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通訊|聯合公報流產, 算不算印搞砸G20首秀?

歐亞系統科學研究會 發佈 2024-04-29T19:08:26.171579+00:00

2023年第4期 · 總第91期。大國外交|印G20財長會議聚焦發展中國家zhai務問題,但圍繞俄烏問題分歧過大,導致聯合公報流產。

印度政治簡報

2023年第4期 · 總第91期

ESSRA|南亞問題研究小組

印度財長西塔拉曼(中)2月25日出席記者會。圖源:法新社

本期提要

大國外交|印G20財長會議聚焦發展中國家zhai務問題,但圍繞俄烏問題分歧過大,導致聯合公報流產

拉區政情|「拉達克中央直轄區」政局長期動盪,中央政府陷入安撫民意和加強邊境防衛的兩難困境

稅收改革|印將提高個稅起征點,免稅額升至30萬盧比,退稅限額升至70萬盧比,逾4000萬人受益

就業預算|印2023-24財年農村就業保障預算縮減18%,撥款少、工資拖欠、薪資低破壞農村就業生態

1 外交動態

【大國外交】印G20財長會議聚焦發展中國家zhai務問題,但圍繞俄烏問題分歧過大,導致聯合公報流產

2月22日至25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印班加羅爾召開。會議聚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國際金融架構改革、跨境加密交易,並重點討論發展中國家zhai務問題。莫迪在開幕式上表示,世界經濟正陷入地緣政治競爭、通貨膨脹、供應鏈緊張、能源和糧食緊缺等疊加交織的危機,全球金融政策制定者應關注「最脆弱的公民」。此外,他指出G20成員國需共同努力,加強多邊金融合作,以應對氣候變化和zhai務水平高企等全球挑戰。印財長希塔拉曼表示,脆弱國家正在尋求G20幫助以緩解zhai務壓力,包括斯里蘭卡、加納、尚比亞、衣索比亞等國。美財長耶倫隨即稱中國應減輕斯zhai務負擔,延長還款期限。印「點題而不點名」,藉機挑起話題並退居幕後,或引誘美西方圍繞zhai務問題對華大肆發難攻訐。同時,此次會議恰逢俄烏危機爆發一周年,耶倫表示,對俄制裁正在奏效,要求俄必須儘快自烏撤軍,並承諾繼續向烏提供100億美元貸款。雖然印不願定性烏克蘭危機為「戰爭」,故使用危機(Crisis)一詞以示中立,但在會議即將結束時,印和部分國家仍把「俄烏戰爭」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納入聯合公報。對此,中俄兩國認為,地緣政治問題不應出現在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故拒絕發表聯合公報。

——綜合自《印度快報》《印度教徒報》《印度斯坦時報》

【布局中東】首屆I2U2商業論壇在阿布達比舉行,印在美戰略布局中地位增強,加速推動關鍵領域合作

2月23日,印度-以色列-阿聯-美國在阿布達比舉行首屆I2U2商業論壇,重點討論新能源、基建、糧食安全、改善農業生產等話題。印外交部經濟關係秘書達姆·拉維(Dammu Ravi)、阿聯國務部長艾哈邁德·阿爾·賽耶格(Ahmed Al Sayegh)、美國副國務卿喬斯·費爾南德斯(Jose Fernandez)、以色列外交部總幹事羅尼·利維(Ronen Levi)等政要出席會議。費爾南德斯表示,這一合作模式可被推廣至中東、北非及其他地區,合作領域可擴大到包括半導體在內的其他行業。該會議反映出以下四點:一是印與中東在能源、農業、勞工、僑匯等方面聯繫日益密切,美欲藉此鞏固其對前兩者的影響力。二是印亦藉機提升其在美區域朋友圈內的地位,成為美與發展中國家聯繫的橋樑。三是印在美戰略布局中的地位提升,值得注意的是I2U2與QUAD均以印美為雙核心。四是美未來或推廣複製該合作模式,並借印在非洲、中亞等地區的影響力,繼續組建新的區域集團。

