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珍寶島戰役後,林彪指示李德生:你立刻去把粟裕請到北京軍區

文史江湖 發佈 2024-04-29T16:44:58.353530+00:00

1951年9月,治療結束的粟裕從蘇聯回國,回國後他先來到了北京,打算稍事休息就返回南京,重新回到華東軍區的工作崗位上。

粟裕在抗美援朝中有什麼貢獻?

張愛萍上將晚年曾說:「粟裕同志擔任總參謀長的時期,是總參最好的時期,也是我心情最愉快的時期,也可以說是軍隊建設最好的時期。」

1951年9月,治療結束的粟裕從蘇聯回國,回國後他先來到了北京,打算稍事休息就返回南京,重新回到華東軍區的工作崗位上。

一天,朱老總和周總理親自登門,去看望了粟裕。談話中,周總理向粟裕交待了一項重要的任命:

「中央決定,調你到總參謀部工作,具體職務是第二副總參謀長,同時仍兼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的職務。中央讓我們和你談談,希望你儘快就職。」(聶榮臻元帥為代總參謀長、第一副總參謀長)

粟裕深知,新中國成立後,軍隊的主要任務已經不再是作戰,軍隊的任務正經歷著歷史性的轉變,他本人的工作也理應隨之調整。他自己的打算是,希望能騰出一段時間來總結過去的戰爭經驗,並探索部隊發展和未來戰爭的問題。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學校和部隊,至於到總部工作,他從未有過這種想法。

粟裕謙虛地說:「我的水平很有限,恐怕難以勝任,是否換成其他同志比較好?我到下面去抓部隊,或者搞學校工作都可以。」

朱老總和周總理回答:「你到總參工作,是毛主席親自點的將,我們認為你是適合的,你還是服從組織安排吧。」

話說到這裡,粟裕已經無法推辭,他點頭同意了。

粟裕趕回南京,剛交接完工作,時任中辦主任的楊尚昆就給他打了電話,催他儘快到中央軍委報到,粟裕又馬不停蹄趕回北京。粟裕到任後,負責分管作戰、訓練及海、陸、空各特種兵。

從地方戰區來到中央,從野戰軍司令部進入軍委統帥部,這對粟裕來說是一項很大的轉變,但作為一位天生的軍事戰略家,粟裕很快就完美勝任了這項工作。

他一上任就負責參與制訂了軍隊建設的五年計劃,隨即又主持了膠東半島地區的設防工作,他獨到的眼光和切中要害的意見很快贏得了大家的好評。毛主席也因此盛讚他說:「粟裕同志向來能比較好地抓住問題。」

當時抗美援朝戰役正在進行,且看起來有長期化的可能。粟裕敏銳地意識到,我們不僅應該盡全力爭取這場戰役的勝利,還應該抓住時機,在這個現代化的戰場上鍛鍊我們的部隊,推動我軍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這年五月,粟裕在和空軍領導談話時指出:我們的空軍要在此戰中求得鍛鍊,哪怕為此犧牲一些人員和裝備也在所不惜。

當然,他並不主張用我們新組建的空軍與對手強大的空軍進行正面決戰,他要求空軍將作戰目標選擇為敵人的小機群、中機群。即使有一次殲敵過半的決戰機會,也應該避免,因為對手的恢復能力是我們不能比的。

他還建議各軍區空軍司令部輪番前往丹東,參加實戰指揮,積累經驗。他的這些建議都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不久後,他又建議我軍入朝部隊以軍為單位,以師為單位輪換入朝,「使國內80%以上的部隊,都能取得對美作戰的經驗……」這個建議也被迅速採納。

1954年越南奠邊府戰役前,粟裕也對此戰的部署、攻擊重點和戰術運用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見。

共和國的海軍誕生於粟裕負責領導的華東軍區,當時我們海軍的船隻質量不高,很多指戰員不願出海,不敢出海,粟裕反覆做他們的工作:

「海軍應該出海還是在岸上?當然應該出海,否則就不能叫海軍了。不出海就不能得到訓練,就無法完成保衛國家海防的重任……我們要把防線推進到海防最前線去,這樣才能保衛我們的城市和工業區。蹲在大城市裡只能被動挨打。」

在粟裕的建議下,海軍迅速組建了練習艦隊,明確規定了各艦艇人員的下海時間。

他的這些建議是寶貴的,及時的,對推動我軍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由於粟裕在總參謀部期間的突出貢獻,1954年10月31日,中央正式任命粟裕為解放軍總參謀長。這次粟裕升職,又是毛主席親自提名的。

當得知這項任命後,粟裕很吃驚,他立刻給毛主席打報告,說自己不能勝任,但主席卻說:「根據我的了解,你可以勝任。你要大膽工作。不過,牡丹雖好,還需綠葉扶持,你努力干吧。」

這一年,粟裕將軍47歲。


毛主席夸粟裕是一朵牡丹,並給他配備了10朵「綠葉」,除了掛職不到的6位外,其餘4位副總參謀長分別是:分管作戰的陳賡大將、分管訓練的張宗遜上將、分管情報的李克農上將和分管軍事行政的張愛萍上將

張愛萍上將晚年回憶這段合作歲月時曾說:「粟裕同志對我很信任,很放手,但也講黨的原則。在解放戰爭期間我和粟裕同志有過爭論,但我們的爭論都是同志式的,這些爭論不影響我們之間的友誼。」


這些從戰火中走出來的出類拔萃之輩,如今匯聚在我軍的最高統帥部,為了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軍精誠合作,締造了張愛萍上將所說的「我軍軍隊建設最好的時期」。

粟裕不僅是戰爭年代的戰將,在和平年代也是一位優秀的高級將領。


林彪和葉劍英為何如此欣賞粟裕?

1958年8月31日,粟裕卸任解放軍總參謀長一職,調任國防部副部長和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在完成職務交接的工作後(繼任者為黃克誠大將),粟裕來到了軍事科學院辦公。

軍事科學院創辦於這一年的3月15日,眼下還是個新學校,很多東西還處在初創階段,百戰將軍粟裕的到來無疑給了大家極大的信心。

在全院歡迎會上,葉劍英院長(兼政委)高興地說:「粟裕同志戰鬥一生,戰功巨大,他的到來是對我院領導力量的很大加強。」

儘管葉劍英的軍銜比粟裕高,但葉劍英對粟裕向來非常尊重,他無論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下裡,稱呼粟裕是都不會直呼其名,而是叫他「粟總」或者「粟裕同志」。

粟裕在軍科院,主要負責軍科院的常務工作,根據葉劍英院長的提議,粟裕負責主持第一線的領導工作,自己則居於二線。期間粟裕和葉劍英合作非常愉快,葉劍英在此期間更加了解到粟裕的軍事才華和戰略眼光,兩人惺惺相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蘇關係開始變得緊張,中國周邊的國際形勢也開始嚴峻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下,粟裕這位沙場名將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視線。

1965年10月初,當時負責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林彪在上海找到了正在休養的粟裕,和他進行了一次談話。

在這次談話中,林彪說:「你現在身體不好,主要任務是休息,等你好些後,可以多下部隊走走,發現什麼問題,有什麼意見,都可以直接向我反映,打電話或者寫信都行,也可以直接面談。」

自從1958年離開部隊後,粟裕已經很少談論部隊的問題。這次,在林彪的反覆詢問下,粟裕談了3點自己看法,這些建議林彪都表示贊同。在粟裕離開的時候,林彪再次囑咐他,等身體好些了,可以多去部隊走走。

這次談話讓粟裕陷入思考:去年春天自己心肌炎發作,休息了半年,後來身體好了一些,考慮到全國戰備工作正在進行,可能有需要自己的地方,他又多休息了一段時間。身體完全調養好後,粟裕原本打算回軍科院工作,讓其他的同志都休息休息。但如今軍委的領導又提出讓自己多下部隊走走。

「到底是回軍科院換班呢,還是下部隊搞點調查研究好呢?」粟裕一時間也想不出答案,思來想去,他決定去徵詢一下葉劍英的意見。

粟裕向葉劍英說了林彪的囑咐,又說了自己的考慮,葉劍英聽後告訴粟裕:「軍科院的事情就讓宋時輪、鍾期光他們去搞,你不要換小班,要準備接大班。你是戰將,要做好打仗的準備。」

葉劍英知道粟裕心系部隊,極力支持他回到部隊搞調研,還在軍科院專門組織了一個班子,隨粟裕一起下部隊。

1969年3月初,珍寶島戰役爆發,中蘇邊境的安全問題更加突出,林彪又指示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生和政委紀登奎立刻把粟裕請到北京軍區,讓他為對付蘇聯出謀劃策。

粟裕收到消息後,立刻帶著軍事參謀去了中蘇、中蒙邊境,經過幾個月的實地偵查和研究,粟裕提出一份防禦作戰方案,此方案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

林彪對於粟裕的軍事才華,無疑是非常欣賞的。在解放戰爭第一年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殲滅國軍17.5萬人,而粟裕指揮的華東戰區殲滅國軍人數高達43.4萬人。

林彪為此曾評價說:「粟裕盡打神仙仗」、「南昌起義之後,從南征路上開始,及至井岡山時期,就數我們兩個打得好。」


1976年1月,周總理病逝,粟裕心情沉重,期間心臟病頻繁發作。9月,毛主席病逝後,粟裕機警地關注著時局,和葉劍英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葉劍英告訴粟裕:「現在要把嘴巴閉得緊緊的,眼睛和耳朵張得大大的。」他交待粟裕,要密切注意部隊的動向,防止意外情況發生。不久後,葉劍英又讓粟裕親自去了解一下北京周圍某部隊的情況。

這年10月6日,在葉劍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領導下,中央一舉解決了「四人幫」的問題,粟裕為此稱快不已,常年壓抑在心頭的陰霾也一掃而空。

這一年粟裕已經69歲,雖然他依然滿懷雄心壯志,但年齡已經不允許他再次回到他奉獻一生的部隊。

1984年2月5日,一代傳奇名將粟裕病逝於解放軍總醫院,享年77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