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年輕人為啥愛上寺廟游

澎湃新聞 發佈 2024-04-29T19:14:50.110517+00:00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話題,「寺廟旅遊在90後00後中爆火」。數據顯示,今年2月以來,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占比接近50%。年輕人們正在成為點燃寺廟旺盛香火的主力。而且今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話題,「寺廟旅遊在90後00後中爆火」。

數據顯示,今年2月以來,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占比接近50%。年輕人們正在成為點燃寺廟旺盛香火的主力。而且今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可見,寺廟游的熱度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受年輕人的歡迎。

但在以前,寺廟游很難和年輕人聯繫在一起。以前有一句口頭禪——「上車睡覺、下車看廟,回家一問什麼都不知道」,主要是用來說旅程的單調乏味。寺廟游曾經是多少旅遊的「保底」項目,沒什麼可去的地方,那就去看看廟吧。

所謂時尚的旅遊,可能是看海,是逛吃,是到各種網紅景點打卡拍照,或是各種笨豬跳傘之類尋一個刺激。但好像風水輪流轉,不言不語的寺廟,又悄悄地火起來了。

上個月我也和朋友去了一個寺廟,這是一個在年輕社交平台上非常火的郊區寺廟,我和朋友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到了那裡。但說實話,裡面和普通的寺廟沒太大不一樣,我們在裡面燒香拜佛,一切如常。

但只有一點,似乎能體現這裡的遊客屬性:門口有很多網紅咖啡廳和餐廳。我們走進一家咖啡廳,門口是個巨大的貓咪雕塑,裡面是窗明几淨的北歐裝修風。我們點了一杯拿鐵、一杯美式,坐在露台上,眺望遠處寺廟的琉璃屋頂,這些中西古今混搭的元素卻顯得很和諧。而我們身邊,幾乎全是年輕人。

記得當時社交平台上對這裡的推薦有一個標籤——「很靈」。當然,這指的是求神拜佛很靈。在一條山道上,路兩邊掛滿了各式寺廟祈福牌,有求學的、求子的、求姻緣的,似乎大家都得到了庇佑。

當然,這可能是一種「倖存者偏差」,如意的都回來還願了,不如意的還在繼續努力。但不得不說,當人們在上山下山地走一遭,在香火的薰染之下,眺望遠山層巒,瞻禮寶相莊嚴,倒確實有一種心靈澄澈的感覺。

就像我和朋友,來的路上非常堵,人也非常多,排了半小時才進了停車場,我們是心焦氣躁地跨進了大門。但很快,我們就平靜了下來。畢竟,看著那些講「禪意」「觀物」「慈悲」「坐忘」之類的對聯,再掛念那點凡間的瑣碎還有什麼意思?

至少在遊覽的時間裡,我們都經歷了一場心理調適。而且我發現,哪怕寺廟人多,卻少有鬧哄哄的感覺,人們不自覺地會調低自己的音量,爭取和周遭世界的氛圍相匹配。

所以,我也很能理解為什麼寺廟游在年輕人當中又火了起來。解決人生的煩惱,要麼向外拓展,要麼向內收縮,就好像「兼濟天下」和「獨善其身」的關係。人生當然要講求努力、奮鬥,但外面的世界總有很多不可控制的變量,至少,我們還是可以先嘗試改變自己的內心。說實話,年輕人如今面臨的生活壓力是客觀存在的,論文、求職、買房、婚配,樣樣事情都不容易。在寺廟中,不光能求得心靈的一點寬慰,也能靜下心來,反思許多人生的選擇和方向,或許能有很多不一樣的收穫。

其實「深山悟道」一直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日常生活模式,他們未必要出世,但可以短暫獲得一種超脫,直接與宇宙對話。仔細數數,像什麼「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等,都是寫於山寺之中。這裡提供了一種難得的空間轉換,獲得一種超脫於塵世繁雜的精神舒展。

所以,今天的年輕人愛上逛寺廟,倒也不失為一種文化傳統的回歸。與職場中高度緊繃的神經暫時告別,適時提醒一下自己這個世界有多寬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