——綜合自《印刷報》《印度斯坦時報》

2 內政動態

【更換邦長】印中央政府更換邦長重點考量賞賜與派系調節、敏感邦安插可信者、國防全局統籌邊境事務

2月12日,印總統穆爾木任命印12邦和1中央直轄區總督,其中6人為新人,7人從其他邦調任。印媒總結印中央政府邦長任命背後的三大考量。一是將邦長任命作為「賞賜」和調節派系平衡的手段。例如,印人黨拉賈斯坦邦領導人加達里亞(Gulab Chand Kataria)出任阿薩姆邦邦長,有助於緩解印人黨拉賈邦組織派系過多、內鬥不止的狀況,為2023年底邦選作準備。錫金邦邦長阿扎爾亞(Lakshman Prasad Acharya)和喜瑪偕爾邦邦長舒格拉(Shiv Pratap Shukla),分別為印人黨北方邦部落民和婆羅門社群領導人,後者還與北方邦首席部長約吉有矛盾。新任安得拉邦首席部長納宰爾(Abdul Nazeer)曾任印最高法院法官,在離婚法、阿約迪亞「寺-廟」之爭等關鍵判決中,支持印人黨政府立場。而安邦是大邦,且目前執政的地方政黨親中央,該邦長職位無疑是份美差。二是在反對黨執政或敏感邦安插政治上可靠人選。這種情況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及即將邦選且可能出現「懸浮議會」的那加蘭邦和梅加拉亞邦都可能出現。三是在邊境地區安排退休軍官,更好從國防全局角度協調邊境事務。退役印軍中將帕爾奈克(Kaiwalya Trivikram Parnaik)被任命為偽「阿魯納恰爾邦」(我國藏南地區)邦長。而前「阿邦」邦長、印軍退役准將米什拉(B D Mishra)被任命為「拉達克中央直轄區」總督。

——摘編自《印刷報》《印度快報》

【憲政承壓】印選委會就濕婆軍名稱標誌作出有利印人黨的裁決,印最高法否決德里總督任命的投票資格

近日,印發生多起涉憲政制度爭議事件,印輿論認為,印人黨涉嫌濫用權力,腐蝕印民主憲政。2月17日,在馬哈拉施特拉邦,印選舉委員會裁定,將原濕婆軍(Shiv Sena)名稱及其「弓與箭」標誌,分配給馬邦首席部長信第(Eknath Shinde)的派別。該事件起因於2022年6月馬邦政變。前濕婆軍分裂為兩個派別,分別由原馬邦首席部長烏塔夫·薩克雷(Uddhav Thackeray)及信第領導。這也使印人黨通過與信第派聯合重掌馬邦政權。此次印選委會決定承認信第派為「真正的濕婆軍」,這被視為偏袒印人黨,有違其憲政中立定位。濕婆軍烏塔夫派已將此事訴至印最高法院。此外,在德里中央直轄區,印最高法2月13日裁定,由總督任命的德里城市自治機構成員沒有投票權。2022年12月,德里城市自治機構(Municipal Corporation of Delhi,MCD)選舉,在全部250個選區中,平民黨贏得134個,印人黨贏得104個。之後在德里市長(MCD領導人,由自治機構代表投票選出)選舉前,作為印中央代表的德里總督,緊急任命10名「元老」加入MCD。印媒普遍認為,印人黨憑藉指派的10人加上收買其他黨派代表,仍有望獲德里市長一職。平民黨為此激烈抗議,導致德里市長投票長期擱淺,並訴至最高法。本簡報認為,以上兩起事件,及近期前最高法法官納宰爾出任安得拉邦邦長,均顯示印民主憲政制度在印人黨治下正承受巨大壓力。印最高法也因此屢次被推上風口浪尖,被迫圍繞敏感議題作出裁決。

