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比想像中的更危險?NASA:多顆小行星正在近距離掠過地球

魅力科學君 發佈 2024-04-29T19:09:05.842336+00:00

地球承載著人類的一切,但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卻只是一個渺小的存在,毫不誇張地講,宇宙中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會威脅到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而在來自宇宙的眾多威脅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就是那些「橫衝直撞」的小行星了。

地球承載著人類的一切,但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卻只是一個渺小的存在,毫不誇張地講,宇宙中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會威脅到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而在來自宇宙的眾多威脅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就是那些「橫衝直撞」的小行星了。

當小行星一頭撞上地球時,往往就意味著一場災難的降臨,據此我們所知,這樣的事情已經在過去的地球上多次發生。需要知道的是,現在的太陽系中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小行星,它們時不時地就會與地球來一個「擦肩而過」,正因為如此,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密切關注著地球附近的空間。

根據來自NASA的消息,多顆小行星正在近距離掠過地球,探測數據表明,有兩顆小行星分別於2023年2月27日和28日通過了近地點,它們分別是「2012 DK31」和「2006 BE55」,這兩顆小行星的大小基本相同,其寬度約為137米,分別從距離地球約480萬公里、350萬公里的位置上掠過。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2012 DK31」和「2006 BE55」正在逐漸遠離地球而去,但在它們之後,還有4顆小行星正在向地球接近,它們分別是「2007 ED125」、「2021 QW」、「2017 BM123」和「2023 DX」,其中「2007 ED125」的個頭是最大的,其寬度約為213米,「2021 QW」次之,寬度約為76米,其餘兩個的大小估計與一架大型飛機差不多。

根據NASA的預測,這4顆小行星將於2023年3月3日通過近地點,屆時它們與地球的最近距離分別為440萬公里、530萬公里、460萬公里和200萬公里,因此我們不必擔心它們會撞上地球。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都會表示疑惑,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就會有多顆小行星近距離掠過地球呢?難道地球比想像中的更危險?

之所以會這樣,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原因是人類對小行星的觀測水平一直在提升,另一個原因則是,運行在地球附近空間的小行星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多。

從整體上來講,太陽系中的小行星都是在圍繞著太陽運行,科學家們將運行軌道有部分位於距離太陽0.983至1.3個天文單位之間的小行星定義為「近地小行星」,並將其中的與地球的最小軌道相交距離小於0.05個天文單位、並且其尺寸大於140米的小行星,定義為「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

0.05個天文單位大約是750萬公里,可以看到,此次探測到的這幾顆小行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都小於這個數值,它們其實已經很近了,而在它們之中,有一顆是完全符合「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的定義,另兩顆則是基本符合這個定義。

截至2022年11月,已知的「近地小行星」數量為30503顆,其中「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的數量為2304顆,好消息是,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在未來的100年以內,這些小行星不會撞擊地球,但不好的消息是,由於觀測水平的限制,還有很多「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沒有被發現。

(↑已知的部分「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的運行軌道)

由此可見,地球確實比想像中的更危險,當然了,我們人類也不會聽天由命,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我們有能力阻止那些對地球有威脅的小行星。

對於一顆特定的小行星來講,它想要撞上地球其實需要非常「准」才行,畢竟小行星與地球都是處於高速運動的狀態嘛,所以如果我們能夠遠距離地發現對地球有威脅的小行星,那麼只需要稍微改變一下它的運行軌跡,這顆小行星就會「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了。

怎麼「稍微改變一下」呢?一個有效且可行的辦法就是物理撞擊,實際上,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的目標就是利用太空飛行器對目標小行星進行物理撞擊,並試圖以此改變該小行星的運動軌跡,在2022年9月26日,該任務的太空飛行器成功撞上了一顆寬度約為110米的小行星。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也已經開始了全面建立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按照預定計劃,我國將於2025年或2026年對一顆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進行抵近觀測,並對其進行物理撞擊,進而完成與改變小行星軌道相關的技術實驗。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