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霸激情演講暴露高考現狀,我們都想「吃」定高考嗎

紅網 發佈 2024-04-29T18:56:14.707929+00:00

□韋覃晴(山西大學)近日,全國各高校陸續舉辦了高考百日誓師大會,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第一中學百日誓師大會上,高三年級學生代表的發言引發網友熱議。

□韋覃晴(山西大學)

近日,全國各高校陸續舉辦了高考百日誓師大會,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第一中學百日誓師大會上,高三年級學生代表的發言引發網友熱議。從鼓舞同學們拼搏高考的方面來說,其慷慨激昂的發言內容無可厚非、毋庸置疑;可當我們真切貼近其發言時那猙獰的面容神態時,不管內心被她的多少激情打動,也不禁使人生出疑慮:這女孩是「吃」定高考了吧?非這條路不走了嗎?

高考的機會就擺在那兒,「吃」與「不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但牢藏於社會深處的教育觀念告訴我們:從小學起,我們會讀書12年;12年為的就是18歲的高考,這是撼不動的定律!確實,習慣了這樣被灌輸,習慣了在既定的知識內容里一遍又一遍,我們整個懵懂的青春都在為高考而瘋狂。可高考似乎更像是一種洗腦,我們是否問過自己:真的要去「吃」定這塊不大的麵包嗎?真的沒有其他可以實現與高考同等價值的方式嗎?

我們可能得出的答案不多,但拋開其他價值形式不談,就高考而言,每個人的起點不同,在不同環境下,高考會被賦予不同的意義。對於這一事件,網友們的評論大體出現兩個極端:一為完全地贊同和鼓勵,認同該學生代表青春熱血的發言,倡導奮鬥正能量;另一類為犀利地諷刺和抨擊,視陳規的高考於不屑。究其原因,莫過於中國內部不同地區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和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平均,不同地區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思想和行為是不同的。在淺顯的新聞視聽中,我們過早地下了定論,但後知後覺,我們似乎忽略了其中的細節:桑植縣是湖南省最偏僻的縣城之一,偏遠地區落後的教育環境可能就已是當地學生「吃」定高考的前提。

筆者也出生自偏遠的地區,深有感觸:父母的觀念或停留在結婚、生子、過日子,或為讀書、學習走出大山。相較於前者一眼望到頭的日子,我們更願意選擇後者,至少我們有離開浪浪山的機會,可要爭取到好的機會,可能只有高考這一條路。此時,高考於我們而言,就是未來。相反,生於發達地區的孩子從這一方面來說是幸福的,無論是金錢、眼界還是個人能力。他們不是非要「吃」定高考這塊麵包,他們對未來的規劃會有很多可控的空間,此時的高考成為了一種選擇。所以,我們不必去批判和糾結這位學生代表是否被高考所洗腦和魔咒,她只是在做著她能力範圍內能達成的事情,鼓舞同學們高考的士氣,也鼓勵著自己百日裡更加努力。

古有千人科舉,今有萬人高考。高考該如何遠離畸形的發展,才不至於讓我們為高喊口號的學生們而可惜。近期網絡上關於2023年高考難度將大大加深的傳言給考生們帶來了不少擔憂,「高考讓大山的孩子留在大山」的焦慮氛圍充斥著社會話題。正如這位高三學生代表的發言帶來的部分反感,我們不希望在未來高考中,看到學生們為高考而不顧一切的畸形的熱情。目前,各地都在陸續進行高考改革,努力讓學生們獲得更加綜合性、高質量的教育培養,提升學生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基於此,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了高考變化後,學生們以更加健康的面貌來迎接高考。而現在仍處於所謂老少邊窮地區的學生們呢?應試教育的尾聲遲遲不肯離去,學生們還執拗於「高考一條道」的山坳,使勁兒苦挖。

當然,外界的變化我們無法預測,專注於自身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或是不變的真理。我們是否可以成為教育探索的主動方,將高考的菜譜更加多樣化,更加適用靈活,使每位學生都能以自己喜歡且健康舒適的方式去「吃」定高考。家長的教育理念與行為亦為重要,努力摒棄陳舊的非「吃」定高考不可的觀念輸出,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會更加實際。

曾經為這樣一段對話破防:「你的夢想是什麼?」「高考啊,考上好的大學!」「然後呢?」「嗯……不知道……」

我們於年少輕狂時不知世事深淺,空有「吃」定高考的夢想高飛,卻不知未來身處何處。回首往日闌珊,我們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才能從自小形成的觀念里掙脫,去構建長大後自己所親歷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我們不妨重新構想高考的設定:欲不「吃」,那該如何活得精彩?欲「吃」,便下定決心,付出實際高效的行動,誰也撼動不了自己的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