——摘編自《印刷報》《印度快報》

【拉區政情】「拉達克中央直轄區」政局長期動盪,中央政府陷入安撫民意和加強邊境防衛的兩難困境

自2019年8月印人黨廢除原「查謨與克什米爾邦」自治地位,並將「拉達克中央直轄區」分立,拉區內部政治長期不穩。拉區地方政治力量與代表中央政府並由總督領導的直轄區政府之間齟齬不斷。拉區建立前,當地已形成的作為地方自治機構的兩個山地委員會,分別分布在列城一帶的藏傳佛教徒地區和卡吉爾一帶的什葉派穆斯林地區。拉區建後,兩個山地委員會根據人民主權論要求掌握當地最高權力,這與由中央直接控制的直轄區政府產生權力衝突。在財權方面,兩方分配嚴重不均。例如2022-23財年,直轄區政府預算額度為600多億盧比,兩山委會只有100多億。目前以後者為代表的地方勢力正鼓動拉區建邦,並設正式代表機構,還不斷就拉區本地人就業保護、土地權利、生態利益等問題向印中央政府提議。本簡報認為,拉區政局持續不穩,反映印陷入安撫地方民意和加強邊境防衛的兩難困境。若對地方放權讓利,勢必拖慢邊境交通與軍事基礎設施建設,並使拉區防務深受複雜地方政治影響。但若堅持目前由直轄區政府統籌的做法,則或加劇地方不滿,威脅長治久安。

——摘編自《印刷報》《印度快報》

3 政策動態

【突襲媒體】印稅務局突襲BBC駐印辦公室,反對黨稱印人黨以政治手段威脅異見媒體,破壞新聞自由

2月14日,印稅務局(Income Tax Department)突襲英廣播公司(BBC)駐德里和孟買辦公室,稱其「故意違反印法律」。在為期三天的調查中,稅務局BBC在辦公室扣押部分員工導致後者無法回家。BBC表示全力配合調查。印人黨發言人稱,印稅務局的行為「完全合法」,並表示「一些人無法面對印日益增長的全球影響力」。但反對黨和新聞媒體相關從業者均認為,這次事件與BBC此前播放批評莫迪的紀錄片有關。國大黨發言人稱此舉直接攻擊印新聞自由。印編輯協會(EGI)表示,印人黨慣用政府機關威脅和騷擾對其持批評態度的新聞媒體。本簡報認為,自印人黨執政以來,印持續打壓新聞媒體,並通過立法限制網絡自由。這在弱化媒體輿論監督能力的同時,削弱反對派的宣傳力量,以確保印度教右翼的政策與決定不受挑戰,進而使印人黨能夠緊握政權。

——綜合自BBC網站、《印度教徒報》《印度快報》

【經濟政策】印新財年預算重點投資房產和新能源,對PMAY撥款增加66%,對新能源撥款3500億盧比

2023年2月初,印財長西塔拉曼向議會提交2023-24財年預算,重點投資房地產和新能源。具體而言,新財年總理住房計劃(PMAY)總金額為7900億盧比,而上一財年為4800億盧比,增幅達66%,針對二三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增幅尤其明顯。PMAY屬信貸聯動補貼計劃(CLSS),旨在為受益人貸款購房或建房時提供利息補貼。此外,新預算為新能源產業撥款3500億盧比作為「重點資本投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的預算增加45%至1022.2億盧比。印原計劃2022年前安裝100吉瓦(GW)的太陽能發電項目,但到目前為止僅安裝63吉瓦。離網型太陽能項目完成率不足目標的5%,而此次將獲36億盧比專項資金。預計供給電網的太陽能發電撥款已提高至4970億盧比,高於2023年3月前預計的3469億盧比。國家綠色氫能計劃獲撥款297億盧比。此外,印還將免除生產鋰電池所需產品的進口關稅。

——綜合自印政府官網、《經濟時報》《印度教徒報》

【稅收改革】印將提高個稅起征點,免稅額升至30萬盧比,退稅限額升至70萬盧比,逾4000萬人受益

自2023-24財年起,在新稅制下報稅的個體納稅人,若其年收入低於70萬盧比,將不需納稅。印財長西塔拉曼表示,新稅制基本免稅額度提高至30萬盧比,報稅退稅限額從50萬盧比提高至70萬盧比。據2月13日印政府向議會提供的數據,逾4100萬納稅人的年收入低於50萬盧比,另有1400萬納稅人年收入在5至10萬盧比之間,而2021-22財年提交個稅單超過6300萬人。儘管印未公布收入位於0至70萬盧比區間內的人數,但新財年逾4000萬納稅人得益於個稅起征點上調政策。同時,收入逾2000萬盧比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將從37%降至25%。這意味著年收入5500萬盧比的納稅人將省下200萬盧比。

