,可以說農民工進城找工作變得更難了。

類似這樣嚴加管理的措施,正不斷被落實到位。

上海、天津、深圳、南昌、荊州都已經紛紛響應。因為多地都增設了門檻,一部分農民可能沒有辦法再進城打工了。

是最近幾年時間裡,建築工地上出現了很多事故都是關於高齡老人的,

去年六月,在荊州市的一處工地上發生了一起施工安全事件,其中就有一名63歲的男性受傷。而在泰州市的一處工地上發生了墜樓事件,其中傷亡兩人,都是60歲以上。

所以一個個悲劇都在提醒我們,60歲以上的老人反應和判斷能力確實和年輕人相比出現了衰退的跡象,已經不適合在建築工地上打工。

很多網友質疑,50歲上下做了一輩子的工人,該如何轉行,如何安置下崗農民工?

雖說這一系列的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農民工所在的這個行業,每天都要面對各種惡劣的環境,以及巨大的安全隱患,而且有些項目為了趕時間,還得加班加點,連年輕人都受不了,更別說上了年紀的農民工了。

如果全國效仿一刀切的話,試問這些在工地打拼養家的農民工該何去何從?

現在很多網友都說,給他們一條活路吧,他們為了養活家庭用盡了人生最後一絲氣力,安全問題是非常重要,但是可以用管理的辦法來處理,不要以年齡原因來清退他們,留給他們一個崗位,留給他們一碗飯吃」。

國家讓農民工回家養老,不要再從事這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這是好事那麼為什麼卻引起了,大家的這個如此強烈的熱議?

甚至有農民工說,我們連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都不能自己決定了嗎?

農民工在中國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農民工這個詞源於80年代初,指從農村走出來的農民工人,他們在中國改革開放和城鎮化進程中,為中國城市的建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按照國家規定,只要你是農村戶口,在城市生活工作了六個月以上,並且從事的是非農業工作,那麼你就屬於農民工

像是什麼IT農民工,金融農民工都是新造出來的詞語,不管你月入3000還是月入3W只要你的戶口還在農村,你就是貨真價實的農民工。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那我們目前有多少農民工?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農民工2.93億

我國就業人口有多少呢?

7.47億,那就意味著農民工群體占比接近40%,也就是說十個工作的人里,就有四個是農民工。

中國建築業農民工總數超過5,400萬,占農民工總數2.86億的18.88%,其中從建築工人的年齡結構來看,40歲以下的占50.6%,50歲以上占24.6%,不難看出,建築工人的老齡化愈演愈烈,斷層問題突出。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因為家裡的土地越來越少,陸陸續續的往城裡走。

清退令的實施對農民來說掙錢也越來越難了,他們看中了城市裡適合於農民工的工作,所以許許多多的農民工都從鄉下蜂擁而至的到了城裡。

鄉下只留下了他們年邁的父母和留守兒童,多少年來留守兒童在家裡無法和父母團聚,農民工沒有養老,所以他們就一直在城裡幹下去,直到他們干不動的那一天,才會回到農村的家裡。

按照道理來說,60歲以上的人應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這時候兒女已經長大,兒孫滿堂。為什麼60歲甚至70歲的老農民,還要進城務工,原因很簡單就是沒錢,他們仍要在艱苦的環境中工作去換取微薄的薪水。

一方面是為了減輕孩子的經濟負擔,有的農民雖然兒女長大了,也結婚了,但是在結婚的時候需要買房,有的甚至還需要買車、彩禮錢

這些錢不是說農民工手裡實現就有的,他們需要出去借,或者打工才能攢下這一大筆錢,兒女條件好的或許能補貼父母,兒女條件不好的對父母來說也是一個壓力。

另一方面是為了給自己奠定經濟基礎,攢養老的錢,這樣才能老的時候有錢養病,有錢醫。

其實,用一個著名的廣告語來形容也很貼切:並不是每一種牛奶,都叫特侖蘇,而在實際生活中,也不是每位六十多歲的農民工,都能拿到四五千元的退休金,大部分的農民工,一個月只能拿到一百元。

如果農民工有養老的保障,和頤養天年的條件,那麼誰又願意出來從事又髒又累的體力勞動,當然這個決定,初衷一定是好的,畢竟是為了高齡農民工的身體而著想,可是這樣,我們總感覺就好像這個人,從一筐蘋果裡邊拿出一個蘋果來吃,有一個不甜,那麼他就把整筐的蘋果給貼上了這個不甜的標籤,給扔掉了,這是不是有點太任性了?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城鎮職工,退休延遲也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是目前我國有2億多的靈活就業者,什麼是靈活就業者,就是沒有固定收入的一部分人,那麼清退之後,農民工的生活之路又在何方。

我們看看如今的就業市場如何,先不說企業,就拿保安來說,有人要60歲的保安嗎,保安在各企業或者是小區,那都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或者是中年人,而且還要你持證上崗

有人說你可以回家種地,我們看看,這些農民工如果靠種地能夠致富,那麼他們何故是撇家舍業的,靠勞動力來掙點錢去補貼家用和生活呢?

