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養生之道

易卜生生 發佈 2024-04-29T19:22:33.941547+00:00

《黃帝內經》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漢族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黃帝內經》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漢族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黃帝內經第一部分的《上古天真論》以黃帝和岐伯對話的形式,講述了上古之人的養生之道,說明養生的積極意義。養生不僅可以預防疾病,而且是延年益壽的有效措施。具體指出養生的方法:精神上的修養、飲食起居的調節、環境氣候的適應、體格的鍛鍊。

對於現代人來說,「上古」指的是尚沒有文字記載的年代,一般指夏朝以前的時代;「天真」的意思是上天所賦予人的真精、真氣,也就是上天所賦予人的生命的根本,上天創造生命的根本:天真,天性自然之真,或先天的真氣、精氣。

中國古中醫學對生命的認識的最根本理念就是人生命的根本是來自於精氣,我們的生命都是由精氣所化生的。所以作為開篇第一講,講一個人生命最核心的東西,講上古時候的那些聖人,他們是如何保養生命的真氣,保養生命的精氣的。


根據《上古天真論》的描述,「上古之人」中,通曉養生之道者,壽命可以達到人體壽命的極限,最少可「度百歲乃去」。在黃帝和岐伯的時代,「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因此對於上古之人的養生之道,當時的人是十分嚮往的。

而在現代,平均壽命雖然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與「上古之人」還是存在差距的,並不能「盡終其天年」。因此,對我們來說,「上古之人」的養生之道也是頗具吸引力的。對於上古之人的養生之道,岐伯提到了五點,即「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現代人,儘量做到如下:

1、適應自然變化:「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其實指的是一件事,也就是從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中取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並調整養生方法。只有順應自然的養生法則、遵循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講究正確的養生方法,做到飲食有節制、生活作息規律、不過度勞累且保證充分的休息,才能延年益壽。

2、飲食有節制:「食飲有節」指的就是飲食有節制,現代生產力水平提高了,並不缺吃穿,所以對於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越發注重飲食的健康。

3、淡定心態:人們應儘量避免遭受外界不正之氣的侵擾,應保持淡泊、寧靜的心態,不要被奢華的物質世界所擾亂,不要被淫亂所迷惑,這樣才能保持身心健康,疾病亦不會發生。

4、作息規律:「起居有常」指人的作息要有規律,要符合自然陰陽的變化。古人崇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作息上比較有規律性。而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娛樂活動增多,既不能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更不能保證作息的規律性。所以說「起居有常」對於現代人來說更有指導意義。

5、不要過度勞累:「不妄作勞」指三種勞累,即體勞、心勞、房勞。體勞就是身體勞累,不論是工作還是鍛鍊,過度的勞累都會對身體造成損傷。心勞就是人的精神過度勞累,思慮過多、精神壓力大、腦力勞動過多等,都會造成精神的疲憊,容易耗傷人體的津液和精氣。房勞就是房事過多,如果不節制房事,就會損傷腎精,耗損精氣。


對於現代人來說,過度勞累是時常發生的。尤其是熬夜黨太多,現在工作壓力大,加班成為常態,在身體和精神上都處於勞累狀態。而且現在娛樂方式多樣化,現代人對於古代人來說更為開放,在心勞和房勞上比古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古時期,對通曉養生之道的聖人的教導,所有人都能遵守,人們心志清淨安閒,清心寡欲,心境平和而沒有焦慮,形體勞作但不感到疲倦,體內真氣和順,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希望和要求。現代科學昌盛,人們多強調「人定勝天」,而古人則崇信「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生活在自然環境之中,受環境影響很大,所以《黃帝內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對現代人的養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