——綜合自《金融快報》《印度教徒報》

4 社會動態

【就業預算】印2023-24財年農村就業保障預算縮減18%,撥款少、工資拖欠、薪資低破壞農村就業生態

印2023-24財年預算中,農村就業計劃獲6000億盧比,比預期撥款低三分之一,較上財年下降18%,這引發社會強烈爭議。印農村就業計劃全名為「聖雄甘地農村就業保障法案」(MGNREGA),其資金主要用於支持農村失業人員再就業。2020-21年至2022-23年,印平均每年有1.18億人需要就業,遠超2019-20年的8300萬人。專家認為,雖然印經濟復甦,農村經濟逐步正常化,但農村失業率未明顯下降,仍在7%以上。因此,預算不足或破壞農村就業安全網。此外,農村就業計劃在實踐中還存在兩大嚴重問題:一是拖欠工資。根據規定,該計劃資金由中央政府撥付邦政府,再由邦政府發給工人。但據統計,2022-23財年有11%的工資未向工人支付。印最高法曾裁定,工資拖欠是由於「效率低、管理鬆懈」,責任由邦政府和農村發展部承擔,工人有權向當地政府索要補償金。且在過去5年中,21%的預算被用於償還欠款。二是工資水平低。該計劃框架內的就業者,實際工資低於市場水平,甚至不及印最低工資標準。該現象在喀拉拉邦、特蘭甘納邦、泰米爾納德邦、旁遮普邦等尤為明顯。印專家認為,該計劃不僅沒能全面保障農村就業,甚至還破壞了原有的就業生態。

——摘編自《印度調查》

【國際支出】印海外旅行支出創新高,東南亞等地成熱門目的地,印欲徵收跨境支付重稅以保護外匯儲備

2022-23財年的前九個月,印海外旅行支出創歷史新高,達100億美元,遠超2019-20財年的70美元。據印央行統計,僅2022年12月,印旅遊支出就高達11.37億美元。2023年家庭旅行支出比例從2022年的35%增至51%。杜拜和峇里島原是最受印國際旅客歡迎的長期旅行目的地,但近年來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對印遊客吸引力大增。此外,中東阿布達比的亞斯島和哈薩克斯坦等,也成為印出國旅遊的熱門之選。同時,俄羅斯正大幅放寬簽證政策,以吸引印赴俄旅遊。2016-19年,印每年赴俄旅行約6.1萬人;2021年該人數恢復到40%,約2.4萬人,但其中48%的人赴俄旅行兩次。值得關注的是,印為阻止國際旅遊和投資等活動引發外匯儲備外流,近期修訂跨境匯款新稅法。此前,70萬盧比以上的跨境匯款(包括信用卡、借記卡、旅行卡等消費支出)要繳納5%的稅費,今年擬將比例提升至20%。此舉將顯著推高印遊客和投資者全球活動成本。據印央行統計,2021-22年印跨境匯款達196億美元,而2022-23年仍呈現強勁增長趨勢。這是印上調跨境匯款稅費的直接原因。

——摘編自《印度時報》《薄荷報》

【性別平等】印管理崗和科技領域女性薪酬僅為男性60%,但超90%藍領階層對實現同工同酬更具信心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報告稱,印同工不同酬現象嚴峻。2023年,印性別薪酬差距達27%,在全世界153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列第108位,女性薪資水平通常僅為男性的71%。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科技領域和公司管理層,女性收入為男性的60%。即使在女性占據就業優勢的零售領域,其薪酬也僅為男性的67%。分析稱,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印管理層缺乏女性領導者。企業高管中女性領導僅有14%,故在薪酬分配中缺乏意見領袖和行業榜樣。二是受制於印父權制、女性家庭角色定位等傳統。但在藍領階層,該觀念出現轉變跡象。據印一求職機構調查,藍領雇員中,95%的女性和93%的男性對同工同酬充滿信心。此外,若遇薪酬差異,有70%的女工和65%的男工會向僱主申訴,18%的女工和23%的男工會以離職表達不滿。但需說明的是,在藍領階層,女工仍缺乏幫助機制和性別平等教育,加之受制於傳統觀念束縛,女工實現真正的性別平等仍有很大難度。

——摘編自《經濟時報》

本期編輯:關雲逸 陳珏可

FIN

蘇聯解體與俄烏衝擊後, 俄國在歐亞地區還剩幾分影響力?

10年押注一場豪賭, 為何印尼成為逃離「詛咒」的罕見國家?

「缺芯」形勢如此嚴峻, 卻只是中國進口依賴的冰山一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