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科普 | 「長壽草」——馬齒莧

九派快訊 發佈 2024-04-29T17:49:15.784178+00:00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時,馬齒莧也不例外地和其它植物一樣,鑽出土層,冒出那很小的嫩芽來,匍匐在地面上生長,一旦遇到有雨水的天氣,馬齒莧就像吃飽喝足了一樣,肥肥胖胖的瘋長。

【來源: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_濕地文苑科普】

馬齒莧為石竹目、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都有廣泛分布。因其莖和葉肥厚而多汁液,性味滑,如莧菜,因其葉的外形,像馬的牙齒,故《本草綱目》將之名為「馬齒莧」。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時,馬齒莧也不例外地和其它植物一樣,鑽出土層,冒出那很小的嫩芽來,匍匐在地面上生長,一旦遇到有雨水的天氣,馬齒莧就像吃飽喝足了一樣,肥肥胖胖的瘋長。

馬齒莧為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莖平臥,伏地鋪散,枝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葉互生,葉片扁平,肥厚,似馬齒狀,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或帶暗紅色,花為黃色,種子為黑色,根為白色,有五種顏色,故《圖經本草》中稱之為「五行草」。花期5-8月,果期6-9月。

馬齒莧有個特點,就是它莖和葉肥厚多汁,莖葉表面有一些蠟樣的物質,所以它可以阻礙水分從植物體內的蒸發,同時,根系發達,入土很深,所以馬齒莧極其耐旱,而且耐澇,生命力極其頑強,哪怕身處荒野石縫,也能蓬勃生長;即使連根拔起,在太陽底下,幾天都曬不死,見土就能活,所以也有「不死草」之稱,又叫「長命草」「長壽草」。

馬齒莧在中國有著悠久的食用史,被明代《救荒本草》一書收錄其中。到了夏、秋二季,馬齒莧生長旺盛時可以挑選肥嫩的植株,割取地上部分,洗淨泥土,可做菜食用。可供藥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還可作獸藥和農藥,也是很好的飼料。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