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全校簽電子產品「斷舍離」協議,不如教孩子如何與信息化時代相處

紅星新聞 發佈 2024-04-29T19:25:03.132850+00:00

要幫孩子理清楚,電子產品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如何利用它來增強自己的能力,同時警惕它的負面影響,避免被工具異化,從內心建立起自我管理的規則意識。最近,杭州一所中學出了一個「大招」治孩子的電子產品成癮問題:簽署《電子產品「斷舍離」協議》,請家長和學生一起履行。

要幫孩子理清楚,電子產品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如何利用它來增強自己的能力,同時警惕它的負面影響,避免被工具異化,從內心建立起自我管理的規則意識。

最近,杭州一所中學出了一個「大招」治孩子的電子產品成癮問題:簽署《電子產品「斷舍離」協議》,請家長和學生一起履行。這份協議要求孩子周一至周五不碰電子產品,周末使用不超過1小時,而且讓家長承諾自己不沉溺於手機,違規還要面臨將電子設備交由學校代為管理等「處罰」。

↑家長會上交手機。圖據澎湃新聞

不出所料,新聞下面的評論區快速站成兩隊:一隊叫好,建議全國推廣;一隊喊停,堵不如疏。這兩種聲音,也是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兩種典型態度。

「掉進手機里的孩子」,確實是需要特別關注的社會現象。作為家長,很能共情和理解學校的出發點。前不久,武漢大學一課題組發布調研結果,在調研的中部省份中,九成農村留守兒童長期使用專屬手機或者長輩的手機玩耍,其中,近七成孩子用手機看短視頻,三分之一用來玩手機遊戲。

某種程度上,調查報告通過展現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沉迷手機的情形,向公眾展示了家長管不了、教師不敢管的極端情況下,孩子們是如何被手機影響的。孩子們在幾乎完全失控的情況下,玩網遊、刷短視頻、接觸暴力內容,成績下滑,精神和身體受到衝擊,確實值得注意。

但是普通孩子處在正常的家庭關心和學校監管下,用到「斷舍離」這樣的辦法,有點走向另一個極端了。

什麼情況需要「斷舍離」?與影響生活、有害健康的事物劃清界限。電子產品是有害事物嗎?恐怕大家都能認同一個簡單的事實:電子產品只是工具,是工具就有兩面性,關鍵看使用者如何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生活和思維方式,還將持續影響未來社會。在各行各業大談人工智慧、元宇宙、數位化生存的今天,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的教育領域,提出電子產品「斷舍離」,恐怕欠妥。

教會孩子如何與電子產品相處,其實是教會他們如何與信息化時代更好地相處。管理管理,有「管」還要有「理」,僅僅管住孩子的手腳,把電子產品控制起來,沒有用。還是要幫孩子理清楚,電子產品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如何利用它來增強自己的能力,同時警惕它的負面影響,避免被工具異化,從內心建立起自我管理的規則意識。這種約束,才可能持久有效,讓孩子終身受益。

當然誰都明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現在很多年輕人手機每天平均使用時間在10小時以上,離了「電子榨菜」飯都吃不下飯,鑽被窩裡刷視頻刷到手機砸在臉上。也有老年人沉迷直播間,網絡購物買買買停不下來。電子沉迷不是孩子的獨有問題,而是今天社會全員要面對的現實。虛擬與現實邊界的消融,哪些發展了人類,哪些又限制了人類?該如何在信息化時代活得充盈而有質量?值得每個人好好思考。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罕山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