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柯林頓幫中國加入WTO?暗中玩了三大陰謀,被中國一一破解

枕貓 發佈 2024-04-29T16:45:04.459597+00:00

從20世紀談到21世紀,從關貿總協定談到WTO,中國代表團舌戰群儒,與WTO的37個成員國展開了拉鋸式雙邊談判。

翻開世界貿易史,應該沒有哪場談判能比中國「入世」談判更持久、更艱難。

這場談判持續了十五年。從20世紀談到21世紀,從關貿總協定談到WTO,中國代表團舌戰群儒,與WTO的37個成員國展開了拉鋸式雙邊談判。

這些成員國中,最難搞定的就是美國。它抓住了中國想要「入世」的急迫心理,數次獅子大開口,企圖在中國身上獲得更多的政治經濟利益。

中國自然不會容忍美國的貪得無厭,雙方談了25輪都沒談清楚。

談到最後,朱鎔基總理親自下場談判。他諷刺道:「如果美國要求太多,最後恐怕什麼也得不到。」

眼看雙方就要談崩,未曾想峰迴路轉,柯林頓居然同意中國「入世」,並用「三個對華策略」說服了美國國會,成功幫助中國加入了WTO。

柯林頓為何會幫助中國「入世」?他所謂的「三個對華策略」又是什麼?

跨世紀談判:艱難的「入世」之路

1978年12月,黨中央確定了改革開放基本國策。這項政策如同一場甘霖,讓飽受創傷的中華大地煥發了勃勃生機。

在發展生產力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的齒輪開始轉動,處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大大小小的農貿市場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尖尖,人們拋棄了經典的藍色系,開始穿著色彩鮮艷的衣服上街,有些人還會和身邊的外國人學習英語。

生產力的發展,帶來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一項項改革漸次推進,中國一改「老破小」的面貌,逐漸建立起了完備的物質生產體系。

可以說,改革後的中國,就像是從黑白世界切換到了彩色世界。中國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日漸提高的生活水平讓世界為之側目。

然而,與轟轟烈烈的對內改革相比,對外開放就要艱難很多。

首先,中國的基礎很差。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近乎於「閉關鎖國」的狀態,幾乎不參與國際貿易,也不和其他國家交流。彼時,中國對外的兩根紐帶就只有「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和「聯合國」。

這兩個組織協議是蔣介石代表中國簽訂的。新中國成立後,蔣介石敗走台灣,蔣家王朝也土崩瓦解。權力更迭之下,新中國政府想要繼承中國之前的國際地位,就得重新爭取。

1971年10月25日,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關貿總協定那邊,我國一直沒有申請恢復締約國的地位。關貿總協定和中國之間,也還處於「認識,但不熟」的尷尬狀態。

改革開放後,關貿總協定的重要性漸漸凸顯。

作為一個致力於打破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消除關稅壁壘的多邊國際協定,關貿總協定對我國的改革開放意義重大。毫不誇張地說,中國能否「復關」,決定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生死。

為何會這麼說?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有大量廉價勞動力,有效減少了生產成本,出口產品的價格就要低很多。

低價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勢必會對當地產業造成衝擊。為了保護自家產業,許多國家都提高了關稅,這就導致中國產品漂洋過海後,價格翻了好幾倍,比當地的產品都要貴,原有的價格優勢蕩然無存。

產品的外銷之路不順利,大量的商品光靠國內也消化不了,工業發展就被卡了脖子。

更為致命的是,因為對中國經貿體制不了解,外國資方雖然眼饞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巨大市場潛力,但依然不敢貿然進入中國市場。

走不出去,引不進來,中國被完全排斥在了世界多邊貿易體系之外。而要想走出這個困境,中國只有一條路——恢復關貿總協定的合法席位。

1986年7月10日,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錢嘉東來到了位於瑞士萊蒙湖畔的世貿組織辦公地。他此番前來是代表中國政府,向關貿總協定遞交恢復中國合法席位的申請。

1987年3月,關貿總協定中國工作組成立,主席是一名瑞士人,叫吉拉德。當時,吉拉德的同事開玩笑說:「你可能要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十年!」吉拉德篤定道:「不會的」。

結果他們都沒想到,吉拉德幹了整整十五年。

十五年的時間裡,一共有四位中國談判代表團團長走上談判桌,美國和歐盟的首席談判代表也換了一茬又一茬。談到最後,關貿總協定退場,世界貿易組織上台,中國還沒談妥。

從「復關」到「入世」,時間跨度之長,談判內容之複雜,打破了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紀錄。

其實,中國進入WTO的談判,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經貿體制的審議,二是雙邊市場准入談判,也就是劃定開放市場的範圍以及確定開放程度。

前者在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時就已經解決,難的是雙邊市場准入談判。

當時,中國「走出去」的需求迫在眉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以此為要挾,開始漫天要價。

他們的要求,就是中國的開放程度越深越好,關稅越低越好,最好取消關稅。相關的義務中國也得一一承擔,至於權利就算了吧,最好一個都不要有。

在他們眼裡,中國不是貿易夥伴,而是一隻任由他們宰割的肥羊。對此,中國的態度是:能加入世貿組織那當然更好,加入不了那也沒辦法,畢竟中國不能犧牲根本利益,更不能放棄原則。

一方得寸進尺貪得無厭,另一方死守底線不肯妥協,談判進入了僵局。

然而就在此時,柯林頓表明了支持中國的態度,宣稱中國成為世界貿易體系「完全的和建設性的」一員十分重要。他甚至公然嗆聲美國國會:「如果國會不通過該協議,美國將後悔20年。」

柯林頓為何會這麼做?

中美交鋒:柯林頓的「三大陰謀」

柯林頓上位之初就承諾美國民眾,要讓美國經濟走上一個新台階。

綜合後面的歷史來看,柯林頓確實做到了。他解決了里根留下的「高赤字,高國債」的爛攤子,使財政趨於平衡,並創造了美國經濟連續增長十年的神話。

也因此,柯林頓被稱為「最會搞經濟」的總統。他在位期間,許多人都認為美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沒有經濟衰退的時代,全世界對美國經濟的崇拜達到了頂峰。那麼,美國經濟真的不會衰退嗎?

那必然不是。有道是「盛極必衰」,柯林頓執政後期,美國經濟雖然繁榮,但卻有點後繼無力,而中國的改革開放,無疑給了美國經濟煥發活力的機會。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這裡有廉價的勞動力,也有潛力無限的消費市場。更重要的是,靠著改革開放的政策紅利,美國商人只需要用很低的價格,便可以在中國開設工廠,生產出的產品也不愁沒有銷路。

巨大的利益之下,美國工商界人士蠢蠢欲動,要求柯林頓同意中國「復關」。

柯林頓為了謀求政治資本,也為了繼續創造美國的經濟神話,便開始幫助中國恢復關貿總協定的合法席位。

1995年的元旦,關貿總協定退出歷史舞台,正式轉為世界貿易組織。3月,在柯林頓的授意下,美國貿易代表坎特來到了中國,和外經貿部部長吳儀就中國的「入世」問題達成了一致。

雙方簽署了八項協議,以「靈活務實」為原則,開啟了中國入世談判。這是中國繼「復關」之後的新一輪長征。事關國家利益,雙方不肯退讓一步,談判進行得十分艱難且激烈。

嚴肅的會議室內,經常能看見兩國代表們暴躁地拍桌子砸板凳。美國代表團的巴爾舍夫斯,也是美國前貿易代表,在談判過程中幾次站起身來,將桌子拍得梆梆響。

我國首席談判代表也是憋著一口氣不肯服輸,幾天幾夜不睡覺,為中國「入世」熬幹了心血。

1999年4月10日,中美簽署了《中美農業合作協議》。美方表明態度,聲稱會堅定支持中國「入世」,勝利近在眼前。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變故猝不及防地打破了大好的局面。

1999年5月8日,美國悍然轟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中美關係進入至暗時刻,雙方之間的入世談判也就此中斷。

眼看就要談崩了,柯林頓急得不行,隔三差五就給江澤民打電話。電話中,柯林頓先是就炸館一事作出道歉,最後七拐八拐的,提出咱們是不是可以恢復中國入世的雙邊談判?