我們再看目前消費狀況,目前消費確實呈直線上升,房子來說一平米少的上萬,多則十幾萬幾十萬,我們看看糧食是多少錢一斤,小麥玉米的保護價格均在是一塊錢左右,而很多出來打工的農民工,家裡幾乎是沒有多少耕地,那麼,還要讓他們回家種地致富或者是養老嗎?

其實在工地上,高齡農民工容易出現事故,這麼做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農民工,為農民工著想,可是這不免讓人有一種各掃門前雪的感覺。

前有為了不讓粉塵污染環境農民得配上灑水車來收割小麥。

後有河北農民因為收割莊稼的機動車輪子帶有田地的泥巴,得鋪上地毯進行作業,這種做法是不是有些過於簡單了。

我們再看,農民有多少是有養老保險的,如果他們一個月也能有大幾千的養老金,難道他們就不願意退休嗎,不願意來享受這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嗎。

說到這裡,有一個工地的包工頭說,其實這麼做,就更減少了用工的成本了,因為,他的工地用工,農民工60歲以上的就占了60%,而20-30歲的年輕人只占到了10%。

農民工為我們的城市基礎建設做出的貢獻,可以說是巨大的。

我們能不能不要以愛的名義來剝奪弱勢者,出賣自己勞動力來換取一些報酬的權利?我們能不能有溫度的不做一刀切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在工地工作,現在的工人都是70與80後在支撐著,90和00後身影越來越少,如果再過二三十年後,去哪裡找建築工人來保持施工崗位?

全國2.93億農民工,在老家鄉鎮打工的有1.21億人,跨市沒跨省的有1億人。

跨省打工的有7130萬人占24%,可見大部分人其實沒有離家太遠,願意跨省打工的只有1/4,不過,在老家打工確實沒有外出打工掙的多,去年在老家鄉鎮打工農民工,平均月收入是3878元,而跨市跨省農民工,人均月收入是5013元,

看來外出打工農民工,確實有著更強的賺錢動力和需求,否則又為什麼要背井離鄉呢,那些跨省打工農民工,都是從哪來到哪去,根據華東師範大學蔣子龍等人研究:

京津冀滬蘇鎮和廣東省吸收了全國40%以上的農民工流入量

流入京津冀的農民工主要來自河南山東安徽。

流入滬蘇鎮的農民工主要來自安徽,河南和四川。

流入廣東省的農民工主要來自湖南廣西和四川。

其實農民工跨省打工的問題,不僅僅只對農民工群體本身有影響,也會影響到下一代子女。跨市跨省農民工,導致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會產生大量農村留守兒童

根據統計,2020年底中國的初中與小學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已經達到1,810萬人,守兒童不僅缺乏父母陪伴,海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而且由於很多都是爺爺奶奶給帶大,老人的溺愛和父母管教的缺乏,也更容易讓留守兒童成長為問題少年,以逃學打架社會人為榮,但這其實也是孩子和家長的共同無奈

留在農村就沒有錢,外出打工就得離開孩子,每年春節過後,多少孩子追著父母離鄉背景的身影,嚎啕大哭,父母也不得不狠心轉身而去。

一面是60歲以上的農民工勸退,一面是工廠招工難,一面是號召老百姓自己解決養老問題,一面是給這些老人設置就業門檻。

人的年齡原本不過只是一個數字,正如樹木的年輪一樣

但如今,卻變成了囚禁著人的囚牢,變成了一個人頭頂的頂棚,變成了一個可以輕易操控別人的把手。

結語

面對這樣的窘境,很多人是無力去改變現實的,何去何從,是每個政策制定應該考慮,如何轉化在就業的民生問題,讓更多的個體有尊嚴有人格的生活著,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我國近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中,有多少人為之奉獻,為之犧牲?

對農民工的虧欠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反思,向每一名為祖國添磚加瓦勞動者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