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靠一張嘴成為民族英雄的人

看歷史浮沉 發佈 2024-04-29T19:48:00.971326+00:00

堅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開幕第一人。綿延千里的絲綢之路,見證著從漢朝開始由中原到西域的輝煌之路。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長安,便是今天的西安,途經甘肅新疆,綿延至中亞西亞,串聯起了地中海上各國。

堅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開幕第一人。

綿延千里的絲綢之路,見證著從漢朝開始由中原到西域的輝煌之路。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長安,便是今天的西安,途經甘肅新疆,綿延至中亞西亞,串聯起了地中海上各國。

這條絲綢之路的建立,令漢朝及中原生產的絲綢茶葉等製品,地中海上各國蔬菜瓜果等製品,可以互通貿易,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而這條路正是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所涉及的道路,張騫作為中國歷史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靠著一張橫空出世的嘴,可成我中華民族可以被銘記萬年的英雄。

出使西域,艱辛波折

張騫祖上均為農民,在他成年之後,便成為了漢武帝的臣子。當時,漢武帝正為匈奴時常騷擾漢朝邊境而感到困苦無措,便想聯合西域的月氏國,共同消滅匈奴。

但是月氏國地域遙遠,而且必須途經匈奴境內,所以需要一個恰當的人選為漢武帝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漢武帝遍問朝堂名臣,誰願意去出使大月氏,無一人敢應承這個差事,對此漢武帝也十分無奈。

張騫看到漢武帝的困苦,並且作為漢朝的大臣,他也十分痛恨匈奴的侵擾,所以他毛遂自薦,勇敢的做了出使的使臣。

所以,公元前139年,在漢武帝充滿希望與不舍的目光中,張騫帶著匈奴人堂邑父,100多位隨從,踏上了這條充滿未知的艱難險阻的遙遠路途。他們向西出發,一路上,張騫暢想著自己這趟未知的旅途。

但天有不測風雲,未走多遠便被匈奴人所擒,他們抓著張騫,面見了匈奴的軍臣單于,軍臣單于看張騫氣度不凡,便詢問張騫來到這裡的目的。張騫意志力堅定,無論何種威逼利誘,均不告訴軍臣單于真相。

無奈之下,軍臣單于以美人計,希望張騫留在匈奴境內。張騫為了更好的完成漢武帝的所託,假意接受。所以,君臣單于並未殺死張騫,不單單是因為張騫假意順從,雖然漢武帝與匈奴為世代宿敵,但是匈奴人也知道,漢朝使臣不可輕易殺死。

張騫與匈奴賜予的美女每天好不愜意,實際是為了降低匈奴對他的警惕程度。終於,公元前129年,匈奴人逐漸放鬆了對張騫的警惕。

這幾年來,張騫未有一日忘記自己的任務。可見,其意志力堅定。在某一天,趁匈奴人出外的時候,張騫帶著他的隨從們出逃匈奴,終於離開了這個困住自己的牢籠。

逃出之後他們在飛沙走石的荒漠中砥礪前行,可逃出來的他們沒有地圖或是路線,只能自己在未知的路途中摸索,經過重重困難險阻,他們終於翻越蔥嶺,到達了大宛境內。

大宛便是如今的烏基別克斯坦,大宛國王或多或少聽說過大漢天子,對這位從未謀面的漢武帝心中有所敬佩,故而並未為難張騫。聽說張騫的目的地是大月氏,大宛國王便派遣自己的軍隊護送張騫到大月氏國境內。終於,張騫到達了他日思夜想的目的地。

作為漢朝的能臣名將,張騫十分懂得勸說別人。他對大月氏的國王,表達了誠懇的敬意,同時也描述了漢武帝想與其合作,共同打敗匈奴,已達到兩國之間能夠萬世太平的想法。

甚至張騫還搬出了大月氏的前任國王,被匈奴人砍下頭顱,頭顱被做成酒瓶的事情,希望可以用激將法來刺激大岳氏的國王與漢朝國王合作。

但大月氏的國王畏懼匈奴軍事實力,同時也是十分厭煩連年征戰,只希望太平。所以張騫即使搖唇鼓舌,真誠勸說了一年之久。但是這一趟大月氏之行,沒有達到張騫及漢武帝想要的目的。

雖然未達到目的,是也了解了大月氏,及大宛國很多的風土文人情及物產輸出等。也算是有所收穫吧。公元前128年,張騫帶領著剩餘的隨從踏上了返回漢朝的道路,張騫回想起他們所走的原來的道路,也被匈奴所占領,故而選擇轉變路線,由南返回漢朝。

可張騫真的是命運多舛,在路途經青海羌族人的領地時,他又被羌族人所抓獲,此時羌族已變成匈奴的附屬之地。

可以說,張騫又一次的落入了匈奴人的手中。同行的隨從甚至表示已經失望,兩次被俘,不知有生之年是否還能返回自己的故土。張謙又一次使出了相同之法,因為他知道他一定要回到漢朝,無論經歷多久,經歷怎樣的困苦,因為他熱愛他的祖國。