江澤民自然是拒絕了。現在的情況,怎麼談都不合適,如果美國不給中國一個說法,那麼雙邊談判就此結束。這種情況持續了半年。直到美國向中國道歉賠償,炸館一事得到妥善解決後,雙方才重啟談判。

1999年11月10日,中美最後一場入世談判在北京進行。這場談判持續了六天六夜。談到最後,雙方仍有七個問題沒有達成共識,而美國的談判代表卻沒有再談下去的意思,看來又要拖上不少時日。

然而,中國不能再等了。

2000年是美國大選年,如果美國換了總統,那麼中國之前作出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入世談判也要從零開始。

關鍵時刻,朱鎔基總理親臨現場和美國談判。他同意了美國針對前三個問題提出的要求,在美國說到第四個問題時,朱總理表示,現在該你們讓步了,如果你們願意對剩下的問題作出妥協,那我們現在就簽署協議。

話說到這份兒上,美國只能見好就收,雙方簽署了中國「入世」雙邊協定。然而,協議是簽署了,但是美國國會遲遲不批准,而且一拖就是幾個月。

柯林頓生怕事情黃了,趕緊敦促國會對中國「入世」表明態度立場,並儘快批准中國的入世協議。

柯林頓宣稱,10年之後,美國就會明白批准中國的入世協議是「光榮而聰明」的選擇。

他甚至還放話,國會如果不批准該協議,那麼美國將後悔20年。

可是,任憑柯林頓說破了嘴,國會就是無動於衷。一來,他們害怕中國發展起來了對付美國。二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不同,自然不相為謀。

柯林頓愁得要命。他狠話已經放出去了,難道要食言而肥嗎?而且這還關係到他是否能連任。所以,為了說服國會,消除政客們心中的顧慮,柯林頓提出了三個針對中國的「策略」:

第一個策略,就是用資本占領中國市場,達到控制中國經濟命脈的目的;

第二個策略,就是通過和中國政府的深度合作,來換取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支持,以此來提高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話語權;

第三個策略,便是美國可趁中國大開國門之機,對中國實行意識形態輸出,將中國「深度西化」,成為資本主義的擁泵。

柯林頓的這三個策略,每一個都掐准了美國政客的心理。這三個目標一旦達成,美國不僅能肆無忌憚地賺中國人的錢,還多了一個實力強大的小跟班,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

於是,美國國會痛快地批准了協議,中國也成為了WTO的第143個成員國,翻開了新的發展篇章。這之後,美國政客們就開始樂滋滋地憧憬著日後的美好生活。

然而時間過去了一年又一年,柯林頓當初畫的三個大餅,卻是一個都沒實現。

中國入世後,在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基礎上積極展開國際合作,和多個國家建立了貿易關係。美國雖然也分到了一些市場份額,但遠遠達不到獨占中國市場的地步。

至於柯林頓說的「深度西化中國」,更是異想天開。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已經充分證明社會主義才是最適合中國的道路。

從政府到民間,中國都堅定地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美國政客想讓中國「變色」,在政治上控制中國,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相比較之下,在國際事務上爭取中國支持就要容易得多,但前提是美國是正義的一方。

中國向來都很尊重其他國家的主權,也一直致力於維繫世界和平,但美國都做了什麼?

攻打伊拉克,轟炸敘利亞,動不動就打壓別國,在全球各地不斷挑起衝突,霸權主義的嘴臉暴露無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怎麼可能支持美國?這和助紂為虐有何區別?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美關係在最近幾年越來越緊張,這就是美國自己作的。如果它繼續執迷不悟,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那麼它最終將走向滅亡。

今年是中國入世的第22年。至今,我們都不知道柯林頓的那三個策略是他的真實想法,還是他為了忽悠國會特意捏造的。但無論真相如何,最終的結局都是好的,中國和美國都得到了巨大利益,實現了雙贏的美好局面。

就是不知,當美夢成空的那一刻,美國國會的那群政客是什麼樣的心情?看到中國借著WTO實現了高速發展,甚至隱隱有超越美國的趨勢,他們有沒有後悔過同意中國「入世」呢?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社:柯林頓強調中國成為世界貿易體系一員很重要

北京晨報:柯林頓促國會批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理論熱點面對面:15年談判「長征」,中國入世風雲

澎湃新聞:中美鑒|「入世」緊要關頭遇「炸館」,中美如何跨過這道坎

鳳凰網:中美入市談判雙方敲桌子砸板凳 朱鎔基親自上陣

人民網:中國多邊貿易史上最艱難的一次較量

央視新聞:百年瞬間|中美達成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