千里跋涉,返回故土

堂堂的漢朝使臣,與匈奴這群野蠻人共同生活,做小伏低。他吃著他並不愛吃的食物,心中所念皆是漢武帝的恩情,這一份堅持,真可謂是大丈夫也。

終於,柳暗花明,上天不會虧待任何一個努力的人。在公元前126年,匈奴王庭內亂爭鬥匈奴單于之位,張騫又一次趁亂逃脫,此時他身邊的人只剩下他的堂邑父了。

這年距離他離開漢朝土地長達十年之久,他也從當年意氣風發的時辰變成了鬢邊長出白髮的中年人了。支持他走下去的是他不可替代的愛國情懷。

終於,經過長途跋涉,他回到了漢朝。十年來,張騫未有絲毫音訊,漢武帝甚至以為他已丟失性命。

當漢武帝手下的人來稟報張騫回來時,這位堅強的帝王一瞬間眼中滲滿淚水,他料想過無數可能,也許張騫已死,也許張騫已歸順匈奴,也許張騫已忘記了他的使命,漢武帝在夜不能寐時想過無數的可能。但是令他驚喜且感動的是,張騫回來了。

漢武帝立刻命令手下的人敲響漢朝專門迎接貴賓的鐘聲,這個鐘聲甚至連衛青回來都從未被敲響。

是了,張騫是國之英雄,當張騫身穿破爛,手中還提著漢朝的符節,走路一搖一晃,臉上也布滿了皺紋。

他一步步踏上漢朝的大殿時,即使是這些王公貴族們身穿華服,也是在眼神當中流露出對張騫的敬佩之情的。

張騫歸來後被封為太中大夫,他為漢朝帶來了漢朝從未見過的香菜,核桃等來自西域的物產,令漢武帝大開眼界。雖然未完成與大月氏的約定,但是漢武帝並未責怪張騫。

被委重任,功澤後世

時間來到了公元前123年,由於張騫親自用腳丈量了西域境內,所以漢武帝令衛青與張騫共同出擊漠北,可以說,衛青作為漢朝的常勝將軍,也是與張騫有著密切聯繫的。在信息並不發達的漢朝,這樣一份活地圖真可謂是漢朝的瑰寶。

張騫不愧為漢朝的探險家,在公元前122年,由於當年在西域大夏國境內見到過四川的特產,故而他又派遣隊伍尋覓傳說中的身毒國。

他認為,在蜀地的周圍有著一個身毒國。所以張騫又派遣四支隊伍分別從四川的宜賓,成都等地出發,讓雲南,西藏和青海前行尋找這個身毒國。

因為此時西域並未被衛青所消滅,西域之地甚是危險,許多的商賈人士並不願意同西域產生貿易往來,所以現在就需要開闢專屬於漢朝的安全的繞過西域的經商之路。

但是由於漢朝周圍群國並列,有許多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其風土人情與漢朝人民大不相似,甚至還有許多反抗漢朝皇帝的領主。

故而,這個目的未能實現,但是正是由於這次西南之行,有很多的西南小國了解到了漢朝的強大,也為後來許多小國諸如夜郎等國臣服於漢朝打下了堅定基礎。

在此期間還產生了這麼一趣聞,夜郎國並不知漢朝有多強大,甚至還詢問漢朝之地是否有夜郎國內大,所以產生了一句成語,夜郎自大。

張騫由於了解西域地形,真可謂是能人多忙,在公元前119年,為徹底驅逐匈奴,收回河西走廊,漢武帝派出了漢朝的王炸組合,漢朝名將霍去病與活地圖張騫,共同進軍漠北。

這時漢匈奴經過與衛青長時間的對峙,國力已大不如前。故而,匈奴向西退去,依靠諸多西域小國的補給,與漢朝相抗。

張騫帶著大量的珍貴的金幣,絲綢等製品,出使了烏孫,大宛,大夏等國,擴大了漢朝的影響,令許多國家了解了漢朝的強大,從而令這些國家逐步與漢朝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外交關係。

此刻,絲綢之路基本打通,漢朝此後將會有更多的物資及更充足的經濟來源,這是漢朝長期統治所不可缺少的,比如這些西域等國缺少關於糧食作物種植的文獻,而大漢朝卻缺少良種的汗血寶馬。

所以,基於友好的外交關係,西域各國與漢朝發各發揮所長,各取所需,共同進步,不斷的打擊匈奴,匈奴在各處碰壁的情況下,國力逐漸衰微直到逐步滅亡。

天妒英才,在張騫在51歲時病逝於長安,漢武帝十分不舍,且將其安葬於故里漢中。張騫這一生為漢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以說,漢武帝逐步擴大疆域,成為被歷史銘記的皇帝,張騫也是十分重要的。張騫作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讓世界呈現在了漢武帝的眼前,為漢武帝派遣衛青霍去病及李廣等大將擴張疆土發展人文經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如果沒有張騫,漢朝的發展可能會倒退50年左右。

張騫鑿空之開遠夷,通絕域,體現出「開」、「通」的成功,動機在於「宏放」的文化追求。張騫,實乃絲綢之路第一人。

關鍵字: